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用典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故的涵义和类别,概述了历代文人用典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古典诗词用典的最杰出作家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观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用典,大多能做到寓典于情、寓典于景、寓典于理、寓典于境、寓典于美,具有一种美丽而自然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该书典故的运用,为表达内容服务,增强了理论阐述的形象性和说服力;用典采用多种技巧和方法,显现了骈文语言的精美、华丽、典雅;用典展示了刘勰的文化心态和人生追求.典故运用宛转自如,用人若己,精彩绝妙;既提升了《文心雕龙》的思想意蕴、学术价值、文化品位,又为典故的传播、普及和强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围城》用典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作家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没有高度哲学思考为前提的文学作品不能算优秀的文学作品。西方人说文学作品应是“诗化的哲学”,中国人则说:“理语不可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在文学作品里,形而上的道理必须通过形而下的描写来表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成语和谚语,将本民族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人生经验凝聚在其中。因此,这些成语和谚语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里,包含着生活真谛和处世金针。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取名《围城》,恰恰体现了上面说的两层意思,它既点明了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世说新语》用典共76例,本文从语义角度对这些用例加以分类,分析其修辞特点,并探讨了《世说新语》中用典的修辞理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外篇》中用典的数量庞大.从典源出处看,葛洪引用较多的当数儒家经典和道家著作《庄子》,体现出其儒道兼修的精神世界.根据引用内容的不同,可将《抱朴子外篇》中的用典分为引言和引事两大类.引言大多出自《易》、《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使观点更加有力,让人更易信服.引事则多取自史书,往往在引用历史故事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用己言叙古事,且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抱朴子外篇》使用典故的手法多样,有正用、反用、活用等,有时还对原有典故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6.
虞洽卿是中国近代史上很出名而又值得研究的人物,其研究状况长期不尽如人意。《虞洽卿简论》一文发表后,研究状况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与该文所具有的批判性、影响性、导引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9.
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轼为宋词用典的开创者说由来已久 ,实则乃误。《乐章集》中大量的例证表明 ,柳永才是宋词用典的第一人。柳词用典 ,以事典为主 ,语典次之。其中 ,事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 ,语典则以化用六朝与唐代诗人的诗句为主。一词数典 ,一典数用 ,形成柳词用典艺术的一道风景线。柳词的大量用典 ,是其由俗变雅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白夜》是俄国著名作家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早期创作阶段十分值得重视的作品。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颇多新意,对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创作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曾多次被摄制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但由于对产生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和认识 ,不少读者和观众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未能正确的把握。本文根据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以图对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作出较为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14.
汉代董仲舒,是著名的公羊学派经学大师,武帝初年“天人三策”的作者,他的思想和学说,历来受到封建儒学者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在学术上对董仲舒的评价还是有歧异的。本文仅就他现存的著作集《春秋繁露》一书,拟作一点粗略的检视,以求有助于研究这个古代思想人物。 关于《春秋繁露》一书 的流传和编定  相似文献   

15.
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一部重要的史籍。 (一) 《华阳国志》在中国方志编纂史上的地位常璩,字道将,出生于蜀郡江原县(治今四川崇庆县)的一个世家大族。灌县旧志谓常道将废宅在治南三十里,即今灌县太平公社一带,或有所本。其生卒年代无可考,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也很少。只知他少好学,后在成汉李势时曾任散骑常侍,掌著作,孙盛称之为“蜀史”。这个职务给了他接触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方便,为完成《华阳国志》等著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家,习称前后两司马。司马迁网罗文献,继承家学,是非当世得失之林,批判地总结古史,写成《史记》一书,自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为历代正史创立了“纪传表志”的体例,成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一千年之后,司马光出,直承《左传》,效法《汉纪》,把起自战国、下讫五代的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间事,按年记载。总为《通鉴》一书,自说:“因丘明(左传作者)编年之体,仿荀悦(汉纪作者)简要之文”。编年而兼通史,消纳《十七史》于一编,比之司马迁又开拓了史学的新局面。所以两司马在史学方面的建树,都是宏伟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的同志在评价诸葛亮时,对《隆中对》谈了许多好的意见,读后深受启发。本文拟专对《隆中对》作一简要评述,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冀在对诸葛亮的评价和蜀汉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上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总是以它瑰丽多姿的故事、流畅生动的语言、奇妙的想象和幻想、对事物的鲜明爱憎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千百万读者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正是这样一部民间文学的优秀遗产。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我国有几种节译本,最早是文言译本,出版于1906年。这部故事集在我国流传很广,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种外国文学读物。但是,人们在阅读这部文学名著时,也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妨碍正确认识它的思想艺术价值。本文想就有关这部作品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克雷亨厄》简论韦元《克雷亨厄》(Clayhanger,1910)同它的两个姊妹篇《希尔达·莱斯韦斯》(Hldalessways,1911)和《这一对》(TheseTwain,1916)构成了《克雷亨厄》三部曲。这部小说无疑应被看作贝内特最重要的五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