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现代文化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地影响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大开发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威胁,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西部体育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辽阔的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家园,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充分开发、挖掘和利用西部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对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而且要重视社会人文环境建设 ,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必须要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族因素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 ,也是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应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民族因素是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问题的解决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忽视民族因素改革开放 2 0年来 ,西部民族地区不论是改革还是发展 ,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青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一直没有东部甚至中西部某些省区“走”得那样快 ,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要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良好历史机遇 ,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作为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让这一资源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一、历史文化是一种资源历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 ,它包括有多方面的内容 ,如考古学文化、人类在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活动和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人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坦 《学术界》2004,(2):16-27
本文以西部开发为典型个案 ,研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问题。作者提出“区域民族经济”概念 ,发展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分析以往发展模式之缺憾 ,强调必须注重区域与民族发展非均衡的差异与代价。本文通过对我国秦汉以来漫长的西部开发史尤其是 1 949年以来三次大开发高潮的重点分析 ,提出联系民族区域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还试图探索具体实施方略的可行路径 ,诸如将西部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等 ,以探讨在大开发进程中民族经济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盛世"都注重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与经营。而我国古代历朝中央通过移民屯垦、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传播内地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祖国统一,增进了民族团结,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今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提供某些借鉴,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作用,它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特殊作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共识.在当今条件下,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对于传统民俗的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振兴,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民族安定团结局面的维护进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导向、文化真实、主客参与互动、保护与开发并重、区域联合等原则,并选择立体开发、滚动式开发、系统开发等良好的发展模式将对实现这一转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民族地区是西部开发的区域主体和重要依托.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伴随国家大规模西部开发而阶段性向前推进的过程.从西部开发视域看,建国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和“二五”时期为起步阶段;“三线”建设时期为推进阶段;西部大开发头十年为突破阶段.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已进入了由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时期.由于民族地区特殊性,决定了政府主导型、资源开发型的发展模式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推力.但从根本上来说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性产业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在“西部大开发”的态势下 ,遵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努力探寻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影响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状况、传统社会制度模式、文化 (宗教 )习俗、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干部文化素质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立法 ,普及教育 ,发展经济才能够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知识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中处理民族宗教文化问题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丽 《学术论坛》2002,(3):125-127
民族的神灵信仰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习俗、道德和价值观等 ,是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西部开发一方面能加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必将冲击西部众多少数民族传统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了规避民族文化消亡及民族消解的危险 ,必须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的特色文化 ;在西部开发中 ,运用民族特色文化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由此提高该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这是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民族法律资源可以促进和保障西部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对西部及民族地区投入的兑现,保障国内外资金和技术进入方的合法权益,为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克服我国现有民族法制体系不够完善、民族地区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不利因素,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充实我国民族法律资源,贯彻自治法、用活自治权,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民族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上面;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 ,党中央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西部 10个省、市、自治区 ,土地面积 54 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6 % ;广袤的国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西部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总人口 2 85亿人 ,占全国的 2 3% ,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开发西部地区 ,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将有力地增强民族团结 ,保障边疆安全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我们热切期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首先应是智力资源的大开发,因为西部大开发是要在一个不很长的时间内达到社会经济的全方位飞跃,大幅度提高西部现代化水平,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西部地区要在一个落后的基础上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技的进步。 智力资源是现代各项建设事业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又是西部地区稀缺的资源。早在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Theodore·W·schultz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人的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索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与发展思路。并提出怎样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 ,大力加强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发展 ,充分发挥云南体育资源的自然优势与社会优势 ,推进云南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 ,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云南社会科学》2000,(2):14-25
编者按:在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中央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广袤的国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西部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有力地增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安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我们热切期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十分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与东部、中部地区有很大差距,就是与本省区的汉族地区相比,也还相差一大节。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贫困,社会落后,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正在开发和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森林资源和各种土特产品资源,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少年来,西部各族人民都把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富裕繁荣,寄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然而,我们多年来在开发西部自然资源的实践中,却普遍看到这样一种强烈的经济反差现象;一方面是筑大水库、建大电站、开大矿山、办大林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巨大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易陷入常规思维,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同于民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产业发展等同于民族文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实际上,民族地区首先应该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作为基础工作,改变文化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其次,民族地区应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全过程,促使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最后,民族地区应深挖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节庆文化发展的各环节,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