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日本突破有关国际限制,将防卫战略由"国土防卫型"转变为"海外参与型",突出进攻性;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增强自卫队的实力;稳步推进军事组织体制改革,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突发事件.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军事变革,武力极大增强,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2.
刘斌 《兰州学刊》2007,(8):41-44
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有所抬头,美国、日本和印度是炮制和散播中国军事威胁的主要市场.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没有威胁世界和地区安全,美国、日本、印度三国鼓吹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后是他们妄图建立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图谋以及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十分重视与印度问的防卫交流与合作,不断构建包括全面安全、防卫政策和军事三个层面的对话机制,加强和提升两国诸军兵种间的联演联训等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各级军事和安全保障部门交流密切,战略合作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通过这些举措,日本意欲达到从全局上联合印度牵制和防范中国,确保日本海上航线安全,为海上自卫队走向远洋创造条件,插手南海问题等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 ,在日美同盟体制的保障下 ,日本形成了以和平宪法为制约 ,“专守防卫”方针为基础的安全防卫战略 ,并建立起了和平时期最佳的军事力量。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 ,日美同盟体制发生质变 ,“专守防卫”方针被逐渐侵蚀 ,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岌岌可危 ,日本加速向独立军事大国方向迈进。鉴于日本尚未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 ,其军事大国化动向必将引起亚洲各国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5.
2013年日本《防卫大纲》展示了安倍政权在安全领域的基本主张,是安倍政府对日本国防战略的具体规划。对2013年日本《防卫大纲》进行解读,是就安倍出任日本首相后日本国防战略的诠释,亦显现出日本对周边安全事务进行参与的主导观念。结合日本周边安全演变态势的评估,得出日本《防卫大纲》的变化未必适用这一态势演变的客观需求。随着日本国防主导观念与周边安全客观需求之间的脱节,日本将逐渐陷入到其周边安全事务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贺炜 《理论界》2010,(5):186-187
冷战后,日本曾经突出其对联合国的"经济贡献",以此作为入常的理由。然而2005年以来,日本开始利用其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一职的机会,通过"着眼新型安全威胁"、"推进人类安全概念"以及"解决传统安全问题"等方法,凸显日本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实质性贡献,易于进一步为日本的入常正名。这种趋势区别于以往直接的争常手段,是一种间接的、凸显日本外交独特贡献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地缘取向是遏制大陆,进取海洋;军备发展运用取向为海空优先,由防到攻;联盟政策取向是巩固同盟,强化自主。导致上述取向的外部关键因素是来自美国的鼓励和纵容,国内主要因素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右倾民族主义以及海洋日本论等社会思潮的兴起、政治的“总保守化”等。沿上述取向展开的日本防卫战略将挑战东亚稳定,对我国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8.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安全"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成为"显学",中国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此次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鲜明地凸显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典型特征,即跨国性、爆发性、长期性和动态性,更警醒我们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已经迫在眉睫。而应对全球安全风险挑战,有赖于世界各国通过合作的方式,建设性地处理和化解安全危机;有赖于世界各国坚定维护和悉心治理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体系;有赖于大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聚焦合作。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应对接踵而至的威胁与挑战的同时,其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下滑。普林斯顿计划针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美国对外政策中存在的症结提出了21世纪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构建“法治下的自由世界”,设想打造“民主同盟”,推进联合国的改革,促进国际合作,合法而合理地使用武力,共同消除威胁美国安全的七大威胁和挑战,塑造符合美国利益的“自由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