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品位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灵魂 ,从环境、领导、馆员、读者、制度、科技等因素的内在统一去构建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塑造河南形象重在提升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地域形象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本文从文化理念的角度,深层关照河南形象的兴衰,提出通过多层面提升河南人的文化品位、经济增长的文化品位、市场文化品位、环境文化品位、产品文化品位,着力塑造河南发展、稳定、开放、文明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是市民凝聚力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动力源泉,是一座城市发展进步最强有力的支撑,更是一座城市魅力永存的基石.大庆建设"文化名市",必须珍视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5.
大众审美文化日益深入大学校园,对大学审美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的商业性、通俗娱乐性和复制性对带有精英、理性、高雅等特征的大学审美文化起到了消解作用;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推动大学审美文化向多元化、社会化、普及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朝霞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42-44,58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浙江旅游经济文化品位的基本思路是:具体设想是以西湖、江南古镇水乡文化为主体,以浙东唐诗文化和水乡佛国游为南翼,以浙北运河文化和古镇游为北翼,以浙西工艺文化为西翼,全面开拓利用浙江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人文旅游经济,逐步提高旅游经济文化品位,使浙江旅游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整体趋向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且生活方式上呈个性化、质量化.对此,应通过营造学术性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发网络文化新阵地等路径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8.
全力提升湖南旅游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 ,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 ,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具有特殊意义。一、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 ,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 ,“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 ,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9.
云南陆军讲武堂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在一定程度上铸就了黄埔军校,走出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李范夷、武海秋等几个国家领导人和数百名将军,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们所说的广场文化应该是在传统中发展,在传统中创新,不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主题的时代性,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宣传先进文化的平台。它集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为一体,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淑玉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126-128
高校档案馆(室)作为学校内设的文化机构,肩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分析高校档案馆(室)文化品位的含义入手,深刻认识提升高校档案馆(室)文化品位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制定提升高校档案馆(室)文化品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应一味迎合社会被动适应社会文化,大学不仅仅要走进区域社会的中心,而应走在区域社会的前头,引导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主动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更好地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引导,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实现其社会责任,大学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跃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的育人说到底是文化育人。精神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时期新阶段的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突出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的使命——城市文化品位的历史积淀与当代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业已进入一个城市化的时代。城市自古就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城市化则是一个现代事件。就此而言,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的界限便划分开来。这是一种城市格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之间存在,同时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如果说这种差异,在表象上是由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名胜等物化的东西来显示的话,那么,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城市的文化品位的高低。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历史积淀,更有当代提升。在这中间,文化历史延伸与国家和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呈现而出。城市的文化品味,由此具有了值得人们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乎以文,而流化天下.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相比,似乎有一些特殊之处.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性是其主导方面,但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媒,它在完成这一功能的时候有自己特殊的手段,它必须在娱乐与媚俗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与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兴起。这并非偶然,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由于制约民营企业市场公平竞争的深层次文化因素依然存在,客观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造成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因此,为民营企业营造更为宽松、更为公平的竞争文化环境,成为政府、社会和民营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优化南京产业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提升文化品位、实施大南京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 ,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 ,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 ,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