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本专著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描述社会关系和活动这对辩证联系的相关范畴。这些范畴反映了历史过程的形式和内容。作者认为,应该沿着这一方向探索,不仅进一步研究当前特别迫切的社会关系和活动问题的手段,而且进一步研究方 相似文献
2.
景庆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3,(2)
在等级森严、桎锢人性,提倡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中国封建制度下,婚姻无异是套在女性头上的沉重枷锁,多少女性为此泪水流尽,抱憾终生;多少女性为此忍辱含垢,饱受欺凌;又有多少女性为此拼死抗争,以身殉情! 古代女性从一出世命运就是悲惨的,《诗经·小雅·斯干》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可见男女之别如此鲜明:生了男孩要睡在床上,穿上华美的衣裳,让他玩玉器。而生了女孩只能用布包起来,放在地上,连玩的东西也只能是纺锤一类,对她的要求只是能操持家务,不让父母担忧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和几位朋友,在深入探讨南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清凉山文化”(或称“虎踞文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新概念,并不是为了取代别的什么概念。人文范畴是一个积累的范畴,每一种新成分都是对这一范畴的丰富和充实。就南京而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范畴产生的文化成果,都是建设南京文化这座恢宏大厦的砖瓦。 相似文献
4.
王珏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孔子学说就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这样的:人类的童年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关系,即奉献关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由血缘感情、奉献关系发展为阶级关系,即发展为占有与被占有的索取关系,也就是由道德关系发展为法律关系,由义务关系发展为权力关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类又由索取、占有关系,发展为感情、奉献关系。 相似文献
5.
谭大友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1):55-61
当代人类由于自然生态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异化、信仰体系的崩塌,越来越感到“失去了存在的家”。帮助人们找回自己赖以生存、赋予价值寄托的家园并善待自己的家园,就成为哲学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6.
王瑞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关系变革的重要课题。变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围绕“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理清基本思路,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从政府方面说,应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从社会方面说,应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社会保证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刘卓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1-23
单位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以机械团结为主要维系纽带的单位制以极大的冲击。通过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单位制解体后以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社会有机团结才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曾奕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
真实性是文艺的生命。坚持文艺的真实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文艺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马克思思格斯坚持这条原则,是和他们对于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和强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马恩关于文艺的真实性和文艺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展和繁荣文艺创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刘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本文想对抗战前期发生的一场文艺思想论争——批判文艺“与抗战无关”论做一重新研究。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文学创作的,题材问题,所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指出:当时进步文艺界在这场论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创作题材方面的片面性认识。 这场文艺论争发生在1938年底,是由《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编者梁实秋发表的一篇《编者的话》而引起的。他在谈到征稿意见时,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谭大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55-61
当代人类由于自然生态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异化、信仰体系的崩塌,越来越感到"失去了存在的家".帮助人们找回自己赖以生存、赋予价值寄托的家园并善待自己的家园,就成为哲学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由于汉江中下游河道变迁,对沿江区域造成极大的危害.与此同时,此区域人口压力加大,促使汉江中下游水利建设迅速发展.从堤防和垸田两个方面对汉江水利建设进行介绍,并试图从水利史和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汉江中下游水利建设中反映出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士绅在地方自治中的作用以及商人力量的兴起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云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5):93-97
面对富裕的时间和相对贫困的文化,人类的生活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一是延续消费社会的惯性,二是在消费社会中产生新的萌芽。休闲问题研究将在某些层面上对此做
出回答,休闲提供的新式思维方式,将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阶层流动和职业差异问题、道德滑坡和价值失衡问题等当代中国的
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本文运用对照比较法分析了英汉部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并运用动态考察法揭示了部分词汇内涵的新变,旨在说明只有把英汉两种语言放在其相应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审视,才能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一部叙事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作品,其艺术成就的高低,主要是以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作为标志的。典型人物,自然是形象塑造的最高境界。能否塑造出典型人物,最关键的一方面,就是能否描绘出独特鲜明的个性,并且揭示这个性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具体原因及过程,亦即它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这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结合创作和作品实际,对艺术典型与环境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隋景山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对象与历史实践的结果。它作为人的力量性表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尺度,因此,社会作为人类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开辟出来的存在空间,在本 相似文献
18.
张占高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9-14
"新陈代谢"即"生物体不停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生物共同的生存特征。共同生存特征反映共同的本质特征。因此,从生物学立场看,人类本质不是定义而是定位的问题。其一,所有生物都是在交换中诞生、生存和进化的,生物的本质皆交换。其二,生物在交换中的诞生、生存和进化,反映交换中蕴含着生机,这就是选择。选择能力反映交换能力,决定一种生物在生物圈中的进化位置,交换的生机在选择。其三,植物是被动的选择,微生物是半被动的选择,动物是能动的选择,能动即智慧。一般动物只有"量思维"智慧,只能进行直观的"量选择";而人类还具有更高的"数量思维"智慧,人类因而创建了数学,数学即创造性的选择之学,支持着人类的超本能、创造性的选择,人类的选择最智慧。高智慧、超本能、创造性的数学选择方式,是人类交换本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5)
以电视普及为界标 ,先前的文明史与其后的文明史有巨大的差异。电视文化已对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基本面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电视文化所给予社会的深刻变革 ,足可比拟于四大发明、文艺复兴 ,甚至工业革命。当很多年后 ,我们的后人谈到人类文明史 ,一定会以“电视文化”作为区分两大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分期标志 相似文献
20.
钱耀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37-42
为了揭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以便凸显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考察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地主要文化因素及其交流聚合现象与突出特点的总结,进而解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在丝绸等方面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以及对西方世界诸如小麦加工技术等发明创造的需求,从而构成了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政治因素虽不可否认,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