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吸吮中东的石油养肥自己美英法帝国主义对阿拉伯东方的侵略和阿拉伯人民反侵略斗爭是长朋进行着的。阿拉伯东方所包括的領土达六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万;它包括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的一些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以及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小国。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是受土耳其阿斯曼帝国的統治;在第一次大战期間,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和爱国志士都紛紛起来,展开爭取民族独立的斗爭。同时,在这个地区的英法軍队对德国的同盟国土耳其的軍队作战也不得手,这时英法帝国主义者就利用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起义来  相似文献   

2.
<正>伊朗与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世界和中东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两国关系的好坏对中东各国及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两国都有称雄海湾地区的强国意识,沙特阿拉伯对异族地区强国伊朗追求本地区霸主地位的野心一直保持高度警惕。长期以来,人们对两国关系的印象是: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神权与世俗)分歧严重,互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经济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实现中东石油安全战略 ,美国以相互依赖理论为指导 ,通过与中东产油国构建一系列相互依赖的机制化经济制度 ,包括构筑“石油美元体制”、扩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技术与贸易的依赖和加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性等 ,来实现其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企图。我们在把握美国中东石油战略霸权本质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中某些具体经济运行机制对中国实施石油安全的中东战略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洲是除中东地区以外,中国第二大石油来源地,也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关系着中国资源安全的全局。但是,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利益却屡受挑战,美国出于独占世界能源产地和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目的,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与中国展开能源博弈,干预中国与非洲富油国的双边外交。中国要维护和扩大在非洲石油利益,就不得不充分考虑美国霸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帝国主义不断对中东阿拉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进行武装干涉,危害世界和平,这是因为中东地区对帝国主义者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意义。中东地区的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直接与苏联南疆相接壤,而且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又是西欧和亚非地区之间航运的要道,美英帝国主义企图在这一地区建立一系列的军事基地,不仅用以统治中东各国人民,同时也企图以此为桥头堡,从南面封锁和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初,英法两国的股票投机狂热,引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泡沫危机。在法国,危机是以密西西比公司的迅速膨胀与迅速破产为基本过程,所以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而在英国,则是以南海公司投机案为焦点,所以被称为“南海泡沫”。本文准备就这一时期英法两国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成因与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借鉴。一、“密西西比泡沫”16世纪以来,西欧的金融业迅速发展起来,以公债制度为主的公共金融也获得空前发展。17世纪时,各国财政开支都大大增加,公债券的发行迅速扩大,因而债台高筑是各国财政的普遍问题。1701-1714年爆发…  相似文献   

8.
自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对待伊朗核问题方面出现了多次的摩擦与不合。随着2015年9月美国民主党在参议院成功阻止共和党提出的否决伊核协议的决议案,该协议在美国国会已实现了通关。这一外交举动可以看作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适时调整。伊核协议达成后,巴以问题将可能继续成为中东议题的热点。而美以两国围绕上述问题发生的分歧也反映了美国与以色列两国在中东地区不同战略利益的诉求。"后伊核协议时代"美以特殊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美国犹太人与国内基督教右翼等亲以势力与美以两国的关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梁忠 《兰州学刊》2008,(2):45-49
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美国把保障本土安全作为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并把反恐和保障能源安全相结合,反恐和谋霸相结合,在战略层面调整能源战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上升使得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加大。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的战略必然引起美国的恐慌,美国担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压力会蔓延到全球。因此,目前中关两国面临的能源困境主要是恐怖主义势力上升对两国在中东能源利益的影响和美国对中国经济崛起增加的世界能源需求方面的警惕。结合两国能源利益的变化和能源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关两国必须在打击恐怖主义、稳定能源价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东地区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与美国式西方民主相冲突,同时该地区也是美国全球能源、军事战略利益重心区,是其全球利益角逐的软肋,所以,美国通过特殊军援积极扶持其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同时客观上来刺激中东阿拉伯国家与其开展军火贸易,从而在军火三角销售中展开维护其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博弈。   相似文献   

11.
万国邮联的成立对促进各国间的邮政通讯联系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虽然很早就与万国邮联有了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个中原因,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英法两国对中国邮权的争夺和清政府的昏聩无知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万国邮联的成立对促进各国间的邮政通讯联系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虽然很早就与万国邮联有了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个中原因,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英法两国对中国邮权的争夺和清政府的昏聩无知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一个国际石油组织,简称欧佩克。196o年9月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代表在巴格达举行的石油生产国会议上宣布成立的。以后陆续有卡塔尔、厄瓜多尔、加蓬、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联合奠长国等事加。现有1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维也纳。该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成员国的利益,设法维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确保生产国得到稳定的收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以来,同国际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多次斗争,维护了石油输出国的合法权益。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  相似文献   

14.
黄海蓉 《理论界》2004,(3):34-35
严格地讲,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只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基本类型,英法两国都实行单一制,英法两国的单一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在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两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又呈现各自的特色。英国的单一制是分权单一制,而法国则是集权单一制。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单一制国家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上,中央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对权力划分的实际效果起决定作用。英法两国的中央政府都享有充分的权力,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在于中央,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地方政府的设置由中央决定。地方政府的权力或自治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东国际恐怖主义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当代国际政治环境、中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东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原因 ,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在中东有着深厚的根基 ,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时机 ,将更进一步触发国际恐怖事件的爆发并加剧和恶化国际紧张局势。但是在当今世界制约恐怖活动的因素也在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世界各国在反恐怖行动方面的通力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在中东会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16.
黄一玲 《理论界》2008,(11):211-213
石油被称为“黑金”,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战略资源。由于石油资源具有稀缺性、非均衡分布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对国家安全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维护石油安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需求骤增,中东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本着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积极对中东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石油外交,进一步巩固同欧佩克等国际组织的石油合作,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石油安全,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西方石油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历史上,长时期来存在着石油进口的问题。但从石油进口的性质来说,明清之际,是划时代的界标。以前把石油运到中国来的是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以后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商人;以前是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交换的礼物,以后则是西方资产阶级把它变成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与军事、政治、文化方面的侵略,同时并进,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相似文献   

18.
鴉片战爭之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約”,上海被迫开放为对外貿易的通商口岸,从此,上海港就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大据点。一八六○年前后,外国轮船开始侵入我沿江和沿海,上海港的轮船航运迅速发展起来,以美、英为首的各国侵略者,又在黄浦江两岸强占土地,建造了大批轮船碼头,为他們的侵略活动服务。外国侵略者最初建造的轮船碼头,主要集中在苏州河以北虹口沿江地带,后来逐渐扩展到浦东、杨树浦等地,沿着黄浦江两岸,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用阿拉伯数字写年、月、日的方法很不统一,在许多方面造成不便。例如,同样是1994年6月15日,美国习惯写成:6.15.1994;欧洲人习惯写成:15.6.  相似文献   

20.
谢立忱 《新疆社会科学》2012,(1):73-78,141,142
当前席卷中东的大乱局具有深刻的认同内涵。从超国家层面讲,主要表现为阿拉伯民众对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强权行为的负向认同、阿拉伯青年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正向认同、阿拉伯人的共有认同;从国内层面讲,主要包括"弱势群体"认同、部落和族裔以及教派认同;从国家层面讲,主要体现为国家认同的十分脆弱及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