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多妻妾之奉,生子凡十六人,都以“克”字为名。唯第二子克文不喜政治,而好金石书画,被视为没有出息。据说,袁世凯曾对他说:“文物有什么意思,我死后,我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我辈当然比袁二子更没出息,竟然还以收藏他的书画为乐。去年五月,上海国拍有古籍拍卖专场。那天正是我的生日,我太太说要给我买个生日礼物。于是这张袁克文的信札就成了我的binhday qift。这是张写给木师大人的便条,希望他将一本宋版书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木师是谁?暂无可考。“颇急急一睹为快”几个字,就显露了袁二公子对好书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张晨怡 《中华魂》2013,(14):36-38
从万众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凯本有机会成为“中国之华盛顿”,却最终成为举国唾骂的“窃国大盗”,在众叛亲离中羞恨而死。相传袁世凯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是准?有人说是一心想当“皇太子”的袁克定,有人说是一心想做“帝王师”的杨度,也有人说是袁世凯自己的帝王思想。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成都市的樊建川先生,他的“文革瓷器”收藏堪称全国第一。据海外权威文物拍卖机构估价,他的“文革瓷器”藏品的拍卖底价在目前绝对不会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 樊建川先生说:“我的‘文革瓷器’收藏其目的不是金钱,但藏品确实也成了我的一笔可观的财产。”确实他对于收藏有着一种独辟蹊径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对李商隐持否定的态度,把他看成有“毒”的“堕落的诗家”,嘲笑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过了一年,即1922年11月26日,他在《给梁实秋的信》里说: 我想我们主张以美为艺术之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他又极力推崇李商隐,把他与西方一流诗人济慈相提并论了。但21年以后,他在《诗与批评》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5.
早听人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两种“国宝”,一种是文物,一种是文物鉴定专家。仰慕已久的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就坐在笔者的对面,老人今年85岁,身材消瘦,面目清瘦,满头银发熨贴地梳向背后,慈眉善目间闪动着一种神韵,那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书卷气。而一袭老式襟扣对襟夹衫,越发衬托出老人的仙风道骨。这洒脱不群的气质自有一种温馨,自是种文化。由此,便让你自然联想到世人对他“中华办书第一人”的赞誉。台湾一报纸报道说。大陆古巴口鉴定家徐邦达访昼,属两岸炎黄子孙添一段佳话,“徐半尺”s不卢传徐邦达在书画鉴定界,素有…  相似文献   

6.
一在河南省沁阳市,一提起经营书画生意的老李,书画圈内的人都说他过得比较滋润。这"滋润"二字,一来是说老李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书画市场的巨大潜力,拼搏多  相似文献   

7.
听说这几年有一种叫“克隆”的技术,只要用人的一根头发丝,就可以创造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人。我想“克隆”一个“我”,一个外表和我一样的人。他不会疲劳,只会听我的命令。晚上,他就可以代替我做那些妈妈买来的辅导资料了,而我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看电视,然后舒舒服服地睡觉了。在双休日,他可以代替我跟妈妈到少年宫去学小提琴、钢琴和书法,而我就可以到好朋友家去玩跳跳棋,再也不用心烦意乱地弹、拉、写了。在没人的时候,他还可以和我一起说说悄悄话,我要把一些不能对别人说的心里话都告诉他。当然,他是绝对会替我保密的……我真的很想“克…  相似文献   

8.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9.
据传孔老二有一个弟子叫颜渊的对他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意思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真可谓“亦步亦趋”了。 两千多年前的颜渊五体投地地拜倒在孔老二的脚下,做他的忠实门徒,受到了人们的嘲笑。然而,翻开近代史,我们发现,那些奴颜媚外的儿皇帝,引狼入室的大汉奸,口蜜腹剑的政治骗子,无不三跪九叩尊孔丘,正襟危坐论“复礼”。袁世凯称帝复辟时,就曾叫嚣:“孔教之于中国,犹空气之于人类。”蒋介石也对孔丘奉若神明,吹捧他是“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二十世纪的当代,尊孔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10)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相似文献   

