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会展业发展态势及战略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产业是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产业之一,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会展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当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的行业之一。青岛市会展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基础条件,把握机会,正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将有利于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会展业作为一个热门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被誉为"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会展经济"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文中通过对国际会展业个案经验的归纳分析,对武汉市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武汉市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大连会展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的会展业,是大连"十二五"时期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对大连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大连的具体实际,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十二五"时期大连会展业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总结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不同会展发展模式的发展条件,从管理体制、展馆运营模式、会议运营模式和节事运营模式等方面分析青岛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青岛市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应是坚持政府主导,走市场化道路,即"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建议青岛市尽快制定会展业中长期发展的产业政策,大力培育多元会展市场经营主体,积极筹备建立会展经济信息中心,建立会展业统计体系,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集聚发展效应日益突出、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发展能力相比其他城市偏低、集聚度过高、国家和跨国总部数量较少的问题。鉴于青岛市的政府服务水平较好、城市竞争力较强、具有区位优势及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等条件,青岛市总部经济宜沿着引进与培育双支撑、增强产业集群能力、区域布局各有侧重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立足于其特定的发展史和区域经济态势。河南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快速和稳步发展三个历史时期,表现出其与制度变迁的极大相关性。在特定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呈现出诸如"三个转变"、发展瓶颈、二元结构明显和集聚效应凸显等重要特征。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应是: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行业差异、区域布局,优化政府职能;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推动消费者服务业发展;有序承接现代服务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环勃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多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率先进入到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服务全球化的背景下,探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式,实践服务外包、利用外资、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及动力机制集成创新等,将会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产业发展方式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区域条块分割、产业供给及比重较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困难.政府应在健全激励产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园区产业发展、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培养专业高端服务业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三角的会展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常州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与日俱增,常州发展会展业的条件是否具备,现状如何,应如何定位并实施有效的策略促进其发展,论文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常州具备发展会展业的综合条件,且应定位在长三角区域有影响的特色品牌会展,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现状及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现状,并对未来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在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也有所优化,但是在人才发展方面还是存在人才总量较少、层次不高等问题.预计到2012年,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特别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中介、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青岛市应加大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满足未来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在增加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的同时.还应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整体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现代服务业需要更高的资本密集程度和更强的金融支持,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对于工业化水平的"相对独立性"为欠发达区域优先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可能。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模式可总结为:以区域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信息化为支撑,通过金融渠道加大资本投入,并能相对独立于工业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要实现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的适度超前发展,必须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善区域信息化程度;围绕新型城镇化构造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和背景,分析评价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存在的缺陷,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制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最新总结,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本文通过从博弈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以及青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自身定位的寻求和自身发展的展望,阐述了实现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青年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的开发区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目前,一些老的开发区在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和"体制回归"的压力;而一些新的开发区却又大多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路,缺乏创新。通过对国内外开发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开发区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体制、环境和产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五种:管委会主导型、公司运作型、管委会协调型、中外合作型和委托管理型。同时,我国开发区建设应遵循后发优势原则、超前原则等六个发展原则,以利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由于存在综合国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慢、市场化程度不高、贫富差距大、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二元结构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向发展经济学寻找理论借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借鉴、运用发展经济学在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方面取得理论研究成果,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照单全收、不舍本逐末、不食洋不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托业在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缺乏核心盈利模式、市场制度建设缺乏持续性以及信托发展观念缺乏共识,直接阻碍了信托市场的健康发展。要促进信托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统一信托发展的思想认识,健全信托投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 ,继承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又是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观。文章着重围绕要发展、怎样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我国发展中的这些重大问题 ,从 3个方面重温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观点 ,表明这样的理解 :中国要顺利越过人均 GDP从 1 0 0 0美元到 3 0 0 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这道“坎”,仍要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搞好五个统筹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进步的合理要求。十六大首次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意义重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之所在,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人们在发展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在当代,发展意识包括全球意识、极限意识、代价意识、时空意识和人本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坚持"是体现前者对后者的继承和贯彻,"创造"则表示前者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不同层面的实践中相辅相成地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