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伯三二一一号文书、伯三四一八号文书均为王梵志诗的一部分(一)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作者为王梵志刘铭恕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五四四一2王梵志诗集卷中”一条后曾作如下说明: 《敦煌掇琐》所抄伯希和三二一一号之无名长诗卷,证以此卷,知亦为梵志诗卷中。刘铭恕的意见是对的。检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开端有“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完全重复的三句,它们是全诗的标题。据此,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为王梵志诗无疑。而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前十四首诗,除个别字因抄误外,内容与斯五四  相似文献   

2.
思维除了通过对象性的方式获得其所指与内容外,同时也可以通过非对象性的方式生成自身的意义与内容;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从“有”看世界的思维方式,非对象性思维则是一种从“无”看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对象性思维所能看到的只能是现成的“有”的世界,而非对象性思维则可以看到非现成的“无”的世界;本质上,对于非对象性思维来说,它既可指向现实性,也可指向可能性,从而使得现实性范畴产生了破缺,打开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梵志诗校注》一书对王梵志的诗作阐发要义,多有创获,但也有些许瑕疵。本文对“忙怕”、“简弃”、“办此意”、“褐被”等词语的释义提出商榷意见。作者:张生汉,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对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诗作的整理、研究,经过数十年来中外学...  相似文献   

4.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及其研究方法的转向是思维方式的转换。马克思哲学革命在于确立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思维方式”:一方面,实践思维方式不同意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另一方面,实践思维方式作为观点群内部存在诸多分歧。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最具理论冲击力,它批判了“物质本体论”,也与“实践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但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仍然存在疑窦,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实践过程思维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本体论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7.
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花丛谈》、《太平广记》转引的《史遗》王梵志传说,是研究王梵志诗的一条基础材料。半个多世纪来,中外学者对这条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由此明显地影响到他们各自的观点趋向。本文认为,《史遗》传说是一个流传干当时民间的神话故事,它的主要情节系附会佛经“柰女降生”故事而成,连“梵志”这一名字也是对佛经原型中人物称谓的袭取。探明了该传说的来源,殊有助于我们弄清王梵志诗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王梵志诗歌的研究热潮,对王梵志的诗歌作出了比较多的褒扬。笔者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曾经对王梵志的诗歌进行过比较细致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敢与现在的评论家们苟同。王梵志是初唐诗僧,一生作诗不少,曾有《王梵志诗集》行世。但王梵志诗歌有两个明显的弊病:其一是思想内容贫乏,其诗多是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极为普通,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其二是诗歌的艺术水平很低。王梵志诗歌几乎全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当然用口语写诗并不为过,问题是其诗过于直白并且味淡如水,没有韵味,更没有神韵。另外,再从…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是隋代至初唐时期的一位平民诗人。由于王梵志亲身感受了生活的不幸 ,其诗洋溢着对现实的关注 ,对人民爱恋的执着追求 ,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王梵志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还是一种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对此,学术界有两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价值掌握方式;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价值掌握方式而不是科学。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厘清其科学性内涵,明示其价值性意蕴。言之其“科学”要旨为实证科学,言之其“价值”要旨为主体性及其超越性。在思维方式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思维与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在道德培养上有三种路向:第一种从“负的方法”(格心)开始,其道德培养的理路是“格心-去恶-致知”(由反至正);第二种从“正的方法”(良知)开始,其道德培养的理路是“良知-传习-为善”(由正至正);第三种从“合的方法”(知行合一)开始,其道德培养的理路是“良知-念发-意行”(由知至行).在这三层结构中,“格心”是起始,“良知”是目标,“致良知”是途径.阳明心学的“行”是内心世界的“意行”,不是道德实践的“践行”.大学生道德培养的着力点是防止“知”而“不行”.内外统一、实践考察、德福统一是防止“知”“行”脱节的枢机.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译诗还是论诗,王佐良均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现代敏感与语言才能,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追究义理、考究辞章的学者。事实上,王佐良的语言才能与现代敏感正来自其诗人特性,通现西南联大校园诗歌实践,审察现代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转型,就不能不注意到:在联大校园诗歌对于新的抒情道路的探寻中,王佐良的现代诗写作具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抒情风姿,他以“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的交融展现了别一种抒情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新闻从业人员中 ,当代的“世界第一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她对传统的客观报道和写作方式进行了大胆革新和成功实践 ,形成其独特的“法拉奇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凸现了“记者主体意识”。这对于我国如何改革显得相对单调和沉闷的新闻报道和写作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超现实"是20世纪文学批评常用的术语,人们往往将本来在艺术风格上差异极大的作家作品都以"超现实"冠之,这就给"超现实"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实,布勒东的"超现实"指的是不受理性控制的,表现个体生命绝对真实的欲望、冲动、潜意识等非理性倾向;卡夫卡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中怪诞的世界以及变形的手法,它既有反逻辑的特点,又不失理性追求;艾特玛托夫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所描述的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既符合逻辑,又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 :一是其选篇原则。王夫之将那些能体现爱国忠君思想 ,并具有楚辞风格的作品入选 ,目的是“广三楚之遗风” ;二是“以意为主”的作品论析 ,注重联系屈原的情感、经历 ,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达屈子之情于意言相属之际” ;三是“认理唯真” ,“脚踏实地” ,虽不刻意于文字训诂 ,但对字句的诠释颇有独到之处。诠释楚辞而不自觉地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流露出来 ,这是“文字狱”盛行之时 ,王夫之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晓初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写作中"他者"问题的思考.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横向的共时轴上应该借鉴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这两个"他者"因素,在比较中完成对"文学性"和"民族性"的更好认识;在纵向的历时轴上,作为历史的"绝对的他者"的我们,应该在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的辩证关系中,完成对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17.
敦煌p.4978《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诸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爬梳中国古代俳谐文的源流和演进轨辙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王道祭杨筠文》为一拟体俳谐文,它在摹袭祭文的体制形式同时,又赋予作品同文体要求毫不相干的滑稽嘲讽内容,遂而与所拟文体之应用目的实现了完全的隔离。故它绝不是一条史实材料,若拿来考订王梵志的生平、时代,就难免会进入与探涉目标暌违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 ,引入西方原始思维理论的视野和批评方法 ,通过“想象”这一概念来揭示屈骚的文学特征 ,使该文大大超越了渊远流长的传统屈骚批评。这是一篇于实际批评中充分显示“中西融通”的理论意识的佳构  相似文献   

20.
“零度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研究界用“零度写作”评价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后现代写作。一方面借用“零度写作”对主体的解构,以“零度情感”评价新写实小说,另一方面将“零度写作”理解为摆脱意识形态、摆脱历史记忆的纯粹文学样式,从而将不再承载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后现代写作称为“零度写作”。但不同的学者站在捍卫或批判后现代写作的立场,令“零度写作”在中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