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高校理论宣讲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过程,但要使其效果最大化,依旧需要遵循信息的传播规律。文章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厦大学”)理论宣讲团为例,比照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的信息传播“5W”理论,从宣讲员、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对象以及宣讲效果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高校理论宣讲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常说“做节目”,实际上是在“做品牌”:“通过节目品牌的建立,培养和维持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通过节目品牌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认识社会、判断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卢雨锐 《公关世界》2022,(13):63-64
面对全球化不断加深、社会多元文化大爆发的大环境,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也进入人工智能算法掌控的新媒体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数据爆炸的时代。“信息茧房”效应从媒体传播到社会政治生活都被新媒体技术能效放大化,这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双重效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危机已不可避免,有哪些办法可以降低损失,甚至变坏事为好事?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是“变坏事为好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公共关系学系主任格鲁尼教授在他的《公共关系管理》一书中指出:“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这明确地指出了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性质,即传播管理。“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类传递、接收、交流、沟通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和状态。“管理”是在特定目标导向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诸多“后现代主义”色彩,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了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承担了更大风险,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不小的机遇,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把握新媒体的机遇,就要看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如何“走好”新媒体传播这步“棋”.  相似文献   

7.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在短短的几年内,注册用户量已过六亿,是亚洲用户最多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就调查来看,在微信的用户群体中,学生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之多。微信不仅是通信软件,也是信息分享的平台。它以功能上的优势以及操作上的简单性赢得了广大学生们的青睐。微信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面大,通常一个信息会被迅速传播,从而引起“蝴蝶效应”,影响深远。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通常利用微信来相互交流信息、宣泄情感。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的途径与突破口。如何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摆在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提出了“第二传播”的传播学新论:“被称为‘第二传播’的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是一种对广告行为本身的信息延伸和再度张扬。它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并且需要一定智慧的另一种方式的广告传播手段,它是将广告人的专业成果进行文本化的演示,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将广告人的心智与广告主曾经传达过的信息一并告知更广范围(即不再局限于原广告运作本身所针对的目标群体)的受众,而实现广告人和广告主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际传播需要“门当户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传播(face-to-face communication)并非一个你来我往无趣乏味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关系和环境都在一直变化,传播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传播的信息能否让传受双方“动”起来,否则就是热脸贴着别人冷屁股,话不投机半句多。位于人际传播关系两端的人“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播是双向的,传播双方都有自己的生命空间(life  相似文献   

10.
当下社会专家介入电视俨然已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电视节目直播室的嘉宾席上、各类评比大赛的评委席上还是电视固定栏目里,均有专家出场,讲解点评之际引导受众的信息认知,整体上,专家正积极介入信息传播,电视节目间也相继打“专家牌”。针对这一现象,文中将其放入传播学视域中进行解读.以求对其作出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传播是基于信息的价值和人们的交流、沟通和知晓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由于传播的内容,即信息财产是无形的,具有依附性、流动性、扩散性的特点,且作为特殊的商品在传播过程中交换或推介(服务),并不是通过“物”的关系来表现。它只是商  相似文献   

12.
六问林景新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就一个字,快!各种危机事件的频出更是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信息高速传播的便利与恶果。与此同时,进入人们视线的还有公关行业,它总是在第一时间以“灭火者”的姿态出现,成为现代政府、企业等组织不可或缺的助手。2008年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正考验了中国公关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2009年的公关行业将往何处去?我们不妨来个预测。  相似文献   

13.
蒋晓宇 《现代妇女》2014,(8):308-308
电视消息是依托电视媒介传播的一种消息体裁,其解说词的写作必须符合电视消息的传播特点。电视受众以“视听结合”为主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决定电视消息解说词的写作应准确把握语体色彩,清晰认识语言功能。写作电视消息解说词时,既要充分把握其个性特征,又要灵活使用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陶亮 《职业》2011,(3):103-103
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在网络中传播,特别是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信息的传播,更加展示了网络的魅力。FLASH囊括了新时代的一切时尚元素,如网络、互动、即时、音乐、动画等,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看来,“传播”与“公关”之间应有一个大于号存在的。这是从两者范畴的大小上讲的。“传播”,众所周知,它的目的是要进行信息交流,并不一定都要为组织形象服务,并不一定都带有公关的性质。而“公关”则不然。公关,不管何种形式的公关,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众媒体自上而下的“灌输—接受”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已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许多人也将自媒体作为了他们商业发展的工具。本文将通过对对自媒体人商业化现象的分析,对自媒体人商业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李承志 《现代交际》2023,(1):101-110+124
贺麟的跨文化传播思想深受其个人学术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用自家独到而严密的“文化体用论”作为坚实的文化哲学根砥论证他“以心为体,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的跨文化传播原则,并以之批判“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国本位”等在近代中国常见的跨文化传播思想谬见,真正向往“面向人类文化本身的传播”。不可否认的是,贺麟的跨文化传播思想未能圆融地消弭民族国家时代“人类文化共同体”与“民族文化本位”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矛盾,其思想仍有待后人持续反思并完善之。  相似文献   

18.
朱子丛 《职业》2015,(7):79
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众媒体自上而下的“灌输—接受”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已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许多人也将自媒体作为了他们商业发展的工具。本文将通过对对自媒体人商业化现象的分析,对自媒体人商业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在隆回县六都寨镇的街道村落,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老人奔走忙碌:调解纠纷、宣传法制、传播信息……老人叫刘求喜,人称“闲事佬”。他是个“老纪检”,退休后当起了义务信访员,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个下午,刘求喜外出散步,有人反映镇广播站把无线电视全部关闭了,逼着群众夜夜看那“点歌”、“点剧”的有线台,连天气预报也看不到,几十个农民气愤得要去砸广播站。他一听,这可不是件小事,弄不好要酿成大祸,立即赶到了广播站。他一边稳定群众情绪,一边调查原因,原来是播放机出了故障,广播站一时无钱维修,并不是要故意封台。…  相似文献   

20.
王颖 《现代交际》2013,(10):77-77,76
论述了内向性的弊端,指出以内稿为主,易产生学术不端,稿件采用频率受限,外稿截留,优稿外流,“内向性”限制信息的自然传播等问题;指出“外向性”是学报的发展基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探讨了学报的学术性,是内外兼修、内稿外稿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准,因此,要及时修补外向性的缺损,作为学报编辑要大力挖掘本校学科优势和精英潜能,打造属于本刊的特色栏目,在此基础上,广开门路,以质论稿,走真正的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