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分析北京市户籍人口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独生子女比例、婚配模式、人口迁移和生育意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北京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人口放开单独对北京新增出生人口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以前每年对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规模的影响在1万-2万人左右,远远低于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功在千秋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为一项国策,在中国正式普遍实施,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较大转变,与此同时,一个崭新的特殊人口群体——独生子女应运而生。这些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特殊群体的急骤膨胀正在逐步改变着无数家庭的结构,当然也逐渐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人口构成。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刻历史意义的问题,即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作为社会人口的一个特殊群体,独生子女一开始就受到党和政府特殊的关怀与爱护。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自然更受家庭的宠爱。从总体上讲,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多  相似文献   

3.
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网络建设活动,是通过发挥计划生育中观的作用,全面强化乡村的基础网络建设和服务功能,把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约束和微观的生育措施落实融为一体,实现人口控制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统一,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诸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一、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成效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有机结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的发展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探索有中国特色计划生育道路的又一成功的尝试。它的积极作用与效益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结合 2 0 0 2年“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问卷调查” ,推算目前我市累计出生的独生子女总量与结构 ,描述独生子女生育观念变化的现状 ,分析形成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探讨他们在生育子女数量、性别偏好、婚育时间上的选择倾向 ,以及将对北京市人口发展规模所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分类分析方法,对1982年上海市张家弄地区家庭、婚姻和生育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着重考察了社会、家庭、个人诸因素对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找出了这些因素对初婚年龄影响的“贡献值”,建立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妇女是否参加工作,其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与配偶年龄差,以及与配偶的结合途径对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对于当前提倡晚婚、晚育,更好地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合理调节人口的增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分析方法方面,实际的测算也有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豫东和豫西南农区的农村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演变存在与经济发展相悖的现象,接着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围绕生育越轨行为的理性博弈变化过程,指出双方经历了由对抗到“合谋”的转变。然后,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村青年生育观念演变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强化农村青年树立少生优生的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自“1980年以来,在每年出生的婴儿中,一孩比例由44.15%缓慢上升到1988年上半年的525%”。①使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家庭的主流。这是人类生育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迁,它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一、夫妇地位日趋平等,夫妻关系感情化独生子女家庭给妇女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一方面,计划生育在客观上使许多家庭选择晚育,青年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发展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自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生育时间大大缩短,工作时间相应增长,妇女不再把养育子女作为自己人…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口老龄化深化和老年空巢化加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人口结构巨变的背景下,本文着重讨论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在非经济养老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指出了“老年空巢综合症”的客观实在性和空巢心理危机的七种感受和病症。通过分析,从“社区精神赡养”和“老年精神自养”相互结合的视角上建设性地探讨了规避和消解老年人口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在非经济方面养老风险的治理对策。指出了作为长远之计,完善生育政策对于预防“独子女老龄化”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它要求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但由于我们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力量还不雄厚,要把老年人社会保险与计划生育同时照顾起来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老年农民不如城市职工那样享受退休制度,也很少有社会保险,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对这部分人社会基金的全部扣除,老年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其子女赡养。加之在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责任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具体制度的不完善和干部认识上的差距,致使一些“五保”老人在生活方面出现了新的困难,普遍提倡一胎的现实人口政策,使不少农民过早地考虑到养老问题。因此,农村中养老问题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调查和研究农民养老的形式,分折这些形式对农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急剧增长已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控制人口增长也由此成为愈来愈多的中国人的共识。《社会》1990年第8期上刊载的俞德鹏先生的文章,提出了一项控制农村人口剧增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文经《报刊文摘》报转载后,带来了相当广泛的读者群。作者比较新颖的方案,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笔者认为:该《方案》实际上并不具备可行性,但其思路对控制农村人口剧增仍有启发意义。可以在此基础上修改为一项可行的方案。下面分二部分加以说明。一《方案》的中心内容是:立即开始实行“农村独生子女可以转为吃商品粮”的政策,使农民只愿生一个子女。《方案》假定,在1990——2000年间所有的育龄妇女都完全赞同此政策,那她们生育的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经济消费的差异──对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一次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并有很大一部分步入大学校园。