11.
艾里香 《社区》2009,(11):59-59
这几年.收藏日渐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话题.但是有关收藏界的猫腻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有着文物收藏圈“老江湖”之称的吴树,在其新书《谁在收藏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中,将矛头对准了收藏界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交易内幕,以便给人带来更多深刻的警醒。  相似文献   

12.
论金农     
在“扬州八怪”中,金农的生活与文艺道路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闷徬徨、艰难跋涉的生活历程与社会实质?疚木徒鹋┥钣胛囊盏确矫孀餍┨剿饔敕治?并对在金农研究中常见的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一金农工诗文,善书画,精治印章,喜爱收藏金石文字,擅长鉴赏古书画印,对文艺创作和鉴赏有许多精当的见解。“百年大布衣,三朝老名士,疏髯雪萧萧,生气长不死。”这是金农一生恰切的写照。乾隆元年初,金农力辞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后人据此说他鄙薄功名,他自己也常说“前荐举博学鸿词不就”,但他却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一文,提出计算袁做皇帝的天数应据袁复辟帝制史实,以从袁接受到取消帝位的时间为据,则为一百零二天;以“洪宪”年号存在的时间为据,则为八十二天。两说均不悖史实皆可成立,但应以一百零二天为宜.《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发表郭天祥《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一文,对八十二天说提出质疑,认为“计算根据前后缺乏一贯性”,“违反了同一律”,“因此,‘八十二天说’不能成立”。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再次辩正之。  相似文献   

14.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①。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②,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画幅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画画好像便秘一样,画不出来就觉得自己的作品严肃,是呕心沥血之作.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见到阿龙时,他正在铃铛胡同那个老北京物件儿博物馆接待中央电视台的拍摄。聊起他的老北京物件儿收藏,阿龙说:“打小我就喜欢北京城老辈子留下的东西,上小学时,看见一个同学拿来两枚铜钱就喜欢得了不得,最后竟是用舍不得吃的两个苹果把铜钱换到手。”有了这份儿心气儿,阿龙收藏北京老物件儿已经几十年,博物馆更是一家接着一家开。用阿龙的话说:“我是用实物传承老百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人物简介     
《成才与就业》2011,(17):58-59
杨竹君是上海市老城厢书画会会员,师从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陈从周先生。他从小受祖父的影响学习书画,对竹子尤为喜爱。多年来,画竹成了他最拿手的才艺,在业内素有“竹王”之称。杨竹君说:“字画如其人。”他喜欢竹子那种高尚、宁折不弯的气节,就像做人一样,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行事。  相似文献   

19.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0):79-81
古玩收藏的价值,没有鉴定,好像就没有了标准。 前些天和一位编辑谈起收藏,我说后现代语境下的收藏,收藏者就是藏品的鉴定者,鉴定也是收藏活动的应有之义,这位编辑朋友大为光火地问:“没有专家鉴定,不就没有标准了吗?”言下之意,现在的收藏鉴定是有一个标准的。  相似文献   

20.
吴周文同志对杨朔散文颇有研究,曾发表几篇有相当质量的研究文章。但读了他最近发表的《杨朔创作简论》一文,大失所望。该文态度之草率,立论之武断,我们不能不加以指出。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材料,发觉吴周文同志在介绍杨朔生平事迹时,大都是道听途说,主观臆测。其中有些虽然属于枝节问题,但为了防止以讹传讹,我们一一列条加以订正: 1.吴文说:“杨朔不满五岁”父亲就去世。这是根据他的胞弟杨玉玮的回忆,其实不可靠。据杨朔的胞姊杨毓璞来信说,杨朔六岁时父亲才去世。为这事我去信问杨玉玮同志,他这样答复:“父亲死时,我不满两周岁”,“家姊说的当然更确切些”。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