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说计划生育是“老大难”,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更难。然而——大田佤族村全村佤族农户不到20户,人口不到百人。从1979年至今年,连续12年坚持计划生育,无一户超生。这在临沧地区乃至全省农村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2.
舞蹈演员依惹·雅蓉,是一个从小就喜欢跳舞的佤族女孩。她是选美赛中的一号“金花”。她今年20岁,身高1.65米,汉名叫李萱,爱好跳舞唱歌。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中她担任佤族女2号主角。2005年12月17日下午,位于昆明滇池路上的临沧大酒店内歌声悠扬,木鼓震响,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首映式在欢快的佤族歌舞声中拉开了序幕。“三朵金花”也就是片中三位女主角的到来为首映式增辉添彩。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是根据临沧本土作家李德栋的小说《葫芦王地的咒语》进行改编创作和拍摄而成的,是临沧市第一次组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是第一部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云南临沧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山区采访,看到了一些在一师一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情和爱.佤族教师田志光他,瘦小的脸,一眼就看得出是位常年在乡下工作的人.1966年,他被分配到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任教,至今,已经26个年头了.他从这山头到那山头,都是坚守在一师一校的岗位上,他说:"山里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为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下寨家访,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使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教  相似文献   

4.
佤族文化与傣族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对话由来已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广泛而深刻地互相渗透着,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佤族文化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的典型,既是具有傣族文化特点的佤族文化,同时又是具有佤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傣族文化。佤族寨桩就是这种辩证和谐文化形态的典型标志,其名称、内涵及功能都暗含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他,在赛场上虎虎生气,可此时,却象个羞羞答答的大姑娘,不自在地用靴子去蹬踏沙发对面的床腿。“阿妈为我烧香祈祷。”他憋出一句话来,说完,笑了,抬起那黑发卷曲的头,黑红的脸上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是吗?”“是的。不过,因为广州天气原因,比赛推迟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佤族在解放前约有17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南边疆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西盟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县之一,约有佤族4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86%。佤族分布区,地处萨尔温江与澜沧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地带,山岭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为阿佤山区。佤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开发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提起佧佤族,总被认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但在今年生产大跃进中,双江县勐峨乡的佧佤族青年破除了千年迷信,改变了过去的习惯,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大兴水利、开田和积肥运动。勐峨乡是一个佧佤族聚居乡,全乡有四百六十九户佧佤族和四十多户拉祜族。虽是山区,自然条件却很好,适宜种早谷、水稻、包谷、洋芋、豆类以及棉花、龙舌兰等经济作物。但多少年来,佧佤族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提高,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是因为佧佤族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云海缭绕、群峦叠翠的阿佤山上,世代居住着佤族兄弟,在这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处,阿佤村寨掩映在龙竹、芭蕉林中,高高的阿佤山雄踞屏障,保护着佤族,佤族兄弟依傍着它,好像住在云雾之中。 1982年春,云南省昆明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叶赫娜》就在这云海之上开拍。故事是这样的:早年,一位解放军干部为了救一个名叫叶赫娜的孤儿,把生命献出,用鲜血染红了日露花。佤族人民怀念他,称他为“老边疆”。“老边疆”的儿子陆南平参军以后也来到阿佤山,一心扎根边疆。他参加了“民族工作组”,和阿佤人民一起改良了旱谷谷种,修建茶园和水电站。  相似文献   

9.
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缅甸佤邦缅甸联邦有众多民族,其中佤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是缅甸古老的民族之一。缅甸佤族约有70万人,有近60万的佤族人集聚在缅甸第二特区———佤邦。跨过中、缅界河南卡江,就是佤邦的地盘。佤邦所在的地区1989年4月前属缅甸共产党领导。1989年4月17日,佤邦脱离了缅共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并谋求独立建国。1993年,缅政府允许佤邦在交出武装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特别自治区,佤邦没有同意,而仍自称佤邦。佤邦位于世人所称的“金三角”地区,①是缅甸联邦毗邻中国、泰国和老挝的自治特区之一。它由南、北两个地区组成。佤邦北…  相似文献   