那么,这批独生子女具有什么不同于非独子女的特征呢?为了解这一问题,笔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上海市5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到有效问卷505份。在调查中,笔者试图从“经济消费”这一视角出发,对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独生子女在经济消费方面的特点。消费水平上的差异在用SI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经济消费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于70年代中期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过速增长,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之一就是使得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再加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使得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入口寿命普遍延长。上述两方面原因的推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变化加速。1982年,我国ho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6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76%;lyX)年,ho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57.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8.6%;从1982年到1990年,我国印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3%,…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已成为国策,进入了少子女或独生于女的社会。据统计,上海市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中学生90%以上屯是独生子女。随着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小康生活已指日可待。富裕家庭的父母,面对独生子女,必然望子成“龙”。那么如何才能使独生子女成长呢?成长有三个条件: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与起决定因素的教育。这里的教育,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外,就是家庭教育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是每个家庭虽则都在对孩子进行一教育”,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得法的。一、走出家庭教…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的浙江教育发展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浙江省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组本文从分析我省教育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面向21世纪浙江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积极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办出特色。”从现在起至2010年浙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为1.481,呈稳中有降态势,形成了“中、西部中度低水平,东部深度低水平,东北极度低水平”的空间格局。除少数极低生育率省区回升外,实际生育率及其与政策生育率的比值仍在下降。生育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是发展,突出表现为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总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城镇化、非农化水平高、人口外出流动比例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对农业人口的同化作用。发展促使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现行生育政策难以使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低水平。有可能引起政策性反弹的重点在计划生育基础较好的城镇和东部及东北地区;有可能引起非政策性反弹的势能,已基本释放;中、西部农村年轻一代妇女多胎生育平均只有4.12%。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中的生育率反弹可通过渐进式策略实施有效调控,不会引起生育率大幅强烈反弹。我国生育政策全国统一调整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16.
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开始在人们的饭后茶余接踵而至:独生子女必然是“小皇帝”、“小公主”或“问题儿”吗?为什么“孩子难教,父母难当”的叹息如此普遍?独生子女教育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大概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和关心独生子女成长的人们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问题。独生子女因其“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抬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强化了为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做父母的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梦想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在“高期望”的背后也隐含着微妙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做父母的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独子或独女身上;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在个人本位文化兴起、社会竞争激烈。人口流动频繁、生活节奏加快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下,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给婚姻家庭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小家庭的普遍出现,真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家庭规模小型化,让人们喜上心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有关专家就家庭人口与家庭人际关系这一问题做过专门研究,其结果表明家庭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与家庭人口数成正比。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经常的、频繁的,而每个人在生活经历、性格脾气、处世方…  相似文献   

18.
同质婚是指夫妻双方社会人口特征比较相似的婚姻,是社会阶层固化程度的一个反映。使用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社会群体选择教育同质婚、职业阶层同质婚和户口同质婚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位居教育层级两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教育同质婚;位居职业阶层底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职业阶层同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被访者,越可能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总体而言,婚配模式的选择既体现出了个人偏好与个人理性,同时亦受个人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关于死亡学     
《社会》1992,(2)
当前,死亡问题已成为人类医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普遍探索的问题,也已成为立法和公共政策开始关注的对象。1.社会的老龄化要求提高生命质量。优生学不限于生育的选择,更要着手解决“优死”这一全新课题。2.人口膨胀和城市化的不可逆性,使交通事故和非正常死亡成为常态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面。家庭人口核心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使家庭在遭受非正常死亡和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三个依靠”王家琦刘淑春邢志贤“九五”时期,是本世纪的最后五年,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经过“七五”、“八五”的风风雨雨,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大问题。我们认为:“九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