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方绿色政治学:范式变化与理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东南学术》2004,(2):33-40
绿色政治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政治学学科分支或一种新的政治理论 ,它通过生态运动及绿党参政等方式迅速获得了实践支撑 ,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学中较前沿和具有活力的部分。本文分析了70年代以后绿色政治学的主要范式变化 ,指出绿色政治学的产生是对当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政治回应 ,成为一种超越绿党的政治理论。绿色政治学90年代以来进一步出现了从社会批判转向社会参与、从分散行动转向共同责任、从价值绿化转向政策绿化、从“非左非右”转向合作对话等重要变化 ,这表明绿色政治学正走向成熟 ,并将以其理论灵活性而在全球化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政治学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紧随历史前进的步伐,围绕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进一步论述了政治的内涵与外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破解中国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深刻阐释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方略;创新了一系列工人阶级政党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本质、价值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原则、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老师,近来我们都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我想就“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问题向您请教.您是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两者关系的?我们恐怕还得先简单讨论一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各自的含义.你能对此谈一下你的认识吗?在政治学意义上,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旨在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两岸关系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海泽龙撰写的《青年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于2021年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凸显了青年政治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视角”与“中国立场”,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青年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该书夯实了青年政治学的理论之基,开拓了青年政治学的实践之维,构建了青年政治学的系统逻辑体系,是关于“青年政治学”的原创性理论研究的尝试。该书的出版是青年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法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定位的前提性问题。中国法政治学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这一法政治学的前提性问题尚未得到理论层面的有效证成,导致法政治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立场的模糊和混乱。因此,亟待建构中国法政治学研究的自我范式和研究方法,对“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民主完善与法治建设”、“国家政权体制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培育”等极具挑战性与全局性的法政治学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学研究中,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是单纯的学习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政治方向问题。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政治学研究学习邓小平理论,应当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前提下,着重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在政治领域的理论。政治学研究在任何社会都是为本社会的政治统治服务的。这就是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在我国政治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必须是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当前衡量政治学研究的尺度,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国家的独立与统一;二是社会稳定。不论直接或间接地违背这两。根本问题,都是研究方向的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一、十六大对创新发展政治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有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对推动政治学理论研究创新和政治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学科建设 ,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需求是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今后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对政治学提出了强烈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5.
理解江泽民最近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重要理论通道 ,在于邓小平所建树的关于观察、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问题的基本方法框架。这一基本方法框架的核心内涵 ,主要不是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观察框架中 ,而主要是在宏观文明进步、现代文明积累的观察框架中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问题。在政治文明积累的意义上说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列宁、毛泽东解决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方法思路的超越 ,因而也是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研究是当代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为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两大类。二者在政治发展概念、路径、规律和趋势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主张。深入剖析政治发展问题,科学评判各种政治发展理论,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发展观,而且研究政治发展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范式。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空间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其“空间范式”的提出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积累。“空间范式”凸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的理论特性,旨在透过“空间”的维度,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空间范式”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凝聚学科共识,培育知识信念,整合学术资源,建构更加专业的话语体系,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一种现实性维度的政治哲学、一种基于实践哲学理路的政治哲学。应当依靠实践智慧,建立一种复合正义论的政治哲学,强调各种价值原则的折中与复合。吴晓明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给予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启示。张盾指出,马克思给现代政治理论带来的重大变革在于,将…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其独有的视角和分析理路阐明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概念的意蕴,展示了以人为起点并复归于人本身的理论逻辑。本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民主观和人权观,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普适性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范畴在西方政治学中的复归及其原因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70年代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主导力量的西方政治学中,国家范畴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复归.这一复归的发端潜在于后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实行的“新的革命”,得力于法国“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普兰查斯关于国家相对独立性的研究,而突出显现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针对多元主义理论发起的争论,以及关于权力精英统治”的研究.这一复归同时也折射着西方社会对20世纪巨型国家的批判,以及关于“究竟谁在统治美国”的问题求解.国内学界已开始注意到这一动向,并引起关于政治学、政治哲学,尤其是关于国家学说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