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丛林 《理论界》2008,(9):86-88
说按劳分配要以废除商品货币为条件,这与马克思观点相悖,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这样说。按劳分配与商品等价交换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并不相斥。按劳分配与商品等价交换相结合,还使按劳分配既简便易行,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并不相斥。而且社会主义经济采取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它使价值规律也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2.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江汉论坛》2003,3(5):9-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按劳分配原则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1.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2.市场型按劳分配是效率性的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能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适应中国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市场型按劳分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但它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计量尺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按劳分配 ,既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平均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也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必要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而只能实行社会平均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相结合的复合的计量尺度。只有实行复合的计量尺度 ,才能使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主动创造性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新形势下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迫切需要,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后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深入研究按劳分配的特点;同时又要研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依据,探索这两个有机结合的形式及其对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特色则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此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外,还有非公有制和非按劳分配的存在。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中,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我党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关系 ,正确认识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认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价值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论述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主体 ,但“按劳分配”中的“劳”应有更新更广的涵义 ;再次论述了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析的关系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即多种所有制并存 ;最后阐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然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在学术界对按劳分配制度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按效(益)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1.
论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承认的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对于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而言,这种贡献只是为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提供了条件,而并非说它们本身也创造了价值,这与活劳动创造价值(包括剩余价值)不但并行不悖,而是更好地承认并保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实现。我们现实中已在实行和完善的按劳分配,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马克思当时预测的按劳分配,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组成内容,其作用都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扩大居民消费——马克思按劳分配视域下的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社会主义生产者谋利益是按劳分配的目的,劳动和劳动对问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标准,消费资料是按劳分配的对象,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存在"资产阶级权利"是按劳分配的弊病等思想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蕴涵的注重居民消费需求的闪光思想,是扩大居民消费的理论生长点.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根本;建立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3.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会不会由此否 定按劳分配?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个理论问题,已是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本 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并特 别指出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弥补按劳分配方式局限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知识分子按劳分配的实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应从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张明君 《兰州学刊》2008,(11):52-55
投资决策也是一种活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包括原材料的时间价值及投资人的投资组合和市场判断价值两个部分。按劳分配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不存在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价值分配方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社会主义政权由人民掌握;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转变的可控性,对m所占比例的可控性。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m将等于0,从而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16.
现在通行的观点对按劳分配的解释存在重大理论误区 ,主要是 :只认为公有制企业才是按劳分配 ,其他劳动收入都不属于这个范畴 ;没能反映无产阶级的阶级纲领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社会主义原则 ;形而上学地看待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以这种理论作指导 ,必将使劳动分配的实践出现混乱 ,因而必须科学定义按劳分配并进行理论新建。科学的定义可以是 :付出劳动 ,实现价值 ,获得相应的收入。据此 ,应承认我国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范畴。  相似文献   

17.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市场化与国有企业分配机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按劳分配的市场化是指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计量尺度和实现过程与市场机制、市场运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效率和公平价值目标的实现 ;今后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型劳动 (价值 )转移 ,职工劳动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动,给我国按劳分配制度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并将使之进到新的境界。而经济改革最终所牵动的,必然是分配制度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目前和今后,为更好地坚持和实行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就必须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和细节,对按劳分配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新的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胡永远 《云梦学刊》2002,23(1):19-21
劳动收入差别体现的是一种个人收入分配形式上的“分离均衡” ,本质上不属于按劳分配 ;但是 ,商品经济条件下要素分配向劳动的倾斜则体现着劳动在生产要素组合中地位的演变趋势 ,从而体现着按劳分配因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