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商伯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承包土地的方式,致使每户都有大体相等(户均8.3亩)的土地,又...  相似文献   

2.
一、完善、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和作用(一)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中国农村改革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中,社会化服务对发展农村经济是非常必要的。1.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突破家庭经营的范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另一方面,家庭经营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产前、产中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公报指出:“以后,在农村改革中,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为集体经济找到了适应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形式,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整个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农村统分两个经营层次上都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此谈几点意见。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首先要发挥好家庭承包的积极性从目前农村实际看,家庭承包经营是基本经营形式。家庭承包适应了农村生产力还不高的状况,也适应了农民劳动致富的要求,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分散经营,“分得越彻底越好”,从而造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新矛盾,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大多数农民求取更大利益,人们的积极性难以稳定持久。必须从实际出发,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使家庭承包经营形式进一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是我省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农村普遍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理顺土地经济关系,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从1988年开始,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承包地有偿使用,强化对集体土地管理的约束力,增强农户对土地经营的稳定感和长期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土地管理的约束、竞争、激励机制,起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建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其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新宪法中也给予了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使用权进一步落实,这对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是极为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细碎的农地经营难题,F县农民自发进行了“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治理试验,在村社组织、集体经济和国家法律的支持下,他们运用大众动员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公共话语机制完成了土地治理工作,形成了“村社主导,农民主体,大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土地治理模式,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F县土地治理试验对当下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是:在保障私人地权的同时,赋予村集体一定的土地调整权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此推进农村细碎地权的整合、夯实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模式的形成,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个典型,是农村深入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深入研究“温州农村经济模式”(以下简称“温州模式”),对于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温州模式”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系统探讨;并就研究“温州模式”的方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4):37-43
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它阻碍了社会正常发展,是一项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主要是对农民的轻视和限制;造成了社会等级的存在,影响社会公正;无代价向农业提出积累以发展工业、限制农民进程;导致社会成员的不平,农民成了"二等公民",其身份永远低于城市居民;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发展实行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先市民后农民,以城市和市民为中心,以牺牲农村来发展城市,导致农村长期落后于城市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土地产权不清晰(农民只有承包权,没有转让和出租权);土地使用权有期限;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现有的土地制度,农民的家庭承包权不仅缺乏明晰性和排它性,而且缺乏安全性,同时又限制了土地的流动、农民的流动,阻碍了合作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徐平 《社会工作》2010,(21):63-6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民增收方式的转变,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经营中解放出来逐渐流人城市从来第二、三产业,一大批孩子被留守在农村,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学生留守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角度看,流动农民子女在城市教育中所接受的不平等的低质量的教育是其留守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在农村经济方面主要作了三件工作。首先,是比较早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克服了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窝工低效宰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其次是在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又开始了农村的第二步改革,主要是取消了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改为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合同收购,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第三是在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产业结构调整。目的是为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单一经营的局面,促进全省农村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重新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经济改革所给予的启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大大地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影响所及,正在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着我国城乡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正确认识农村经济伟大变革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无疑对农垦企业的全面改革有极大地启发。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所进行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被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型的合作经济形式。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分结合,一是联产计酬。由于实行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得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个人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得到了发挥,也就是说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了;由于实行了联产计酬的原则,就把劳动与经营的成果、与劳动者的物质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农村责任制的实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群体价值现、荣辱感、精神支柱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演变出许多新特点,给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保留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并不断强化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也是对农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农业税取消之后,各个利益相关方更把目光集中在农村的土地上。为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几种思路。展望土地制度变革,探索农村集体成员———从事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经营形态之中的几种类型的农民对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的不同实现形式,是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变迁的方式。这种探索对农民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土地要素,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必须要有农民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落实为保障,必须与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群 《学术交流》2013,(2):96-99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加速农民非农化进程,上呈城镇化,下启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三化"的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应与推进土地流转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调节农村劳动力供给与城市劳动力需求平衡。土地流转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必须通过土地流转的桥梁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对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李全生 《创新》2010,4(2):78-81
我国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先后推出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专业户、小城镇、农民工、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村民自治等九大创造,为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中农民的这些创造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完善这些创造,继续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并注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十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逐步从传统的集体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小农经济、产品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不再成为农民的唯一希望。农村的新一代改变了祖祖辈辈一贯制的“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的人生途路,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象涌动的潮水一样,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到城里做工,去外地经商。他们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外流大潮,使我们这个社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他们外流的现状如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这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对此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听取汇报,走访座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淮安市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扩大,农村发展停滞。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推行的城市导向、国有企业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发展模式。具体表象为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剥夺,分税制以后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政策也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本。16大以后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农村发展,为此要深化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发育农村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结论是:(1)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非农就业机会;(2)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缘于发展市场经济或“入世”,而是缘自于我们制度上的弊端,应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应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土地制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递减趋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仅为2.1%;农业增长乏力,拖了我国工业化后腿;农村现代化步伐减慢,城乡差距拉大.所有这些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传统土地制度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已经消失,"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制度的再次重大改革.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剖析,提出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移到了农户,使农民开始形成利益一激励机制,提高了劳动效益和土地生产率。但是,土地的家庭承包逐渐地暴露出在耕地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本身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弃耕撂荒,地貌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水利设施老化等现象不断发生;二是按人口分包土地,造成分割零碎,土地经营规模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了解农民对图书的新的需求,切实解决农民“卖书难”的问题,这是当前我们出版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我们想根据最近在衢州市农村的调查和接触到的一些材料,对这个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一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党中央在农村坚决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社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