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治理时代",并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和政策创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无疑应该成为我国中央政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对于不同民族来说是一种重新改变各民族人口地域分布的过程。如何应对城市中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治理问题。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城镇规划要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良性互动,使民族地区的城镇继续保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治理"的概念由来已久,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多学科的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和民族事务部门以此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展开实践,相关研究呈现整体铺开和热点专题深入探讨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5,6(1):62-70,113-116
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上均有着特殊性,带有明显的本土性、民族性和"自治性",也离不开国家的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同样要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由"管理"转变为"治理",在社会政策决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自治"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民族内部力量的推动下,在其他民族的影响下,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化已成为生活方式建构的主要目标,中华民族得以在当代世界上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化。社会治理对民族生活方式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对民族地区的有限统治,二是在民族地区建立自身的合法性并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现代,社会治理应当将自己纳入生活方式的轨道,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积极推动文明的民族生活方式的形成,构建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新型民族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藏区推进社会治理对促进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创建科学规范的治理机制,促使藏区传统社区参与到公共利益的协同协商协作过程中,为未来藏区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与人文环境.新常态下,积极实践藏区社会治理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有效治国理政方针,直接影响藏区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本文依据社会治理理论,引入藏区传统社区的维度,构建藏区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目的是完善藏区社会治理过程中社会参与并作为公共管理主体融入其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管理的日常活动之中,发掘藏区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积极作用,协同政府、市场、社会的治理机制,协作提升藏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区位表征与文化差异等使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复杂态势并出现诸多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认真评估、考量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知识传统、治理效果、民众认同度及自组织治理资源.衍生于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传统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影响深远.因此,重拾已被放逐和边缘化的知识传统,培育以民众主动参与为核心的自组织治理能力及法治保障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民族内部力量的推动下,在其他民族的影响下,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化已成为生活方式建构的主要目标,中华民族得以在当代世界上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化.社会治理对民族生活方式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对民族地区的有限统治,二是在民族地区建立自身的合法性并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现代,社会治理应当将自己纳入生活方式的轨道,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积极推动文明的民族生活方式的形成,构建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新型民族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9.
10.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也是被视为包容和接纳外来移民的典范.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成为加拿大的重要特征.但是,魁北克问题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加拿大的国家统一问题,并且其他族群如原住民和外来移民问题也常常与之缠绕在一起..以魁北克问题为案例,研究加拿大民族多元主义及其社会治理的经验,可以作为同样是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学习和借鉴,以维护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诞生至今两大发展时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出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政策并开展实践,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面临着国内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国际不法分子的威胁和破坏,应当从强化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民族地区治理和发展政策的灵活性和可调适性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深入分析社会组织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中的类型特点、独特作用和治理模式,对于优化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的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将社会组织划分为综合性治理组织、专业性协调组织、少数民族自组织和流出地培育组织。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协调社会关系、促进资本积累和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等行动路径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形成了跨时空治理模式、日常治理模式、合作式自治理模式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中,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合法化行动、组织正式化与品牌化以及吸纳民族工作精英等进一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正>2014年11月,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在"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国际会议上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发展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民族地  相似文献   

15.
试析清初对青海藏族社会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初期,对青海藏族部落的治理,经历了由松到紧的一个过程,罗卜藏丹津事件的发生是此过程的分水岭。文章主要探讨了顺治到雍正年间对青海藏族部落治理的状况,认为通过雍正年间的悉心治理,清代加强了对青海藏族社会的管辖。  相似文献   

16.
诚信缺失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在治理诚信缺失的众多措施中,法制保障为重中之重。发挥法制的保障作用,应加强诚信立法,完善诚信法律体系;完善法规,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执法与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周浩宇 《民族学刊》2021,12(10):73-78, 125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转型期。一方面,在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等规化与举措的推动下,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因利益等因素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潜在的新型城镇化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城镇化概况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利益非均衡化、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从发挥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的社会保障作用、用文化认同引领农民市民化过程、多管齐下解决新城镇市民就业等几方面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亟需创新。社会管理逐步转变为社会治理,而这种转变过程也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风险,民族地区更是如此。本文在分析未来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民众敏感度、经济发展和转变成本为维度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风险测量模型,以便对其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选择进行甄别选择。以甘肃省九甸峡水电工程为个案,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风险,指出当前的社会治理虽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忽视民众的敏感而带来的社会风险正在累积,需要在转变成本可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促使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型,推动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与此同时,社会剧变也诱发了与民族有关的诸多社会矛盾,致使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使用大规模调查的数据,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化及其社会效应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杨宇琦 《民族学刊》2023,(10):77-87+155
城市民族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国家需要,但鲜有研究探索社会心理路径对城市民族社区治理的潜力。当前城市民族社区治理面临三方面心理秩序失衡:社会适应与社会关系重构导致民族归属感失序、大众传媒与精神文化需要不匹配导致社区居民获得感空心化、社区结构差异与治理动力不足导致居民参与感欠缺。社会心理服务有助于创新城市民族社区治理路径并提升治理效能,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提振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与尊重,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归属感;助力社区成员城市融入,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社会融合中体验获得感;依托多民族社区自治服务组织,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工作的热情,培养具有参与感的行动力量。城市民族社区中社会心理服务的赋能基础包括慎待心理健康化的服务理念、建设自治服务组织优化服务模式、突出民族特色并加强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最终助力实现城市民族社区治理从社区到社会的场域转移与从心理到治理的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