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影响工业企业产出效率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出发,考虑工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观察行业、区域、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差异性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以武汉市6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统计分析法,根据企业微观经济数据和用地数据,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等产出效率指标上的差异性,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相关要素对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不同行业、区域、规模的工业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企业质量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贡献较大。据此,提出工业发展用地管理与控制的政策建议:加强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建设,完善批后监管和考核制度,将企业发展质量作为工业用地重要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创意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4年中国15个主要城市创意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意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比较低,并且中国城市创意产业的无效率主要来自于规模的无效率;绝大多数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中国城市创意产业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与产出不足现象;各区域的创意产业以及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科学技术、城市环境、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本、产业规模、区位等是影响中国城市创意产业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投资效益是高等教育投资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规模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具有总体规模效益,但增长方式呈现粗放模式,高等教育发展以外延式规模扩张追求效益。高等教育产出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存在明显市场化利益导向,高等教育投资存在效率缺陷,学术导向型科研产出略显不足。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完善投入产出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效率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未来台湾经济发展趋势:在产出总量上,将大致保持中度成长势头,至本世纪末总体经济规模在90年代初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在结构变化上,将向技术、知识、信息与服务型产业转化,逐步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在经济变量上,未来经济增长将主要依赖于生产、劳务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经济规模基本上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2—2014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2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对其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发展趋势,县级市的表现比地级市好,由于没有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强有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上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2)各城市都面临投入过多和产出不足的问题,优化的方式是缩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并提高产出效率;(3)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正相关,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负相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和是否地级市等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δ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虽然“序列发展战略”对产业发展序列提出了未来构想,但是工业化发展仍然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重点,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现实国情,其中我国城市化滞后对工业化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文章从产业结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成本、内需、外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创新效率、产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投入的日益增加,创新产出却并未同比增长,创新效率差异不断扩大。产业成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传导环节,各地区已有的产业类型和产业发展基础则成为影响特定区域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检验证明,我国除东部地区外,在中部和西部,创新尚未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远低于创新投入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创新投入越多,创新产出反而越少。在东部地区,创新投入之所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受益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转化的显著贡献,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以及该地区多样化的产业类型带来的技术溢出和传递;与此同时,该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企业规模大小并未对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建筑业是在劳动力和资本双高投入、效率和效益双低产出的状态下运行的,由此形成了河南建筑业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与省内其他产业比较,建筑业是在效率和效益双低产出的状态下运行的,由此形成了河南省建筑业与建筑业同属第二产业的工业的39个大类行业平均水平之间存在呈扩大之势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化带来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损害与资源消耗过快,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战略,以提高GDP含金量。人均GDP相对较低的衡阳市与其他较高地区相比,由金融保险、医药卫生、旅游娱乐、科技研发与邮电物流等构成的现代服务业,其效率并不和其它地区一样高效率,在民众支付能力、第三产业增值、GDP增长等方面效率较低。基于DEA分析法,计算出2010年衡阳市各主要现代服务产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值,结果表明,人均GDP不足3万的这类地区现代服务业结构存在低效率,建议其扩张应适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品流通的结构和效率对制造业产出的定量影响。研究发现:流通结构(包括城乡结构和批零系数)、流通效率(以库存率和资产负债率衡量)、零售企业规模和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与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城乡结构、库存率和零售企业规模与制造业产出负相关,批零系数、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与制造业产出正相关。进一步地,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并且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中国宗法社会制度演进路径,依托博弈论分析工具,认为基层宗族社会的重复博弈自发生成礼,并在礼的指导下进一步形成哈耶克式的礼治秩序;源于维持宗法社会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格局的需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创造了在法约束下的人造秩序。礼法并举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民法总则》第9条确立了绿色原则,为民法注入了“绿色基因”。这一方面使其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私法利器,另一方面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民法典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绿色原则审视现有民法体系,其提出虽然回应了时代需求和社会呼声,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价值目标冲突、范围与边界模糊、“着陆”困难等症结。分析这些症结的成因,尝试化解价值目标的冲突,厘清绿色原则的边界,对分则提出部分制度设计构想,以促进绿色原则在私法范围内的功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影响着我国经济法的变迁趋势、变迁方式以及变迁路径。关注经济全球化是提升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加强经济法实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法与诉讼法相伴而产生并决定着诉讼法的理论体系,因而从法发生学角度,将诉讼法界定为法之产生过程中第三者公共权力、双方当事人基于一定的原则和目的来确定各自地位,使第三者公共权力根据良心、风俗习惯和传统作出裁决,以及为使第三者公共权力作出具有合法、合理的裁决,三者共同完成沟通、说服及其所需的方式、方法和顺序而形成的规则体系总和。诉讼法的基本特质为对话性、自治性、三角形架构性、道德性与强制性的双重性、诉讼场域性。诉讼法含义在诉讼法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核心的地位,是诉讼法理论体系的基点。  相似文献   

15.
论行刑经济     
行刑经济与刑罚经济、行刑效益、行刑节俭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行刑公正应该是行刑经济的当然内涵。行刑经济的确立在于刑法演进过程中刑法观念转变和刑罚演进的必然结果。观念的转变和具体规则的确立是实现行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苗族服饰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款式色彩之多样性特征,在世界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演变与转型,是苗族与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逐渐地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把握苗族服饰的演变规律,探究苗族服饰现代转型的发展态势,找出导致苗族服饰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确保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传承及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刑法目的是刑法学中的基础理论,对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学者对刑法目的的认识争议很大,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无论何时何地,刑法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统治。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是刑法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双重机能,刑法目的与刑法机能不宜混淆。  相似文献   

18.
物权变动的理论架构与制度设计实乃物权法律制度的基石。以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为价值契入点,大陆法系诸国家设计了善意取得、公示公信、物权行为无因性等物权变动制度,实践并完善了意思主义、形式主义、折中主义等物权变动立法主义。立足我国本土法制资源,结合我国特殊法治背景,对大陆法系民法国家的物权变动价值定位及其立法实现展开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的全面探讨,必然会对我国的物权立法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社会的博弈:传统权威走向现代权威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的博弈推动国家政治权威由传统专制型向现代民主型渐进转变;而日趋现代性的法理型权威又进一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加速了传统权威走向现代法理权威的步伐。近代以来,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二者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随着“新保守主义”的抬头,国家与社会的博弈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时常见到对某些成语"误解误用"的批评,但"误解误用"的现象有增无减,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少量确实属于误解误用外,绝大多数所谓"误解误用"的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是成语原义使用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属于词义引申的范畴;或者是对成语原形的"异解另构",这属于同形异构的范畴。无论是词义引申还是同形异构所产生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符合词汇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所以具有不可扼杀的生命力。之所以有人把它们看成"误解误用",是因为把"不符合原义原用法"当成唯一判断标准,缺乏发展演变的眼光和理性分析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