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什么英国能够率先进入工业社会,而拥有灿烂中古文明的中国却不能,一直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也是国外史学界所探讨的重大问题。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天津师大历史系教授侯建新先生从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角度来论述中古晚期英国社会变革的动力,认为中古以来中英两国农民私有产权与劳动生产率发展变化的巨大差异是两国近代历史发展大分岔的基本原因,给人以不少启发。侯先生在考察中古晚期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表现中,着重考察了英国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它是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重要指标与…  相似文献   

2.
再论语素本位原理--兼与潘文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素本位原理揭示了人类语言共性的生成原理和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成语言的“元素”和“细胞”。通过分析这“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能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各种语言的特点,有助于解决诸多语言学的难题。也是认知和沟通中西语言和文字最合适的“样本”和“桥梁”。认识语素概念的方法论的关键是要以语言为本位,而不是以文字为本位。  相似文献   

3.
刘清平 《学术界》2004,(2):121-128
本文试图通过与郭齐勇先生的对话,进一步讨论如何理解<孟子>文本记述的舜的两个案例和孔孟儒学在滋生某些腐败行为方面所具有的负面效应问题,并由此阐述在当前背景下提倡"后儒家"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启渭 《江汉论坛》2005,1(10):24-26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但不同时期,讨论的重点容有不同.劳动价值理论的假定前提这个问题,是许成安先生最先在<学术月刊>1999年第4期提出来的.<江汉论坛>2002年第7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对许文观点进行了商榷,题为<劳动价值"假定理论前提"及其"不存在"问题>.许先生看后不以为然,于2003年7月在<江汉论坛>发表文章予以反驳,题为<再论劳动价值论暗含的假定前提与姜启渭先生商榷>.我也不愿从此止步停笔,于去年又写了眼前这篇进一步商榷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僵化、封闭、独断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生产模式,本质主义在我们的大学文艺学学科中客观存在着;我们反对本质主义,并不是要取消本质,而是期望能重新唤起我们文艺学的活力.而我们提出文艺学的越界,倡导文化研究,并不是要否定,更不是要取消我们传统的文艺学,而是希望在现实发展的基础,拓宽我们的文艺学研究视野,这与我们反本质主义的理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古典经济学语境下形成的,马克思在其一生的经济学-哲学研究中始终伴随着对李斯特经济学的研究.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从李斯特经济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营养,二者之间有着固有的内在联系.这就对传统的马哲史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因为传统研究很少关注李斯特经济学,当然也就不会承认李斯特经济学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孙熙国先生认为,孔子以"道"论"德",并在"道"的视角下观照"德"的意义,把"道"置入人心,从而为他的人性理论建立起了形上依据。实际上,孔子思想中包含着后世心性理论的因子,并不代表孔子本人已经建立起心性理论;以后学的思想来表述孔子的德论,亦有过度擢拔孔子理论高度的嫌疑。"德"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道德品性,还具有神秘力量的意味。他因"天"言"德",在"天"的帷幕下论述"德",并试图将"德"置入人心,为儒家后学继续发展心性理论作了必要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学派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国学术西化(主要是元话语的西化)的现状,认为不单是浙江学派的建立,即使是中国本土学派的建立现在都为时太早.本土化的突破口在于中层理论.中层理论的建构是浙江学派建立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否定主义最为核心的范畴当然是“否定”。它在否定主义中占据本体性的地位。否定主义哲学、美学、文艺学和批评学都是以否定为本体的。这里的“否定”只有同否定主义的目的指向———存在性———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存在性”是在对“生存性”的批判中得到确立的。“生存性”即动物性和类动物性。对于自然环境与生理本能的机械适应与认同,即动物性。而对于人自己所创造的第二自然———社会现实、文化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盲目肯定,即类动物性。所谓“否定”也就是对于人的动物性与类动物性的双重否定。对于动物性的否定,使人…  相似文献   

10.
张载死因新考--兼与刘荣庆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佳  高天智 《船山学刊》2005,(3):106-106
<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刊载刘荣庆先生<张载卒时、卒因辨>一文,对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的卒时、卒地,卒因作了一定程度的考辨.其间对张载卒时的考辨有理有据,实乃可信,然对其卒因的考辨却令笔者甚觉难从.  相似文献   

11.
数词的零度功能,即它的常规用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数词,无论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都有计数、列举、表序、分类、组织篇章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法家思想 ,历来有不同的解说。本文对余英时先生的一个解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 ,法家非常重智 ,从而开启了中国文化中的智性传统 ,这是一种与儒家的德性传统根本不同的传统。并对这种传统的长处和局限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历史上影响巨大,既关系到三国的兴亡,又关系到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故后人对其议论甚多,近年来不少学者还提出了新的见解。笔者认为在《隆中对》研究上,必须以确凿的史料为依据,以不偏不倚,求实认真的态度进行全面深入的钻研,才能识其庐山真面目,还历史人物的本来。下面就谈谈个人《隆中对》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并与同志们商榷之。  相似文献   

14.
人和动物有共同的属性,但人的生存和动物的生存不一样,人类有"希望",动物没有"希望"。劳动是生存的手段,人的根本属性应根据劳动的目的来定义。关于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的人性分析与唯物史观内在一致。人性是习得的,并且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刊登的马自毅先生<"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一文中的某些观点和见解,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解释学方法论反思--兼与杨润根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光庆 《学术界》2001,(4):126-134
本文重新反思了中国古典解释学的解释方法论,认为在"述而不作"亦即"寓作于述"解释宗旨的作用下,中国文化经典解释的基本方法是语言解释方法、历史解释方法和心理解释方法,它们相互结合,不断发展,从一个角度成就了中国文化经典解释曾经有过的辉煌.本文还以此为依据,对杨文提出了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论货币的稀缺性与双刃性--兼与罗运贵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认识货币的稀缺性,将促使人们关注货币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解货币的双刃性,让人们既要强调"经济增长率意识",更要增强"货币增长率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货币对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文学理论是预设性与基础性的有机融合,是人文性与权威性的逆向存在,是建构性与反思性的同根而生.现今的文学理论研究必须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必须向外拓展到文化层面,建立一种文化诗学;必须打破纯文学的限制,进行跨学科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尤其引人瞩目。刘瑞先生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探析》中认为这是原昌邑王府的大量黄金随葬的结果,并进而得出不能因刘贺墓出土大量黄金而认定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的结论。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首先,刘贺墓中的黄金只是其所有黄金的一小部分;其次,西汉确实存在大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应是窖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亟待建立学术规范,但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学术规范?笔者认为在文学批评方面,要以审美价值为核心而不是以思想价值为核心;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不能截然分开,文学批评应该以作品为基点而并非以作家为基点;在文学史方面,通俗文学可以进入文学史;在文学理论方面,以基本观念为学术平台,倡导借鉴西方文论的同时,积极建构中国本土性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