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凌云 《东南学术》2000,(5):116-120
《东南学术》编辑部的同志约我撰文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 ,这促使我认真、冷静地总结自己的学术成长道路。一个人只有不断反审、反思并理性地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 ,并从中吸取教训 ,其人生才可能是真正趋向理智的。一个学者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呢!与许多自幼立下宏愿大志并始终据此理想谱写自己人生道路的人不同 ,我完全是在一系列外在的、偶然的因素的作用下走上今天的学术道路的。我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农村。父亲在“公社”(现称“乡”)水利部门工作 ,家庭生计除父亲微薄的工资以外 ,主要靠“工分”。在五兄妹中 ,我排行老大 ,因此 ,内攘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影片《2012》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2012》给出的是危机叙事的一种类型——风险模式,而对《2012》的指责隐藏着现实主义式的“现代性反思”。另外,在当下的讨论中,还有人将“风险”机制带来的某些弊端转换为“娱乐之罪”,因为一旦“现代性反思”“展示”,那么“反省”将会被消费覆盖。风险、娱乐、现实主义等反思的三种模式在物质与精神、批判性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产生别有意味的差别。当然,“反思现代性”方式的多样化仍旧是现代性社会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77年撰写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明确反对把自己关于西欧发展道路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究其原因,既有“历史概述”已由典型案例转变为普通个案的历史阐释反思——不足从“史”上升为“论”、难以从“抽象”上升为“具体”,更有对这一时期“一般历史哲学”沦为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辩护武器的现实警惕。马克思“历史哲学”从存在的历史性出发,立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具体历史定向,在民族史与世界史的运动中揭示人类社会的总体历史规律,不仅升华了“历史概述”的时空界定,更构成了关于发展道路的“具体-总体”哲学。它在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过程、发展价值上的有益思考,为新时代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 ,是 3.3.3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它指主体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功力 ,是思与行的统一。“反思”问题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前沿性探索 ,正确引导大学进行“反思”,必然取得提高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求索:难忘的历程》是刘冰同志继《风雨岁月》之后又一部自传体著作。前者记叙了作者在“文革”中的独特经历;后者则是作者对1949年之前人生足迹和成长道路的回顾与反思,具体生动,真切感人,对今日青年人之健康成长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齐物论释》是章太炎所撰“以佛解庄”之哲学作品,自谓其思想创见为“千载之秘,睹于一曙”。通过章太炎《齐物论释》中对佛教华严宗法界缘起诸教义的阐发与反思的方式,可见章太炎“以己意进退佛说”,其对佛学的态度是试图汲取思想资源来证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同时也可见章太炎的佛学思想濡染了颇深的理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古史辨”在从事《诗经》研究时 ,首先预设了《诗经》是文学的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汉代《诗经》学的批判。在反驳汉代《诗经》学时 ,“古史辨”提出了历史与伦理的分野。他们认为 ,汉代《诗经》学把《诗经》当“经”而不是诗 ,乃因于汉儒的伦理观念所致 ,而“古史辨”恢复《诗经》的文学面目正是尊重历史的表现。因此伦理观念可以被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这一看法与“古史辨”的历史观———“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密切相联 ,并为反思“古史辨”《诗经》学的理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回顾、反思“金学”近四百年的历史,对《金瓶梅》研究史划分为古代批评时期、现代批评时期和当代批评时期。对新时期“金学”学术模式:实证分析、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分析、文(?)本体分析进行了评述,从而指出“金学”存在的欠缺、不足以及对其加以突破超(?)的途径、方法。本文还评析了《金瓶梅》文本批评内在构成的问题,认为《金瓶梅》文本的释义和重构应成为“金学”的首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费希特的哲学始于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他早期知识学原理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表现为从“事实行动”的概念入手提出知识学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思路。康德与费希特对反思问题的处理大相径庭,费希特正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看法,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提出的基本原理是一项重大贡献,它为重新理解反思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自我设定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对今天的哲学研究来说,这些论证需要通过重构才能更清晰地显示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屹 《西域研究》2024,(2):56-70+170-171
《洛阳伽蓝记》中的“宋云行记”,是杨衒之根据《宋云家记》《惠生行记》《道荣传》等材料剪裁统编而成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错简误植的情况。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本文对“宋云行记”中关于从钵卢勒至乌场的一段道路,以及宋云到底在何地觐见了哪位嚈哒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罗执廷:朱老师,近些年来你在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之外,还对当下学术研究的规范问题、学术评价问题、学术队伍建设问题等进行了反思,发表了不少的言论与文章,比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福建论坛》2000年第4期)、《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文杂志》走过三十年,现在正是它的青春期——生命最旺盛的时期。 苦心经营三十年,我们既要进行历史的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更要重视确立自家的风格,为繁荣我国文化学术开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朝鲜太宗时期,“一遵华制”已成为王朝的主导性话语。在此语境下,“华化”政策加速推动,制度的“华化”是其中的关键,在法制领域便是推动《大明律》的深入适用。然而,朝鲜官员们对《大明律》这一外国法律体系非常陌生,难于理解与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鲜人重启了翻译《大明律》的工作,同时还以发布权威解释等方法厘清律意,并对《大明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与此同时,太宗还先后在官僚群体与普通民众中开展了推广与普及《大明律》的运动。然而,《大明律》作为一种外国法体系,与半岛的“土俗”存在张力,受到了民众的抵制。为此,太宗君臣不得不对《大明律》中一些与本国土俗、国情不合的条款做出变通,使之具有适用性。“华化”进程就是在这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不断开拓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市场化反思──“文化与市场”学术座谈会述评李登贵最近,《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课题组,联合召开了“文化与市场“学术座谈会。与会的20多名哲学界、文艺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当前文化市场化引发的各种问题,表示严重的关注。一.对...  相似文献   

16.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17.
康宁 《天府新论》2005,(3):144-144,F003
本文围绕柴文华教授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与科学的关系、“中国文化中心”立场的程度、现代“道德本体”、儒学与“常道”的关系、文化相对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追问及反思。  相似文献   

18.
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哲学界正在致力于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力求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这种反思主要是从研究范式、研究主题和立论前提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认为,在注重对“立论前提”、“研究范式”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应从研究主题层面反思以往我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以人为本整合了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成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与前沿问题,它为深化人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因而可以在全面深入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深层底蕴及其蕴含的无比丰富的内容与问题中,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吉林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中文系、《高校理论战线》和《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本年度文学理论领域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未来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前景和历史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三期《贵州社会科学》上,刊发了《“都掌蛮”铜鼓与“僰人悬棺”——兼评夜郎“五茶夷”的族属》(以下简称《族属》),文中简略地综叙一些近人的有关论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西南地区历史上僰族的活动范围,和正确地回答使用铜鼓和悬棺的有关民族,因此下面提出一点刍荛之见,对基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