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红楼梦》缤纷绚丽的女性世界中,曹雪芹刻画了一些具有女性意识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有典型的传统意义中的女性。林黛玉与薛宝钗、晴雯与袭人、鸳鸯与邢夫人、尤二姐与尤三姐,在这四组女性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对立。曹雪芹在如此的描写与刻画中,反映出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在与时代抗争中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萧红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小说《生死场》中,通过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呈现得极为鲜明。然而萧红的这种意识在小说中依然隐含着男性崇拜的危机,并在小说关于抗日战争的人物塑造中表现了出来。萧红这种复杂的情感意识显然无法脱离时代环境的束缚,但这并不影响《生死场》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冰心和丁玲的作品中 ,两者都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和独特的女性视觉 ,描述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但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表现为重视女性的自身特质和母性价值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则表现为不仅写了艰难地走在解放之路上的新女性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而且还投入到了改变现实的政治斗争当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她们两人家庭背景、受教育等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就精神气质和写作意识而言,在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时期的女性诗歌写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清澈的光明意识,并以此和同一时期的男性诗歌相区别。针对舒婷的光明意识,新一代女性诗人翟永明针锋相对地提出黑夜意识加以颠覆。新的一代女诗人在意识上和写作的技艺上都有别于前一阶段的诗人。在上一代女诗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她们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意识从中外诗歌中合成养分,不断在写作实践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诗艺,把女性诗歌推进到了扎实而富有成果的新阶段。池凌云诗歌中的黑暗意识与1980一代女性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有某种渊源,而又经诗人以新的自我意识、生命智慧和诗歌技艺加以改造,从而和存在构成了一种新的对应关系,也为女性诗歌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看出了作家自身的身心分裂:既认同郝思嘉自强自立的女性主义意识,又无法真正摆脱男权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版贤妻良母--冰心女性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女性观得自于她的成长背景。她的女性观与家庭意识密切相关。现代版贤妻良母的女性观既包含着妇女解放的时代内涵,又与人们潜意识下的传统伦理观念有某种妥协。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和池莉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反映了男性本位主义立场与女性本位主义立场的矛盾。贾平凹的作品体现了很浓重的男权意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被男性欣赏,或依附于男性,她们无论被作者赋予怎样的性格与命运,最终都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而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人物,文学创作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她的作品多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用自身独特的感受来描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描画她们勇于同命运抗争的自主性格和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舍小说《离婚》中刻画了两组女性人物形象:一组是生命被男权中心社会肆意践踏,生命意识淡化乃至沦丧的旧女性;一组是女性生命意识在生存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中突围、挣扎着醒来的新女性。在封建旧道德与男权文化的压迫下,她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人生悲剧:前者背负沉重的生命之枷以致被侮辱被损害;后者虽然发现了自我,并企图寻找自我,仍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后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2 0世纪最后 2 0年的女性小说始终持守着否定意识。而这种否定意识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 ,即 8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建构”与 9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解构” ,从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 2 0年的女性小说作一种整体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深入人心。他笔下的很多女性人物被认为极具进步意义,本文通过小说中女性的天性善变、自以为是、待人庇护三个方面,来揭示父权意识在托马斯·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都属于政治意识范畴,但它们又属于不同层面的政治意识范畴。国家意识形态位于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的主导的政治意识;而公民政治意识则处于社会层面,属于大众政治意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的亚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政治意识在利益指向、结构、特征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某种差异和不同。从更广的角度上看,这种差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背离或背离倾向。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其中不乏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而在长期的女性文学研究中,有一类人物形象因其恶声、丑名被评论家们忽略,本文以此类“恶女人”形象为研究对象,展现当代女性不为人知的一面,探讨她们的生命际遇,表达女性作家对此类人物形象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后,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20世纪最后20年的女性小说始终持守着否定意识。而这种否定意识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即8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建构”与9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解构”,从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20年的女性小说作一种整体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在莫言几乎所有的短、中、长篇小说中,都有一些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却又卓尔不群的女性人物形象。与莫言小说对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对现实的显性批评与隐性讽喻和他的内部二元对立、多元共生、众语喧哗的"莫言体"小说叙述风格相对应,莫言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文学史颠覆性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在小说叙事中多处于"被压抑者"的地位,是制度弊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文化陋习和性别歧视语境下"被压抑的""第二性"。她们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外貌各异,多是某种时代悲剧、某种制度弊端或情感压抑的"被牺牲者"和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但是,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这些女性人物都在进行着令人讶异的精神觉醒和"行为革命",她们以"人"的最朴素的对"生"的向往、对"自我"生命主体性的追求、对"爱情"的最简单纯粹的渴望,或者因为某种物质诱惑或情感责任的驱动,被动地在环境的催逼下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她们顽强抗争、自我解放,以或坚毅、或叛逆、或自由、或奔放、或快活的女性形象对"压迫性"的外在环境进行或喜或悲、亦弱亦强的冲击与嘲讽。她们的最终命运与结局不一,但都体现了作家莫言试图借助"女性"这一性别视角解构历史、描画时代精神、批评社会弊病和表达人文关怀的叙事意图。同时,莫言的这种叙事努力也为当代文学的人物图谱增加了诸多新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西蜀艳情词对女性情感、审美、享乐需要切入,通过较为充分的纵向比较,讨论了男性主体意识的演变,认为西蜀文人在对女性的审美支配和玩赏中,将传统的活跃于政治、经济舞台的主体意识转移到了温柔的情爱世界,这种转移既是对传统的男性主体意识的强化,又为这种主体意识的深入演变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岭南女性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的自由叛逆性使岭南女性文学洋溢着反叛的女性意识;重商务实的平民意识驱使岭南女性文学在题材、人物形象、审美趣味等方面表现出平民化风范;开放兼容的特质则导致岭南女性创作在体裁、语言、叙事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