11.
她的画家梦和农业专家的梦 ,被贫困的现实打破了……寻找母亲河 ,是我这次回家乡阿佤山最大的奢望。我想 ,无论什么民族 ,都应该有自己生命的河流!紧赶慢赶 ,1999年12月12日 ,我终于来到了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莫窝乡佤族的母亲河———永帮箐。佤族的母亲河很特别 ,事实上 ,它是一条宽不到5米、从原始森林中欢跳着奔腾而来的大山泉 ,这条泥沙混浊的水流 ,急湍而漫长 ,它潇洒地从永帮箐的公路上一泻而过 ,直奔山外……这就是我多年寻找的佤族母亲河吗?伫立在河边上 ,我想起了昨夜在莫窝乡中心校遇见的一些佤族孩子 ,他们向我讲述…  相似文献   

12.
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沈丽 《中国民族》2014,(11):30-32
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紫金山村一户农家小院,院门背后站着个身材小巧的妇女——她就是在当地人见人夸的"佤族好媳妇"杨文珍。轻轻推开门,眼前是两间又暗又小的平房,有限的空间里散落着必需的日常用品,使原本就狭窄的过道只剩下一人行走的空间——这里,便是杨文珍和婆婆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阿佤山的人文地理范畴,除了西盟,还有沧源(全县山区面积占99.2%)。这两个佤族聚居的地方,都地处中缅边境,在上个世纪中期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至今仍是国家级的贫困县。1964年成立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面和西南面与缅甸相邻,边境线长147公里,有一个国家级的二类口岸。全县16.7万人口中,佤族、傣族、拉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93%;其中佤族13.6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38%。截止去年底,沧源的财政收入只有26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元,人均口粮343公斤,还有10万贫困人口,在全省73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综合经济实力排…  相似文献   

15.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16.
到过阿佤山区的人都说:阿佤山变了。那么,它变得怎么样呢?我乘车一离开昆明,就恨不得一下子来到它的身边,来一个“百闻不如一见”。阿佤山在怒江、澜沧江两江夹持的怒山山脉南段,是我国佤族聚居区。解放前,它像居住在这里的苦难深重的佤族一样,是一个遍体鳞伤的地方。那时,一棵棵刀耕火种残留下的黑树桩伴着剽牛祭鬼的佤族在西风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边陲中缅边界,是佤族聚居的自治县之一,著名的沧源原始崖画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我国佤族人口约35万人,讲佤语,无文字,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有“布饶”、“阿佤”、“佤”三种方言,是典型的跨国民族,其祖先为秦时百濮一支,是阿佤山区最早的原住民。“佤族”的意思是“倚山而居的人”。1999年初夏的一天,按图索骥,我找到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县政府办公室。接待我的办公室杜主任是一位英俊的中年男人。显然,他赞赏我的行为,支持我所做的事情。聊天中他调侃地说,自己是汉、佤结盟的“杂交品种”。父亲是南…  相似文献   

18.
在那有欢乐也有眼泪的年月里,我们在广播里可以听到藏族同胞的歌曲,在舞台上可以欣赏到藏族同胞的舞蹈,在银幕上可以看到藏族同胞的电影,但唯独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看不到藏族同胞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广大读者等呵,盼呵,终于在这春雨滋润着万物,春花沐浴着阳光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阿佤山位于中国西南边境横断山脉的最南端,与缅甸接壤。阿佤山区是一片离太阳很近的焦土,群山苍茫,云雾缭绕,佤族人生活在遥远、闭塞、贫穷的山寨里,谱写着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歌。敢到永部落去吗?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寨里,错落的茅草屋顶洒满了冬日的阳光。和临时翻译安木珑就是在这样的季节从这里开始了长途跋涉。第二天决定去永部落,是因为陈乡长一个挑战性的提议:敢到永部落去吗?山峦高高腾起,如绳的小路从天而降,路面留下雨季里水土流失后的凹凸和陡峭,不得不紧紧抓住旁边的树枝向上攀登。太阳染红了山筋地骨,显得燥而且热。近午,终于…  相似文献   

20.
佤族的寨桩和祭祀木雕文/杨兆麟(傣族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不仅有云南境内最早最大的原始画廊———沧源崖画,更有能反映阿佤人原始古朴风貌和远古时代的文化心理结构、心理意识的民间工艺美术。佤族原始宗教用物寨桩和祭祀木雕便是其中的代表。寨桩———佤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