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文\陕西财政学院统计系温素彬经济增长指一国财富的增长,通常以经济增长率来反映,但是,单纯地从经济增长率进行分析,只能从量上表明而不能从质上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 以追求速度与数量为核心的传统经济增长观,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了各国评价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高经济增长率成为各国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这种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率的导向确实使一些国家经济面貌有所改观,但70年代以来,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风潮正席卷到全球各个角落.我们早已看到,几十年来,国际贸易投资的扩张正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各个国家和地区,且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其增速超过了全球GDP的增长率.与此同时,一个极为明显的现象是,各国政府积极地累积国际储备,以保持其规模和构成顺应经济交往和经济扩张的需要.近20年中,除部分发达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储备显著增长,年均增长都在8%以上.中国、新加坡、芬兰、墨西哥、埃及、智利、秘鲁等国的储备增长尤为迅速,平均达到了16%左右,远远超出了GDP的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GDP增长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是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及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效益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直观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国际间普遍认同并广泛引用的重要指标.但GDP增长率核算不易,有时核算结果甚至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能否借用其他比较容易核算的指标,并通过建立这些指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来预测GDP的增长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其好处在于,一来可以预知经济运行的情况;二来预测值可作为实际GDP增长率的一个参考指标,便于互相校对.  相似文献   

5.
以追求速度和数量为核心的传统经济增长观,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了各国评价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高经济增长率成为各国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这种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率的导向确实使一  相似文献   

6.
论点选粹     
经济增长方式转化与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四川统计》1996年第12期发表西南财经大学计统系任栋的文章,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要素生产的角度建立了一套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包括: 1.生产要素增长率,用以反映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减情况。 2、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用以反映各要素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质量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质量的中外比较□文兼武余芳东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数量增长表现为产出规模的扩大,即GDP经济增长率的快慢;质量的提高可通过产出与投入的比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等综合因素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六个方面建立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方面进行分项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赋权法对浙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趋势比较及分析,得出了浙江省经济增长各方面水平不协调、增长质量不高的结论,并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对经济增长质量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不同时空的对比。要求我们建立经济评价体系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准确地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反映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3.
焦艳玲 《上海统计》1999,(11):17-20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只有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才是持久的经济增长.它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如何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然而,迄今我国对经济增长质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计评价体系,无法对其实质进行科学评价和准确度量,尽快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设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缺陷及原因 (一)缺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 很明显,现存统计指标主要是依据经济增长的涵义来设立的,主要围绕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缺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描述.如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存在着以下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而来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判断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热衷的问题.文章从众多的成果中选取了其中两个即软投入贡献率和TFP增长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和联系,并用它们分别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经济分析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胡国强 《统计与决策》2007,(11):148-150
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高增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理论界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和经济增长的预测,常常运用自回归(AR)、移动平均(MA)或移动自回归(ARMA)等线性模型进行拟合,这些线性模型对于那些有着明显周期运行特征的变量来说,例如,对经济增长率的时间序列来说,从增长型周期的角度来看,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而在另一段时期内它却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波动,且这两种情况是交替出现的,其拟合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所以,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和研究,是必须考虑经济运行的高低函种状态交替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技术创新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摘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目标,所以政府能否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干预来更好地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便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政府有可能也有必要对技术创新施加干预,具体的理论依据可以表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何强  董志勇 《统计研究》2016,(12):58-66
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一种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考察了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尤其是我国经济高增长背景下的国民储蓄率高企之谜.研究发现,经济长期高增长不足以解释其国民储蓄率偏高的特征事实,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居民在消费时受攀比效应、习惯形成等因素的影响较深,使得增大同期储蓄率更有利于提升整个生命周期的幸福水平.进一步对我国经济新常态期间的预测表明,国民储蓄率将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走低,需谨防由此带来的投资动力不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