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冯子振的籍贯,自古争论不休,其中争论最多的当是攸县说和湘乡说。《冯子振籍贯与生平新证》一文据史料记载及冯子振自己的作品认为其为攸县人。《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对上文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其为湘乡人。细致分析两篇文章的观点和论据,佐以冯子振相关诗文及相关族谱,冯子振为攸县人的证据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王褒卒年及籍贯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褒是西汉文学发展链条上一个不可忽视的辞赋家,其卒年与籍贯却是历史上的两个疑团。以往有关王褒卒年的观点主要有神爵元年、五凤三年、甘露元年、甘露三年和甘露四年五种。我们经过详细的历史考辨,结合王褒作品,认为王褒卒年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其卒年范围却可以确定,当在甘露元年夏四月至黄龙元年冬十二月之间。关于王褒籍贯问题,人们大多误认为蜀郡资中人,我们以史实为证,认为王褒是资中人,但是资中在汉宣帝时属犍为郡,犍为郡与蜀郡并列,因此王褒籍贯不是蜀郡,而是蜀地犍为郡。  相似文献   

3.
从《拾慧集》、《拾慧续集》及其序跋入手,勾勒出何德藻一生大致轮廓.并据字星行阀透露出的信息,结合志书等各种史料,考证海其真正籍贯所在地为香山,即今广东中山市。  相似文献   

4.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诗人,目前学界多认同他籍贯雁门的说法,但由于这一说法的主要文献依据是《雁门集》所录干文传作的萨都刺小序,而这个序因文献来源不明,错讹连篇,真假遭到学者的质疑。以这个小序之外的五种文献为依据,考证萨都刺籍贯燕山,即大都,而非雁门。  相似文献   

5.
戎昱是中唐大历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其籍贯,有“荆南”和“扶风”两种说法,当今学者普遍认同戎昱为荆南人,几乎成为定论.然而,通过充分挖掘戎昱自己的诗歌作为内证,以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今学者对戎昱的研究资料为旁证,戎昱的籍贯应为长安附近的扶风.  相似文献   

6.
蔡伦籍贯考     
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应是我们当代学人研究这部不朽名著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水经注》版本校勘、错简订正、研究方法和实践、海外郦学研究和实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笔谈。以期通过此次笔谈,不仅能够总结《水经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深化《水经注》研究实践,而且能够为未来《水经注》研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此次笔谈在历史地理学界、水利史界和郦学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在劳务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她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籍贯构成复杂而多元,不同行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以长三角本区域人为主体,显示出打工妹空间运动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除地利、人和、近代交通发展等因素之外,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地缘倾向"对打工妹籍贯构成也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仆自周已置,秦时位列诸卿。两汉时期,虽然太仆的职官名称、佐官属官时有变动,但它在朝廷的重要地位一直未变。太仆的籍贯分布值得关注。两汉太仆籍贯明确的有71位,他们在各州间分布不均衡,司隶校尉、豫州、荆州三个州部较多,其中又以这些州部的京兆尹、汝南、南阳等郡为多。这一特征与国家的徙民政策、行政地理、区域开发程度、人口数量、皇帝故里等因素有关。讨论太仆的籍贯分布,对了解太仆的群体特征、不同行政区域与中央政府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代州府层面录事参军的职能、权位及在地方政治生态变迁等方面的特质,已为学界所揭示。但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不能说明唐代录事参军再无拓展的空间。而将曾任录事参军群体的籍贯分布、姓氏郡望、个人出身、释褐官、终任职位等因素做定量定性分析,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旧有模式,还可以给予此类职官或者说特定群体在空间流动、结构分布、仕途迁转上的动态考量。从微观视角来说,对唐代录事参军郡望分布的量化研究,又可进一步深化理解科举制大力推行后的唐政权选官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计成的个人资料缺乏,是《园冶》难于理解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关计成的更多信息。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得出:计侨是计成的儿子,计成的籍贯是吴江的盛泽镇,计成与计东、计元勋是族人,计成在镇江的住所在戴公园附近。  相似文献   

11.
曾巩一贯被认作南丰籍,可清代临川进士李绂曾提出质疑。据查史料表明,南丰仅为曾氏五世祖的旧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于临川,临川有其田园庐舍。曾巩曾明言自己为临川人,临川一直尊曾巩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籍贯的归属不是南丰而是临川。  相似文献   

12.
宋代自绍兴年间,宁波知府莫将建贺知章祠并撰《逸老堂记》之后,关于贺知章籍贯里第是会稽永兴,还是宁波鄞县,遂掀起了一桩聚讼纷争的"历史公案",直到清代,两种意见几乎势均力敌。文章臚列"遗迹"要点,以史实一一予以辨析与澄清。  相似文献   

13.
山涛故里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考查了山涛的故里武陟县西小虹村的历史文化,分析了山公墓祠的碑刻资料,走访了口头文学的传承者,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厘清了一些历史史实,为学术界深入研究竹林七贤的游历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各种典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对以后的行政制度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着眼于战国时代的乡里制度,从其产生的渊源、结构特点、功能及影响略作探讨,以期了解战国时代乡里制度对中国行政制度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李岩,崇祯十七年被李自成冤杀。关于李岩的籍贯,史学界众说纷纭。以近期发现的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五十五年由李元善所修的《李氏家谱》为依据论证,李岩的籍贯应为河南省博爱县唐村。  相似文献   

16.
老子县籍考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子是先“相县人” ,而后“苦县人”。“相县”、“苦县” ,其县籍称名虽有变化 ,而实际指一地 ,即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辖地。所谓“老子为沛人”、“老子为涡阳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汉语的一大方言,赣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赣语与客家话关系特殊,就方言一级来说赣语的标准很难确立。把赣方言看成是客赣语的一个次方言更有其合理性。加强区域研究突出区域特征是赣语语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铁凝在30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小说,其中短篇《哦,香雪》、《孕妇与牛》,中篇《麦秸垛》、《青草垛》、《棉花垛》等“三垛”系列和长篇《笨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铁凝生长在城市而与农村结缘,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以女性为主,风格由纯净而凝重,洋溢着鲜明的女作家色彩,对中国女作家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在清代末年就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大都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末,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罗常培先生写成《临川音系》一书。1979年《方言》创刊,熊正辉率先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揭开了赣方言研究新的篇章。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则始终是围绕着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作为汉语的两大方言,人们对它们的语言特色仍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客赣方言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大有搞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