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二年《修辞学发凡》初版时,刘大白先生为此书作了一篇《序》,写道:“在《马氏文通》出来以前,诚然已经有了许多合文法有关的书。例如明代卢纬以氏底《助语辞》,清代王济师氏底《虚字启蒙》,袁仁林氏底《虚字说》,刘淇氏底《助字辨略》,王引之氏底《经传释词》,张文炳氏底《虚字注释》之类;而且一八六九年(民国元年前四十三年,清同治八年)更有了美国人高第丕氏和中国人张儒珍共著的《文学书官话》,是一部正式的今话文文法书。”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初版刘序》之后加了一条附注,全文如下: 关于卢以纬氏的文法著作,大白先生早就提到《助语辞》,我们年来略事收集,开承朋友们帮助摄影、抄录,已经得到四种本子。其中三种都是以“助语辞”为名:(1)明代出版的《新刻助语辞》,见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书前有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胡文焕氏《助语辞序》;(2)清代出版的《音释助语辞补义》,康熙丁酉年(公元168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3)日本出版的《重订冠解助语辞》,享保丁酉年(公元171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这些名为“助语辞”的书,都是卢  相似文献   

4.
文艺作品中的春阿氏案 清末春阿氏一案震惊京城,案情的离奇曲折和主人公春阿氏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好题材.因此,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小说、曲艺、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算小说《春阿氏》,及戏剧中的《春阿氏》.  相似文献   

5.
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质疑岳珍《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发表的《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以下简称《序考》),披露了《义乌南阳叶氏宗谱》(民国丁卯重修本)中遗存的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以下简称《谱序》)。文章的作者对这篇署名苏轼的《谱序》...  相似文献   

6.
隗合显与共和国同龄,退休前曾任房山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他是北京市劳动模范,荣立过个人二等功.从警38年荣获各种表彰奖励125次. 为了隗氏文化的传承,闲暇之余隗合显出版了《隗氏家族——溯源》《隗氏家族——人物》《隗氏家族——族谱》3本书.每出一本,他都要我写上几笔.当他出第4本书时,希望我写段评论式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都认为盘瓠氏是他们的一位祖先。许多古籍中也记载了盘瓠氏的起源。就是盘瓠氏的嫡裔瑶族,历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过山榜》、《评王券牒》,还有畲族的《狗皇歌》,也较详细地记载着盘瓠氏的起源。此外,苗、黎、彝等族也流传着一个大同小异的神话传说,即盘瓠又叫盘古,是由龙变为神犬,故叫龙犬,乃出自远古高辛王(即  相似文献   

8.
含“VA”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邢红兵述补结构可以分为不带“得”的和带“得”的两种。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这两类述补结构分别叫做“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本文所说的“VA”结构是指由动词和形容词所构成的粘合式述补结构。含“VA”结构...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书》地理志所载汉使航行至黄支国的问题,自藤田丰八和費瑯(G.Ferrand)二氏的論証以來,学者不断加以研究和討論,一九五七年韓振华氏发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紀間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汉书地理志粤地条末段考释——》一文,概括地論述了各家的說法,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厦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五七年第二期)次年,已故岑仲勉氏撰《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一文,属稿甫毕,适見韓文,于是績撰《汉使海程的再次討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五九年第四期,又見于岑氏去世后中华书局所輯岑氏著作《中外史地考証》)。岑韩二反对于这个問題都掌握有丰富的資料,  相似文献   

10.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徽英族是西汉时英布的后裔。英布封于六(今安徽六安),为准南王。英是氏,本姓偃,英氏是偃姓的一个分支。据《史记·黥布列传》记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索隐》说:“布本姓英。英,国名也,咎繇之后。”《国语》:“晋有英成僖子。”《通志·氏族略》说:“英,偃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汉有英布,为九江王,望出晋陵。”又说:“六氏,偃姓,皋陶之后,文(公)五年楚灭之。今庐江故六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可见英是皋陶之后,本姓偃,后来以国为氏,便称英氏了。又因为英布年少时以罪被黥,遂以黥氏。《通志·氏族略》说:“以凶德为氏,黥,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遂为黥氏。”《史记·索隐》说:“又《春秋传》六与蓼,咎繇之后,或封于英、六,盖英后改为蓼也。”宋邵思纂《姓解》:“英布,因黥  相似文献   

