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古代思想家孟子讲过,人具有“不忍”之心,不忍心看着别人受苦受难,同情别人的不幸,希望大家一样幸福。这就是仁慈之心,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别人,才会去做善事,也才有正义之举。  相似文献   

2.
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在推崇孔子的同时,将孟子视为孔教的正统传人;在追溯孟子学术谱系的同时,抬高孟子的地位。这是康有为推崇孔教的需要,也奠定了孟子在近代的命运。康有为以今文经学发挥微言大义的方式对孟子思想的诠释和转换影响了近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舍生取义”学说和对“圣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借鉴和启示作用,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进取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淳于髡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也是稷下学宫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但常被当作滑稽人物看待,未给予充分的注意。作为政治活动家,他数使诸侯,不辱使命;作为思想家,他对矛盾的转化有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并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名实观。淳于髡是孟子予以注意的重要学者,也是对荀子产生过影响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儒家学者尊称为"亚圣"。"民贵"是孟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从其出发点分析,论其实质,"民贵"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实际上可以称之为"被民贵"。"民贵"是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也是孟子被时代所迫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民本思想同古代其他思想家相比最为鲜明,他的名言“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本文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7.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东南)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在前半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怀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很想为新兴地主阶级统一天下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他的学说多不被统治阶级所采纳,使他无可能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现。晚年,乃返回故乡与其学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作为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面对当时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急剧变化的经济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见解,对以后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经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孟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的某些方面是应该批判的。但这种批判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评价古人,决不能象“四人帮”那样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蓄意把孟子打成历史上复辟倒退的罪人。为了还给孟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拟就孟子经济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孟子注疏》虽题名为孙奭所作,但据前人研究,此书是假托孙奭之名的伪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前辈学者仅凭屈指可数的例子,就断然判定《孟子注疏》不是孙爽的作品,有些底气不足。指出关于《孟子注疏》的作者问题,除非有更为直接的过硬材料,否则只能存疑。以现有的材料为依据,无论说《孟子注疏》是孙奭的作品或不是孙奭的作品.理由都显得不够充分。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孙奭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解析其理想人格理论的基础,重点分析其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社会化”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对道德社会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拟在孟子性善论基础上,分析孟子思想中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方式等,并据此对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届一指的。在《孟子·膝文公篇》中,孟子的学生公都子问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语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孟子生当兼并激烈的战国中期,人民生活惨苦,“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象触目皆是。各派思想家都要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仁政”,以缓和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非常“重视人民生存的权利”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因此,“民”成了《孟子》一书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孟子》里,称代“民”的词就比其他书多得多,据统计约有二十个。它们是:  相似文献   

13.
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生态和谐思想的核心命题是"仁民爱物",把"仁民"和"爱物"联系在一起,从大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孟子认为,人们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孟子的生态和谐意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有“亚圣”之称。《孟子》七篇是他的学生万章等对其言行的记录。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包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为政思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孟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王道政治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亲亲敬长”的家庭和谐;“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手足腹心”的君臣和谐;“保民而王”的官民和谐;“仁民爱物”的生态和谐。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以及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所重视,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所著《孟子》一书为其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源泉。孟子在教学目的上提倡人性化,主张教学内容更丰富,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仁战思想发微黄德昌孟子,名何,鲁国邹邑人,他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号称“亚圣”。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孟子的仁政说、性善论、天道观、认识论都有详尽的论证、闸述和深刻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和独到的见解,但...  相似文献   

18.
人格理论是历代思想家关怀人生、追求理想、完善成人之道的理想结晶.孟子以大丈夫为培养目标,以居仁由义为核心内容,以性善论为基石,创设了理想的人格理论.为了成就理想人格,孟子提出了从心内求、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等一系列的实现途径.认识和把握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对当代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名人,一位伟大的哲学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探讨他的学识,尊重他的为人,赞尝着他的贡献。这说明在他的思想中深藏着精义,值得人们在开拓中深思,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德治思想家 ,他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他的一整套德治思想体系。他认为“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核心是获得民心 ,争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