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力忻 《职业时空》2008,4(3):17-17
英语分层教学指打破班级界限,按学生原有基础重新编班进行教学,“英语课内分层教学”是在原有班级内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原有英语基础差异,创设不同学习情境,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让所有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灵活应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实施难度较大。如何解决基础较差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难题?让基础好的同学“吃得好”、基础中等的同学“吃得饱”、基础差的同学“吃得了”,改变现有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英语教学模式,实行英语课内分层教学与训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差异教学”、以及“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等在小学英语班级中照顾学生差异的宝贵经验的出现,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已成为今天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王玲端 《现代交际》2013,(9):177-17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已凸显出其先天的不足——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备受古今教育家推崇的因材施教再次获得了大家的青睐。而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分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在社会分层理论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提供了不同的、但是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分别对社会分层的本质、决定要素、形式等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代表了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理论取向,今天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基本上还是在这两个理论框架内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分层研究,主题丰富,但深化、拓展不够。在理论层面上,缺乏“问题意识”,理论逻辑较混乱;尚待探索、构建独立的中国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型。在研究和分析方法上,亟需改进、加强统计分析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马胜利 《职业》2013,(27):105-105
本文根据数控车床螺纹切削循环G92指令调用子程序分层加工梯形螺纹的走刀特点的启示,推导出普通车床梯形螺纹“分层排刀法”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繁荣”之后的“饱和”──上海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谈上伟(执笔)上海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和把握上海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调查于1994年10月实施,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Michael  Hout  Thomas  A.  DiPrete  卢文峰 《社会学》2009,(2):51-62
RC28,即国际社会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下属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Mobility)。因为它是名列该学会的第28个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28),所以简称RC28。RC28自1960年苏黎世大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研究及国际比较,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跨国学术共同体,吸引着该领域一流的学者在此交流合作。现在RC28负责出版该领域的权威刊物《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Research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并且按照常规每年召开两次国际研讨会。2009年的春季研讨会首次由中国大陆承办。届时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迁”。本文是基于Hout和DiPrete同名文章的编译,2006年发表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杂志。该文系统地回顾和小结了50年来RC28学者在社会分层和流动领域的学术贡献,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罗国芬  陆静  李正明  刘丽华 《社会学》2008,(1):47-51,40
社会分层研究中,“中心化”的视角是考察在一定社会结构下人们想法和行为与社会结构的互动。通过对杨浦区“双千”家庭的调查,发现这些特困家庭作为社会行动者,在追求“中心化”的过程中面临不少困境,包括主观社会心态方面的焦虑感、高期望与难以实现的担忧,也包括受客观条件限制的过度角色化、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后果。这就需要社会支持体系能够适时帮助这些特困家庭,促使他们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也有在社会结构中“中心化”的目标和改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法”教学的研究证明效果明显,并指出存在问题,分析了教师和学校在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所扮演的角色和相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柯友朝 《职业时空》2009,5(9):109-110
高校“两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分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的区分。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是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那时社会上人们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而政治不平等程度较高,甚至存在较严重的政治歧视。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不平等程度大大下降,而经济不平等程度却大大上升。因此,中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并不简单地就是差距拉大的过程,而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也可以说,政治分层差距的弥合,对于经济分层差距的拉大起到了一种补偿或平衡的作用。由此,作者对于国际社会学界关于市场转型的理论提出质疑。作者认为,在中国,如果说有所谓市场转型的平等化效应的话,那也不是在经济分层方面,而是在政治分层方面。本文也是对于经济学倒“U”型理论提出的一种挑战,认为该理论把眼光仅仅集中在经济分层上,完全忽视了政治分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赵峰 《职业》2013,(17):161-161
数学课教学基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展开教学工作。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雯  阿雨 《社会学》2008,(2):15-21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在曲折中历经三十年,其间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亦承载了成本与代价。本文在社会学关于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的理论思想的启发和指导下,审视迈向现代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既分析了社会转型中的更替与演变,如社会结构的分化、分层与流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又揭示了与转型相伴的“变迁之痛”,如诚信危机、信仰迷失等。文章指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迫切要求在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充分发挥社会控制的稳定与“安全阀”功能,同时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和为贵”、“谐为金”的和谐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一、“中产阶级”的概念特征 什么是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按一定分层模式划分的、处于中间等级状态的社会群体。然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这一概念的界定不仅因为学者自身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和所使用的操作标准的差异而存在分歧和争议,就其本身的构成来说,“……职业结构的动态性质和上下运动的社会流动的可能性使得精确地界定中产阶级变得十分困难”。吉登斯指出,“中产阶级这种松散的、非同质性的结合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是自19世纪初以来中产阶级的一贯特征”。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复合性、变迁性和区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阶层的社会学含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和关于企业家概念的简要回顾和综述,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企业家阶层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企业家阶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层概念,而是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制度安排的产物,是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行为主体。企业家阶层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表现,又是市场经济所创生的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源,因而企业家阶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学界对社会结构主要是对社会分层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分层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称之为“阶级结构理论”。六、七十年代以来,东欧各国和苏联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据美国人估计,“阶层形成这个题目,在苏联社会学家中,的确比在美国社会学家中,相对来说更为热门。……  相似文献   

17.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若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必然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却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局面,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消费升级是个多维度的过程,主要包括内容升级和品质升级。在“需求-供给”的研究框架下对消费升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应用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不足以支撑新一轮消费升级,收入阶层分布导致了消费升级的“小马拉大车”,供给能力和结构均对消费结构升级的支撑力度不足。未来要围绕消费者分层、收入分配政策、市场化改革等解除需求和供给侧的制约因素,切实推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9.
唐晓菁 《社会学》2005,(3):16-20
伴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兴起,“白领”一词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社会,之后大张旗鼓、热热闹闹的上演了一出令人羡慕、向往的白领话语秀,成为跨越语区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白领”象征着中高等的收入、高级写字楼、光鲜的外表衣着以及不菲、独具品位的消费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分层的阶层术语,更是代表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话语。然而,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注意到,“白领”一词开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它曾经是代表着骄傲的身份象征,而如今却成为越来越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少为提及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杨卫星 《职业》2014,(6):42-42
电气工程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学生的要求日益增高。为了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当采用分层教学,并且做到科学分层、学生能上能下,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考核办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