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合理性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合理性问题之成为当代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题 ,既是对于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绝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 ,又是对于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 ,同时也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它意味着人类认识的科学视野由自然转向社会文化 ,由事实转向价值 ,由认知转向评价 ,由存在转向行动 ,由描述转向规范 ,代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合理性看做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 ,主张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中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理化发展途径。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理性和不断提高其合理度应当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其发展的空间有多大?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如何走出目前的困惑?业内人士对此颇多议论。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则可谓之前景广阔,竞争激烈,适者生存。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术地位与历史作用目前尚无可替代。学术期刊是一个科研机构(院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展示其学术水平的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其研究水平和科研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表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载体,秉承我国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5.
<正> 在这突飞猛进的18年之间,《广东社会科学》发表了不少具有创见的优秀论文,为推动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很有意义的贡献,谨致以诚挚的敬礼与祝贺。 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在于引导人们学会去广泛和渊博地了解整部世界历史演变的过程,养成一种善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哲理思考的本领,把握和洞察其交融于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6.
学术发展需要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建浙江文化大省的讨论中 ,有一个问题被人们多次提出来 ,文化大省理应是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省。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文化大省的纲要中 ,特别地阐述了发展我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意义和途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如此高的重视 ,这在解放后的浙江省可能是头一次。为此 ,作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者来说 ,心里是非常高兴的。接下去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像咱们浙江的经济一样乘势而上。但是要实现浙江人文社会科学的腾飞 ,目前亟需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浙江的社会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7.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6,27(4):25-27
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一样,承担着交流与评价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新人等重要使命,从学术期刊发展的状况可以了解学术发展的大概面貌。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基本问题似乎重视不够,一味相信管理部门和一些论著或工具书中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概念的传统理解和分类,没有对其合理性与实践性进行必要的、严格的质疑,从而使得不够准确的概念及由此不确的概念所引起的不确的统计数据被广泛接受,从而在理论上、实践上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签于此,笔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构想──问题与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到科学前沿,成为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也日益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前沿分支。然而我国哲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严重滞后,迄今尚少见这方面的专门学术著述。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的整体背景,依托于作者关于社会认识论前二期研究的已有成果,批判地吸收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成果,探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和基本构架,提出关于开展社会认识论第三期研究的基本构想。敬请识者指教。一…  相似文献   

9.
加强学术学风建设 繁荣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学风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体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根源。加强学术学风建设,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一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即树立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观;二是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制度;三是要积极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与人文社科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而言就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人文科学,有的学者也称人文学科,意即人性、教养,是指与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社会科学,简单地讲,是指研究社会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对此,皮亚杰也认为:"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理工院校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报已达100多家,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序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工院校的人文社科学报由于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办刊愿景值得深入研究。为了提高理工院校人文社科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于该类学报生存和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3):113-120
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学报编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垦拓中深化,在探索中创新。2008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编辑业务;学报办刊特色;学报编辑主体;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学报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科研究是理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分析了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的重点———管理学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发展社科研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在学报界及期刊编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与学术风气;学报编辑业务;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主体;学报名刊、名栏建设;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追求社会和谐是历史的主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从哲学层面回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含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统筹发展的运作问题,同时更要并重事实与价值,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艳华 《齐鲁学刊》2005,(1):136-139
人文社会科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人们所研究的和学校所传授的主要是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产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繁荣遮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光 芒,导致了人文社会科学数百年的沉默。然而,繁荣的自然科学在失去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向后必然会导致人类 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理念引领人类走 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7.
蔡华 《学术研究》2012,(7):1-6,159
社会科学成立的基本条件是发现其研究对象的实体。笔者探讨了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性质问题,认为"信仰"便是这个实体,从而提出信仰理论假说。同时,进一步考察了在知识论的语境中,使用"信仰"这个词汇是否合适。在对理论遗产的回顾中,对行动理论和信仰理论之间的根本差别展开了讨论,并揭示了社会行动理论包含的矛盾。信仰理论的提出达成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划界。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危害及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研政策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取向,表现为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重理工学科轻人文社会学科、重跟前利益轻长远效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科学的畸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工具理性、欠缺纯粹理性的品格是当今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文化渊源。中国先民宗教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古代科研活动必然是重术轻学、重实用轻理论,难以做到“为科学而科学”。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邴正教授认为,当代哲学主题与话语系统应随文化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应从文化反思与批判入手,从建构具体的文化理念入手,从文化承传与文化创新入手,探索新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令良认为,当代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系统反映当代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及时体现中国自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对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