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冷战后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面临维和行动失效、军控与裁军艰难、反恐能力不足等重重困境。在这方面,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决定了联合国难有作为,联合国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尽管遇到诸多危机,但联合国是不可替代的国际组织,将继续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容纳国家数量最多、活动涉及面最广的国际组织 ,在国际多边机制的构成和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多边机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0多年的历史证明联合国作为最有效的国际多边机制 ,在冷战结束后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与核裁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进展,各主要核国家开始对核力量结构及核战略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国际社会对核问题关注有增无减。核军备控制与裁军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掌握核军备控制与裁军的主导权,将核军控与裁军的矛头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与此同时.尽答冷战结审后西方国家加大了反核扩散的力度并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但核扩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80年代末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为核军备控制与裁军取得重大进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冷战末期(…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诞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在冷战时期,由于受到东西方冷战的影响和超级大国的操纵,联合国并没有成为宪章上所写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仲裁人;同时,由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以及科技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联合国也随着这些变化而发展、成长,尤其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向多极化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给联合国的多边外交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着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改组和重建,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以前由于冷战,联合国的功能陷于瘫痪。现在要攻克难题,解决过去几十年悬而末决的问题,树立新的形象,在国际联手处理未来问题时发挥核心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联合国寄予新的期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新的国际形势为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机遇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的加强。但联合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这些问题与挑战对联合国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瑞鹏 《国际论坛》2013,(3):13-18,79
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内部团结是决定其能否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以集体力量争取权益和扩大影响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大会为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分析表明,冷战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联大的投票背离率维持了稳定的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变化。这反映出冷战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分化。然而分析也表明,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裁军和国际安全、非殖民化、中东等议题上的一致性并没有减弱,在社会和人道主义议题上的分化却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8.
裁军,尤其是核裁军,是当今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国际实践中可以看出,国际法历来把制止扩军备战、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作为其宗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规定,“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亚非会议公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指出:“一切国家都应合作,特别是通过联合国,以促进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裁减军备和消除核子武器。”遵循这些法律规则,国际法为裁军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是一个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十分有限的不结盟国家。自加入联合国以来,尼泊尔坚定地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支持联合国裁军与核不扩散政策,在国际反恐问题上与联合国保持一致,并以此堆护其国家安全,这是尼泊尔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区域组织从两极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而原有两极安全体系的瓦解 ,则使区域安全倍受各国重视。与此同时 ,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中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挫折后也需要让区域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上述因素促使区域组织在冷战后较短时期内突起。区域组织的发展对联合国构成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 ,如何处理联合国和区域组织之间的矛盾将是今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会议以后,美国政府在国会要求削减开支的压力下,基本上继续沿着华盛顿体系的轨迹,寻求与列强合作,继续进行裁军谈判,先后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和伦敦会议。这些国际会议取得了有限的成果,但是更多的却是暴露和激化了列强之间尤其是美日之间的分歧,裁军谈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和国会与海军在裁军和对日政策上的分歧日益公开化,美国海军在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下抵制裁军,继续努力保持战备,但财政上的困难终于使之在与日本海军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史建斌 《国际论坛》2013,(2):1-7,79
在当今全球积极推进深入核裁军的进程中,美国从冷战至今部署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除了战术核武器固有的风险外,美国的这些战术核武器还存在军事意义下降、维护升级费用昂贵以及破坏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等问题,这使美国在欧洲的前沿部署政策陷入困境。对于美国战术核武器的去留问题,北约联盟未明确表态,北约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意见。分析认为,美国未来的战术核裁军方式很可能是采取单边自愿的非正式措施或与俄罗斯谈判达成正式的双边条约。为了联盟团结的象征意义,短期内美国不会把战术核武器从欧洲全部撤走。  相似文献   

13.
1907年在日本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中,海军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军备标准国而进行军备。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确立的"海军假日"时代背景下,海军与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逐渐形成双重外交机制,渐趋染指日本外交政策的选择,并最终在1936年迫使日本政府退出既有海军裁军体系。此举表明,政府已经无法有效控制海军,形成军事优位体制。海军最终凌驾于政府之上形成"超法律的野蛮支配权"的非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新社会阶层,这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给新阶段的统战工作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阶段,统战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正视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升华统战工作理念,创新统战工作机制,团结新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也明显地反映在俄罗斯的核领域,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独立初期俄罗斯在核裁军领域对美国的巨大让步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使俄国家利益受损,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俄安全战略的调整导致核裁军步伐放缓:从1993年到2000年的7年时间里,俄美核裁军领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安全战略已基本调整到位,俄核裁军也不再是为政治需要而实行的阶段性对策,而是服从于国家安全战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政策。未来俄罗斯核裁军政策的变化既取决于其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军火市场以及美国的军火销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军火销售的现状、美国政府以及军火集团的动机、未来军火销售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一、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军火销售动态及其主要特点;二、从内部、外部角度,经济、军事、外交、技术发展、裁军和军控等多个不同层面分析后冷战时期美国扩大常规军火贸易的原因;三、从外交、利益集团、总统选举、国际军火销售形势、经济利益驱动等角度对今后美国军火贸易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与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统一战线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统一战线的指导,实现统一战线的根本利益和根本任务,壮大统一战线队伍,增强统一战线合力。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江泽民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全面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推动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满洲问题成为欧美列强在远东关注的焦点。日本膨胀的野心与国联的决议无法达成一致,遂于1933年3月2 7日退出国际联盟。而此时的世界裁军会议也处于关键时期,由于德国要求平等的军备权利没有得到满足,会议也陷入崩溃的边缘。本文着重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客观联系,从而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2 0世纪30年代脆弱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