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英语习语之语言特点谈“归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该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为了准确而完整地再现英语习语的文化信息,很有必要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作者论述了英语习语的语言特点,"归化"翻译方法及英语习语之翻译,着重阐述了"归化"翻译方法在习语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归化"法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与反映,强调文化信息产生的对等效果,因此它是翻译英语习语的一种好方法,对我们翻译英语习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定性,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翻译原则与策略,指出习语的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旨在取得译语和原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形象性,在表达上有其特有的作用。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译文的效果。论述了英语习语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其翻译存在的难度,并论述译论是如何从"直意"之争,发展到奈达的功能对等,重点论述了应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读者反应论"。可通过四种方法来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4.
英语习语是承载着英语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的固定表达方式.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是翻译中的难点.要准确翻译英语习语,应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即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在翻译的方法上,可采用直译法、汉语习语套用改造法和意译法等.  相似文献   

5.
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是英语翻译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英语习语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英语习语的来源角度阐述了如何翻译才能使其既不失原有的意义,又能体现形象,并且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即从英语习语的"深层"文化内涵找到准确体现出英语习语的"形"与"神"的表层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说明了英语习语翻译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化特征与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习语所具备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分析了文化相似性及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阐述了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与翻译。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习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习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乎能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通过详细分析习语翻译例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异同,从两种语言文化匹配程度这一新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最佳策略,有利于教师跨越文化障碍,提升习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国际化视野来看,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确立文化自信以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确立文化自主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更要实现文化自强,树立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实现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对象由被动盲目的他律客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自律主体。文化自为以文化的反思性认知和创造性引领为核心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主体摆脱未展开的感性状态,走向理性自觉的发展阶段,推动民族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信。文化主体身份意识的确认、文化黏性的增强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文化自为证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理路。而激活个体主体性、凝聚集体主体性和锻造话语主体性则是文化自为对文化自信的主体化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行政是作为宏观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作为微观的文化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文化行政转型是指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行政转型的动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行政转型的直接手段,而体制、机制创新是重建文化行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国省级层面文化建设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将省级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产业要素和文化事业要素,利用2015~2018年国家宏观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文化建设影响因素的Ordered Logistics模型,研究文化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群众文化环境等5类环境因素对综合文化建设、文化产业要素和文化事业要素的影响。研究认为,5类环境因素对于综合文化建设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群众文化环境对文化事业影响更显著,经济环境对文化产业影响更显著。因此,省级政府在进行文化强省建设时,应注重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加大文化与人力资本投入,创造良好的文化政策环境,引导文化消费与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新与构建有中国特色新文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以及文化创新的任务。作者提出了文化创新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是文化观念的创新、文化战略的创新、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管理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创新、文化人才的创新等观点;并论述了文化创新与文化繁荣、构建创新型国家、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改革活力和动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而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受文化多元化冲击,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缺乏、文化认知偏差、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和文化安全意识不强等方面,可以通过培植传统文化底蕴、加强文化价值观教育、培养文化创新素质、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文化遗产到文化生产,是从保护的维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二是从文化生产到文化遗产,是从发展的维度对当今文化生产提出历史责任。从文化遗产到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可以选择挖掘非物质文化、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个性品牌的发展路径;而从文化生产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则要突出文化,强调品位,注重效益,把握尺度,追求项目做特,文化做深,产品做精,品牌做响。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是文化产业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