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雪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65-68
男女平等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但它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而在现实中出现实际上的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男女之间应在平等基础上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其基本途径是更新观念并将性别意识纳入国家决策,政府通过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来推动两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淑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222-224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经济、政治及家庭地位显著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男女平等既是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别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及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为人类对两性关系及其差异的认识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两性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男女平等视角分析和谐家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晓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16-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家庭生活的质量,无可否认,只有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平等、民主、相互信任,才能成就家庭的美满幸福。从男女平等视角来分析,当今家庭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有不公平的家务分工、家庭暴力、对女婴的歧视等,探讨了和谐家庭的特征和表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王忠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
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来自科学系统的影响。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者之间既相互差异又互相依存、功能互补,无论在认识还是实践层面上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必要从“科学和谐”的角度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以科学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知识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6.
7.
邹小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9-24
边界在国家之间、动物的群体之间以及人类社会中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边界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内构成安全、认同和信任;对外构成识别的标志,避免越界和冲突。边界是和谐的前提。以边界的视角来看待我国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建构,财产权的界定与保护,政府权力的边界与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这两者又有赖于法治和宪政的推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是人类两种基本价值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即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境遇,是前提;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后盾,是保障。但两者又是相辅相反,其冲突的具体表现:社会与个人的冲突,公正与效率的冲突,人自身的两面性。但不能因此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应尽量使两者协调起来,在发展中营造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英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27-229
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公正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从社会公正缺失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列举相应的措施,论述如何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论法德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宝刚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6):8-13
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定性,一是在于协调利益冲突使得社会安定有序且充满活力,二是要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此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与道德制度的和谐互补来推进与保障,建构法德和谐体系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制度支点。 相似文献
12.
丁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4,(4)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妇女社会地位及男女两性关系时,为什么并用了妇女解放与男女平等两个概念,这是伟人的偶然疏忽呢,还是一种理论上非此不可的需要?本文拟就此命题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回春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3)
文章重点阐述了以社会生产力脑力化为主导特征的现代文明社会,应是女性同男性共同参与活动的社会,男女的平等程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的现点,进而指出,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为社会更加文明,起着无比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小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对观念进步与男女平等的密切关系及今天存在的歧视妇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与人们观念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男女不能完全平等现象的存在,观念落后是其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歧视妇女的各种思想根源并提出了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在实现男女平等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32-3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理想追求。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余春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90-93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梁次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27-31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8.
19.
胡发贵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31-3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激起社会怜贫恤弱的爱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以其仁爱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存处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有助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慈善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步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元景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5
科学技术作为首要的物质与知识创造力,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正是人类所倚仗的科学技术,由于它与资本、意识形态的联姻而带来的工具理性逻辑等等负面效应,在现代社会不断地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风险甚至是灾难。为此,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必须坚持三原则,必须抛弃极端功利的实用主义态度,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