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宾诺莎把他最成熟的作品称为《伦理学》,但此书不仅包含他的伦理学思想,同时也包含形而上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思想。然而以往人们很少关注伦理学与后面这些学科(甚至是他的总体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少从"形式的"方面研究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涵。换言之,人们很少对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在规定性和独特之处进行单独的考察,而这些方面正是本文的核心论题。我们认为,斯宾诺莎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出一种普遍伦理学。对他而言,只有伦理学才是第一哲学,其他各门学科都要为伦理学服务。斯宾诺莎认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乃是伦理学的基础,但是它们的奠基作用只有在伦理学的视域下才能切实展开。虽然在《伦理学》中形而上学和物理学最先得到探讨,但是这两门学科的诸多问题(如反目的论、反自由意志等)和既定的方法(如几何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却负载着强烈的伦理意义与色彩,因此,只有参照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他的伦理学的宽广的理论维度;而就其研究内容而言,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乃是对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其中既包括个体的层面也包括人际关系的层面——甚至包括对国家之基础的探究,所以实已突破传统伦理学的阈限,他把以往归诸于神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题纳入到伦理学的探讨范围之内。而这同时也说明,斯宾诺莎把伦理学推进到了普遍哲学的层面,他的伦理学就是他的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2.
论斯宾诺莎的心灵永恒的理论谭鑫田斯宾诺莎把哲学主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把论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代表著作冠以《伦理学》的名称。在他的心目中,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关于“应该”、“正当”、“责任”和“义务”一类问题,而应该是心灵如何用理智克制情感,...  相似文献   

3.
欲望从古到今都是哲学、伦理学等关注的重点情感。从符号叙述学的角度看,欲望是情感的一种,其叙述模态是"肯定主体做"。欲望本无善恶,却成为情感善恶争执的焦点。欲望按对象可以分为身体性欲望、物质性欲望、情感性欲望和符号性欲望四大类。欲望的反向情感是恐惧。古代社会和思想的建构以恐惧为核心,所以刹车过多而发展缓慢;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建构以欲望及其组合情感为核心,所以动力十足而发展迅速。现代社会和思想在赋予欲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同时,仍然应该保持适当的恐惧感和敬畏感。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或“神”学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或神概念与一神教的神概念是相互规定和相互诠释的,而且他从“神的目的是存在”推出了“每个人的存在是目的本身”。通过分析斯宾诺莎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我们看到虽然斯宾诺莎熟悉一神教,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实体或神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他并非通过规定实体去理解一神教的神,也不可能通过理解一神教的神去规定哲学中的实体概念。斯宾诺莎认为神没有目的,他不可能由神的目的推出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一部分的命题十五——“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存在于神之中”——是全书的核心命题之一,因为它简练地表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与样态的关系。不过,这个命题看似清晰明了,实际上却充满了歧义性,历代斯宾诺莎的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自18世纪初以来,以倍尔为代表的传统研究者从笛卡儿的角度理解斯宾诺莎哲学,把属性和样态看成是“寓于”或依附于实体的性质,并且由此批评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自相矛盾。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柯莱尖锐地批评了倍尔的“寓于”解释模式,并且以“因果”解释模式取而代之。不过,柯莱的因果解释模式也面临不少困难。本文依据对斯宾诺莎《伦理学》文本的解读,对这两种解释模式进行分析和反思,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写著作;等等。①本文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特征乃表现在性质上。综观其著作,我们看到,他用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或论点,大都是模棱两可,交织有两种对立的涵义,表现出两种对立的性质。可以说,他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重性和含混性。现谨就本体论方面对此问题作出说明,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这一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它所内含的强烈的伦理倾向和它所使用的严谨的几何学方法。文章从斯宾诺莎所处的历史条件、他的世界观和伦理观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并对他的哲学体系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自由学说探析李培湘在西方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是第一个对自由概念作出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思想家。他认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更为珍贵。”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矢志不渝地对自由与真理进行着苦心的探求。他从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等不同视角,多方面、多层次地...  相似文献   

9.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  相似文献   

10.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中的欲望观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因此他自然是主张禁欲的。这一看法是对老子“无欲”观点的表面理解。实际上,老子对真正的欲望并没有否定。相反,他以“道之自然”等为其哲学基础,构建了一套以自然生命欲望为核心的欲望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到德勒兹-加塔里发展的精神分裂症分析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精神分析与精神分裂症分析二者之间是一种断裂关系,然而正是断裂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连接体。精神分析和精神分裂症分析对于欲望的解读差异,带来了人们对于生产性欲望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身体已经被符号抽空,成为空无的主体.与此同时,无所指的、只在能指链中不停生发的身体欲望,作为资本体系的模范要素被不断生产出来.空无的主体追逐着漂浮的能指,渴望着空洞的能指建构的自我与众不同,然而这种幻像自我不过是资本主义符码秩序结构即能指链的强制,身体所欲望的也只是他者欲望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欲望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因而是内在性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欲望"是对传统西方哲学内在性的抵抗,从而实现欲望的外在性以满足绝对他者.从传统西方哲学欲望概念入手概括思想史上欲望的内在性特征,继而分析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欲望的外在性特点,最终以爱欲为形而上学欲望典型而实现对于传统欲望内在性的超越,以满足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14.
在对《哈姆莱特》所作的各种解释中,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种解释的支点是将哈姆莱特之谜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之中。但是,拉康作为精神分析的革命者,却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在弗洛伊德那里,这出悲剧的关键是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欲望;而在拉康这里,关键是哈姆莱特母亲的欲望,菲勒斯被拉康用来表示母亲欲望的能指。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与欲求”的问题在政治哲学的讨论中引发了诸多争议。根据“欲求命题”,自由的程度会随着主观欲求的变化而变化。这一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霍布斯对自由意志的论述,并在当代通过伯林的批判而广为人知。泰勒对于自由的讨论也反映了自由与欲求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政治上,如果我们接受“欲求命题”,则会产生诸多不可欲的结论。但对“欲求命题”的否定同样存在困难之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人生追求被膨胀的欲望所左右,在诱惑面前失去理智,忘记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放松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迷失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方向,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拜倒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成为腐败堕落的典型。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公仆意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监督,防止权力集中化;健全法纪,从严惩处欲望膨胀行为等,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建设好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与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的先锋音乐是一种精神探险 ,先锋音乐家们在自己一度热衷的技术试验中 ,不期然地将中国现代艺术带入了“文化工业”之中 ,同时 ,一些时髦者在丧失了艺术锐气的市场倾销中 ,无可选择地终结了自己的探索 ,而仅仅使其沉醉于往日的先锋性的辉煌想象中。然而 ,真正的先锋仍然在漂泊中寻找新的锚地 ,他们仍在释放自己残存的生命力和精神美丽 ,用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铸就自己艺术生命的探索性证词  相似文献   

19.
超越式审美观主张通过审美达到人的理想性存在状况,而欲望的自然受限性与审美自由体验相悖。这种态度使相关审美理论对欲望的研究局限在如何超越它的范围。在西方美论中,超越欲望的途径大致有三种:认知理性把审美过程归属于客观精神的展开或反映;宗教理性把审美附属于对上帝的信仰;而以“无功利”为名的审美理论则以纯粹理想状态的标准,回避了欲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明"理学"作为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思想内涵在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主要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这一根本的思想转变入手,分析论述其转变的过程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