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世界烟草专卖制度演变模式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草专卖制度作为典型的政治经济制度,诞生已经近400年了,它曾推动了世界烟草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因此对世界各国的烟草专卖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我国的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检视,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规约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章认为,从历时性看,30余年积累的经验,使对典型的塑造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所突破,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之路。典型塑造不断摆脱依附在身上的异己之物,走出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类型化的阴影,向独立和丰富回归,从而寓示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具有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申家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12-19
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足鼎立的人类社会文明之一 ,而且是连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 ,对社会文明系统起着组织、协调和整合的作用。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制度文明”的概念 ,却有着深刻、系统的制度建设理论。他论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任务、途径和原则 ,还提出了检验制度的标准等。强化制度文明的地位 ,学习邓小平制度建设理论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制度建设由点到面全面发展,在政策布局、法律法规、机构整合方面取得很多成效,但是仍不能适应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和深化体制改革。只有从多领域、多阶段、多主体进行制度规范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进行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半程。前半程已经开始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改革日益深入,呈现出全面性、宽领域、深入化、法治化等特征。后半程应继续坚持四个全面战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勇于和善于破除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突出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从而取得决定性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需要衔接好前后两个半程。 相似文献
6.
乌云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4-12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键是生态文明制度的规范和保障,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制度的内涵,进而,了解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生态文明制度是以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目的,调整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准则的总称,它是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制度文明理论及其重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9
制度文明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制度创新 ,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制度创新战略是一个整体的战略 ,涉及到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政府机构的改革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邓小平的制度文明理论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多年来 ,这一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和积极进展 ,本文在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程、目标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概括了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江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480-484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同取向就是建立个人账户和向基金积累制转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基本取向一致的同时,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却有所不同.通过与国际主流模式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应该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对账户资金采取私人分散管理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江军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4):480-484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同取向就是建立个人账户和向基金积累制转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基本取向一致的同时,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却有所不同。通过与国际主流模式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应该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对账户资金采取私人分散管理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危机与资源枯竭是国家必须直面的问题,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的补偿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首先从物化劳动这个起点依据出发,指出劳动的实质是一种人道占有;其次以大工业化和资本逻辑带来的生态危机为动力指出生态补偿的必然性;最后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常态着手,从战略、消费和制度三个方面对《资本论》的生态补偿路径进行探讨,借此探析我国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和面貌因新社会阶层广泛深入的政治参与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改变,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充分肯定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效应的同时,客观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道路重点探讨在新形势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上党和政府的现实选择,是执政党在当前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政治课题,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形成, 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证。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完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立、废、改工作, 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又切实可行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1):37-42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因而有必要培育国家与社会之间协作性的社会资本,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陶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97-101
国家与社会关系均衡化发展,是虚拟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代表“强政府、强社会”模式的数字利维坦,还是代表“弱政府、强社会”模式的网络乌托邦,均属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失衡状态在网络空间的具体表现.国家中心主义行为逻辑的网络实践造就了数字利维坦,过度推崇理想化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则有可能产生网络利维坦,然而盲目地追求一方力量独大,将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虚拟社会中失衡.因此,应通过推进治理框架下的理念重塑,推动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再平衡,提升网络公民社会的公共理性,完善网络空间公共事务的参与秩序等途径,才能化解虚拟社会治理中的潜在风险,促使虚拟社会走向治理和善治. 相似文献
16.
姜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1):49-51,96
当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存在制度覆盖面不广、对低收入家庭的倾斜程度不够等等问题,尤其是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弱化、外部监管不足、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风险防范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监管机制存在问题的研究,揭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因监管机制缺失产生的问题,提出分散、控制、化解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监管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重规定性:政治文明规定性、社会主义规定性、国别规定性,并通过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我国政党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实践。实践的自觉源于理论的自觉。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深刻领悟和自觉把握,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与自然是内在同一的,是相互建构的,因而是必须和谐发展的。这就意示着,人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杨东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1):22-27
人类起源问题有多种说法,以一祖(一元)、起源地为"亚非洲"的说法比较妥切.人类发展到5万年至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后,形成的蒙古利亚人,约于二三万年前至一万年前迁入美洲.他们在被大海隔离而孤居美洲后,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创造了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原始文化(乃至中古世纪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破译<山海经>>一书,将美洲的原始文化归为中国史前"三皇"、"五帝"(几乎都判定为今四川人)创造的,是不客观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张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07-111
能源法律体系应包括能源基本法和具体能源法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具体能源法又可划分为能源利用法、能源产业法和能源公用事业法。以此为参照对我国能源立法进行体系化评估,存在能源基本法缺失、能源产业法覆盖领域的欠缺以及能源公共事业法整体上立法层次偏低等问题。因此,已从对《能源法》进行合理定位、完善能源产业法的覆盖领域以及提升能源公用事业法立法层次等方面推动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