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鹏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5)
中国是荷花的故乡,古往今来,莲荷与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逐渐形成了情趣盎然的"荷花情结"."荷花"对华夏社会文化生活的观照具有普施性,它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文化,荷花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荷花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宗教地位,并在佛学信仰体系中昭示着光明、美好、高尚和圣洁的审美教旨. 相似文献
2.
李桂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40-144
普陀山佛教文化 ,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由来、佛教文化发展历程、历史上的高僧及主要修行法门、帝王及信众的护持、寺塔建筑、诗书联额、“海天佛国”风光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83-86
宗璞的<红豆>自发表以来,一直颇受争议,主要是对其主题革命战胜爱情的分歧.用小说修辞学的方法,从叙述者、主人公、读者三个不同视角,可挖掘出导致文本主题与实际效果差异的深层原因:革命战胜爱情的确是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然而这一意图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受当时政治压倒一切的时代氛围的影响.作者依靠了两个不同的身份--叙述者和主人公一分别传达自己的意图,而两个身份之间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了作者的情感分裂.因此作者在极力表现这一主题时,显得用力不当,由此导致文本主题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佟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
在北京历史文化的长卷中,佛教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北京城市文明的标志,不仅体现在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京城民居四合院,而且也体现在宗教仪典场所——寺庙观堂.举凡佛法所到之处,僧人皆以建寺造庙为急务.北京佛教寺院是佛教现实化、物质化的载体,间接地反映了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北京佛教文化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皇宫御苑内的佛教文化和北京佛教寺院是文物珍品的宝库,北京佛教文化是千年古都北京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龙其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6-50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于飞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2):17-22
梵净山丰富的佛教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已成为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正走向高潮的当下,如何引导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满足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和佛教本身的"回归"需求,同时发挥佛教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佛教文化事业的特性,由此延伸探讨有限制前提的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形式,最后指出了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在于其可持续运用。 相似文献
7.
郭天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鉴真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日本佛教建立了严格的授戒制度,使其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二是创造了日本律宗的祖庭——唐招提寺;三是为天台宗、密宗在日本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至于作为律学大师的鉴真,为什么会与天台宗。密家发生关系?文章提出了新看法。认为传律授戒是律学师傅的宗教义务,其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佛教界,并不局限于一宗一派。因而律宗很难算得上独立的佛教宗派。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考证,认为鉴真应属天台宗信徒,但他又能根据客观需要,在实践中吸收密宗的某些仪轨。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 ,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从佛教本身和佛教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并就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形式以及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简论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鸠摩罗什的译经弘法活动,充满创造精神和学术锋芒,不仅对佛教中国化和我国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作为佛教教义宣传载体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谢海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2):107-111
本文阐明了普陀山在发展海洋佛教文化旅游,建设"数字普陀山"和普陀山佛教现代化进程中,启建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并针对数据库建设提出建立统一的行政协调机构和专家委员会,挖掘潜在用户,建立数据库集成体系,摸清文献分布、确立共建单位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5-60
贵州梵净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两者重合的双料名山,成为中国少有的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的典范之一。文章分析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源流及其重大影响,其次通过梵净山现存的珍贵碑刻和历史文献,深入探析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指出梵净山浓厚的佛教文化对梵净山生态保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桂兴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3)
在组织上 ,老舍虽然未曾皈依佛教 ,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 ,佛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周礼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112-115
佛教作为研究与解决人类精神的学问,是人的心灵栖息之地,对鲁迅影响颇深。佛教文化的人生即苦、地狱意象、普度众生、万法皆空与鲁迅的虚无观形成有极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韩晋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143-144
在分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游人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五台山要想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必须提高旅游品位和文化层次,应重点发展文殊文化旅游,以文殊智慧体现时代精神为依托打造旅游品牌,将无形的文殊智慧以有形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来象征和展示,促进五台山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五台山佛教文化翻译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山西省五台山圣地的译介材料中存在各种误译、错译和译文不规范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该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通过对佛教文化翻译规范化研究来改变这一局面,以促进山西省旅游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崇尚强势、渴求超然是人类永不陈旧的论证话题,无论是拉丁基督教世界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东亚儒家思想体系下对"权威"的认可;无论是西方人所崇拜的普罗米休斯盗火、尤利西斯远征,还是东方人称道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特别是近代各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几乎都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可见无论是欧洲秩序还是东亚封贡体系,无论是穆斯林文明还是日益边缘化的非洲,弱势对强势的和睦相处与反抗纷争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西方的英雄情结与东方的帝王情结同属同位异形体,但是毕竟是从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所以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本文的主旨是通过论证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而阐述英雄情结的缘起与走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8-45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既背负着沉重的传统文化包袱,又力图在新时代里汇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潮流。在传统扬弃与时代创新的艰难磨合中,他们身不由己地形成了许多自身难以摆脱的人文情结,其中政治情结、道德情结、洋人情结是诸多情结中最重要的三大情结。这些情结对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科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立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57-58
佛教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信仰,相信因果报应;有哲学观念,即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解脱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重视道德的作用,佛教还是文学艺术和民俗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