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固原市回汉民族交往之间存在一定的"民族心理距离",它表现多样,主要来源于历史上的民族争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的差异和对他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既对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内部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民族的深层次文往.所以,应对"民族心理距离"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各民族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2.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地区,这些特点对新疆各民族交往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族际交往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对影响新疆族际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新疆各民族间交往的顺利进行,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不同民族交往的频率与深度、民族居住意愿(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及原因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多民族共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政府在民族工作中的调控力度、提高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体主动适应都市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并合理利用多元文化并存中形成的文化张力,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文字的态度量表,就当前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认同状况及族际交往态度进行测度并做了相关分析.调查表明:当前,心理情感因素是影响新疆各族干部正向族际交往态度发展的突出障碍,加强心理和情感力量建设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需要重视的方面和领域.  相似文献   

5.
李静  戴宁宁 《兰州学刊》2010,(10):195-198
文章基于对宁夏固原市回汉民族交往状况的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回汉民族杂居地区人们的交往心理与文化互动,认为深入的民族认知与理性、开往的交往态度是回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心理基础,民族认知与交往态度对民族间的交往具有规约性作用,同时,文化因素是影响民族间交往关系与交往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空间分异的原因出发,社会学者反思了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即空间的隔离与社会的距离相符;空间分异不仅反映了现有的族际关系,也会导致相应的社会后果。在社会学者看来,城市的空间规划包含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一方面,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族际关系;另一方面,族际交往的空间障碍可以通过政府的介入予以调节。在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住宅规划和住房政策的制定上。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也为中国调控空间分异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体制变革与人口迁移改变了民族成分和居住格局,促进了民族间更为频繁的交往.通过对伊宁市的调查,我们从民族文化的融合、冲突与抗拒等方面分析了转型时期多民族社区内族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促进民族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彩云 《社会科学》2020,(4):135-146
元初建立起中国史上"旷古未有"的漕粮海运体制,其中有着深刻的族群政治背景与内涵。海运体制中官员群体的族属构成特点为:达鲁花赤为蒙古、色目人所垄断,万户、副万户多为北人,千户及海运府的幕僚官多为南人。元廷重视海运官员的选任,待遇优厚,然北方官员与世袭职役的南人海运官员多有矛盾冲突,社会隔阂较深。就役海上的艰辛使得各族海运官员均重视天妃祭祀,祈求神灵护佑海上航行的平安,同时在语言、曲艺、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互动交流,展示出海运体制中交织着显性的政治歧视、隐形的社会隔阂、多元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内容,又是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树立“三个离不开”观念,实现各民族友爱合作、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各民族互助互利,实现社会对口支援、互动共进;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不良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属于多民族共同聚居的族际社会,族际社会的矛盾既具有一般社会矛盾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民族关系构成的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现实体现为民族和宗教两个维度。运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法对民族地区基层矛盾加以监测,可有针对性地缓和或化解矛盾,以防矛盾积压危及秩序稳定。通过社区矛盾综合调处室、群众意见处理反馈中心、民族宗教事务协调中心三个社会设置,可建立民族地区维稳的"安全阀"机制。解决西部发展与稳定和安全的关系问题,民族融合政策、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和综合协调推进策略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国家对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治理的目标诉求,而府际关系对于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为中心,可以将府际关系划分为由中央政府与民族地方政府构成的纵向府际关系,以及由民族地方政府与民族/非民族地方政府构成的横向府际关系,两个层面的府际关系都会对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产生影响。分析表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诉求和实践效绩存在落差,如何在中央集权与民族地方分权的纵向府际关系中,确保自治权的真实有效执行是化解这一落差的关键,也是实现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要点。同时,对于民族地方各项事业发展面临压力与挑战的分析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思想为横向府际关系协调提供了新理念。以民族地方政府为中心,梳理总结纵横两个层面的府际关系成功经验,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视域中的族际政治整合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川青滇藏交界带是连接内地和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以及过渡性的“缓冲带”,历来是民族迁徙的孔道和军事战略要地。此外,整个交界带分布着丰富的盐业资源,盐的生产、流通、运销和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盐民世代扎根高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重要贡献;盐区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是多民族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团结进步的基本前提;地方和国家的紧密互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22-130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数千年来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现代国家转型历史进程的正式启动,武陵地区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格局也因之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一方面,在近代民族——国家理念的主导下,国家与国族的理念以相当的程度得到普及,中华民族认同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国家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武陵地区融入全国发展格局的步伐不断加快,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各民族共同体与民国政府民族治理体制之间的张力也持续累积,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的顽疾并未消除。主流文化以强劲的态势进入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表现出鲜明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歧视与压迫。同时,由政府推进的文化革命所导致的民族强制同化已相当严重,加剧了民族文化的消亡,导致了民族间的对立与隔阂,对于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关系的状态,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理念。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在运用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做法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族政策输出机制,构建必要的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建立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民族政策实施方式,以实现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和协调工作,在边区范围内实现了民主、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路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为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成功范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回族的视角审视了回族与维吾尔(以下简称维)、汉两民族的民族关系,并对回族之所以能与维、汉均建立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原因做了探讨,作者认为是由于回族在与维、汉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了第三文化,从而使回族可以在协调维汉民族关系中充当中介身份、发挥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兴亡、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在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一些地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跨界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的社会问题。处理好跨界民族关系是解决跨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勐腊县南浪村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跨界哈尼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好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田野调查,从微观角度分析和总结当地跨界民族关系的现状及特征,并对当地跨界民族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