12.
克尔凯郭尔这位存在主义之父对鲁迅影响很大。本文从接受背景入手着重论述了《野草》创作的克氏影响 ,一是表现为存在哲思 ,二是表现为哲思的形象化诗意化。由于鲁迅对克氏影响创造性的消化融合 ,最终促成了《野草》的独创性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迁琼《海氏族谱》是研究古代著名清官海瑞及海氏家族的重要史料。论题对现存的历代迁琼《海氏族谱》及版本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并对海南现存迁琼《海氏族谱》的刊刻情况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将海南省博物馆的"明代"刻版,考证为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所刻",有助于海瑞及迁琼海氏家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靺鞨族大氏所建立的渤海国,其族系,《新旧两唐书》说法不同. 旧书《渤海传》:“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一称为高丽别种,一称为靺鞨附高丽者.金统??先生《渤海国志长编》卷十九《丛考》对此依违两可,他开始似乎倾向旧书的说法,但接着又说:“考粟末靺鞨为勿吉七部之一,居于长白山之北,高丽盛时盖已并而有之……高丽既亡,大氏一族迁于营州,后来李尽忠之乱,东渡辽水,保聚于东牟山,北即粟末故地,去大氏所居故地亦不远,其所治之民亦多仍粟末部之旧,故旧新两书皆以粟末靺鞨称之……总之,大氏一族初附于高丽,  相似文献   

15.
唐陆羽《茶经》详细论述了种茶、制茶、品茶、饮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关于茶道和荆楚茶叶生产以另文讨论,本文仅就《茶经》与方志所载荆楚饮茶文化作些探讨。 一 中华民族素以炎黄子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帝即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在湖北随州市有烈、厉二山,其上有神农洞、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氏碑等古迹。炎帝部落在荆楚大地蕃衍生息,由于瘟疫流行,炎帝神农氏带领部落迁徙到鄂西北原始森林即神农架,采药治病。汉《神农本草经》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又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文赋》与《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文论史中的双璧。清人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文心。”《文心雕龙》各篇中所阐述的问题,多能从《文赋》中找到它的源头。本文试将《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有关想象理论的源流关系,作一简要的辩析,或许对今天我们研究和发展想象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城乡粘合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论点主要有六点,分别是社区粘合说、中间地带粘合说、产业粘合说、生态粘合说、交通交流粘合说、文化教育粘合说;媒体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观点有六个,分别是人才交流粘合论、商业交流粘合论、公共服务交流粘合论、文化交流粘合论、涉农产业粘合论、公益组织粘合论.当前城乡粘合机制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宏观视角、分散论述及机制理解,预计未来研究将逐步走向定量实证、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与机理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辽史》卷45《百官志一》北面诸帐官条中载有耶律氏勃兴以前的隶属于契丹族统治者的遥辇氏部民的情况。据说,所谓遥辇氏九帐族是设置在部族圈之外的。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左传》作者左丘明氏字名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先秦古人姓名称呼习惯,并吸取前人学术成果,推断出左丘明氏字名情况:"左"为氏,"丘"为字,"明"为名。  相似文献   

20.
九姓长官司是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汉人"土司,设置于洪武五年(1372),由长官任氏世袭。有明一代,除《大明一统志》《四川总志》等史书中对九姓司历史、建制的零星记载外,任氏自身并未留下关于九姓司历史的文字记载。自清乾隆年间任氏篡修《九姓司志》始,关于九姓司历史的记载开始大量出现。在方志中,任氏不仅书写了九姓族群的祖源历史,更是直接否认了自明代以来史书所载任氏的"土人"身份。但直至民国时期,任氏的身份仍然未能得到时人的一致认同。本文通过《九姓司志》《九姓志略》《泸州九姓乡志》三部地方志,对九姓历史与任氏族属进行考证,并通过社会变迁与任氏历史书写的动态考察,揭示出历史书写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变迁对历史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