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大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抓好几个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保证阅读时间,指导读通课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2.
△你前面提到了“45分钟的时效”,一堂语文课的起码要求,是“先读懂文本”,并且要将教学内容确定得尽可能集中。那么,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呢?你认为更好一些的课,还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更高的标准,通俗一点讲,就是教会学生“懂得读”。在教师,是能不能进一步以教好课文为范例,学生能不能进一步从读懂课文之后再进行延伸拓展,产生一种可以称之为“创生价值”的东西。一个要能够举好“一”,一个要能够以“三”反。这已经是常识,无须多说了,问题在于:一方面,你所举的“一”,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一篇课文呢,还是与这一篇课文相关的某…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务求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即使是优秀教师“开沟弓院”特别有道,“环环相扣”布局谨严,开公开课学生大欢喜,观看大欢喜,执教者亦恰然自得,其实仍不过是引着学生在教师所理解的“义眼”里钻。这样做虽一时颇见些功效,然而学生仍不会读书,“教是为了不教”,仍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传统教学的极强处也正是它的极弱处,本领越高强的教师越能把学生往课文上“套死”。而“套死”,正是传统教学的致命弱点。要不“套死”学生,就得在教学思想上变一变。课堂教学设计和手法也得相应的变~变。譬如,~堂阅读课就不能者是…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语言学习这个本体目标,通过多样的形式活化教材文本语言,即变课文静态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地感染学生。下面笔者以《画风》(人教版二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活化”文本语言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你所介绍的三课型,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依此模式?会不会也有例外?在课时很紧的情况下,比如到了高中,也是按课型上吗?按照我的语文教学观,我是从来厌弃千篇一律和固守一成不变的,我绝对不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何增强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不能仅仅只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个道理,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鉴于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从这个点入手,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可以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磊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1):123-123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何增强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不能仅仅只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个道理,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鉴于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从这个点人手,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可以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对语文教学规律探讨的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教师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积六十余年语文教研的经验,针对我国语文教学实际,提出了一整套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他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157页),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首在养成读书习惯”(同上,书26页),“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上书,717页)他有句名言叫做“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语文教学思想的最好的概括。这些见解,对我国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以为把一篇篇课文讲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这样做又是为的什么?就不甚了然了.其实,一篇篇课文.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材料而已.我们正是要利用这些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鉴别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我在高中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精读课的每个教学单元虽有许多环节,但大多是围绕课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些新的语法现象与新的词汇现象,以不同的体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主要依靠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来培养和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讨,现分别就课文讲解和课文练习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一、课文讲解1、课文讲解的准备工作a、语法与词汇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来自两方面:一是新的语言现象,一是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时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会重点不明:讲解内容时不断被新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系统,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每册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组织在同一单元。这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方便。如果把单元教学比作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战役,那么,教学每篇课文,就是服从于这次战役总的目的、任务的一场场具体的战斗。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从总体上研究和设计好每一单元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阅读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接受性阅读而言的.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分析讲解(接受性阅读),现在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追究,从而改变语文"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学生,阅读不缺书籍,生活也丰富多彩,可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不是写不出来,就是空话套话连篇?为什么语文教科书中一学期三十多篇课文,一学年六七十篇课文,整个小学阶段至少在课堂上学习了三百多篇课文,可有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得不到提高呢?  相似文献   

14.
函电课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法、单词、词组和句型讲解上,也不能只停留在课文结构和内容讲解层面上,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课文语篇结构和主要内容,使学生由函电语言的学习者转变为函电语言的使用者,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口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不就是教材所集中体现的教学内容吗?如果教师都能够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不是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了吗?▼对这个问题,必须做一点分析。过去教材经过编撰者精心设计的“练习”,编得好的,能有效发挥辅读作用,当然不能随意弃置不用。可是它的功能,也仅是帮助教师提炼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点。至于在读懂了“这一篇”的同时,是否也寓有启发指导阅读的习惯、方法、技巧、策略等等相关的“语文意识”或“语文知识”于其中,好像从来不在编撰者的考虑之内,因此课标所规定的年级阶段目标,通常就不可能通过教材…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马克思自古至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作品饱含着作家文人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审美的结晶。语文课本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为一炉,语文学科是最富有美感的课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唤起学生对课文美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语文教师不能仅仅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甚至冷漠的介绍,更不应该成为机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两种方法教授课文词汇,一种是先讲解词汇后讲解课文;另一种是把词汇放到课文中讲解。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较之把词汇放到课文中讲解,先讲解词汇后讲解课文对学生词汇的记忆和习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诚然对其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来讲是一个考验,但是这也是对教师平时教法成功与否的一个检验,毕竟教与学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到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程度,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然而,关于文言虚词的教学,就目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看,多数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将在某篇课文中出现的虚词,依照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讲解,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予以训练其用法,或者只抓住单元和课文后练习题中涉及的有关虚词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培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十册,收编课文二百七十四篇。学生在中学阶段花五年时间,读二百七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  相似文献   

20.
<正>“读”是语文课的基本功之一,可是,不少学生不重视“读”。对于语文阅读,他们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既使这篇课文很有趣,初读还很认真,但不肯细细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促读法”,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以画促读 像《皇帝的新装》、《宋定伯捉鬼》等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学生读的兴趣不能说不浓,但他们往往满足于看个热闹。为了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我组织学生画连环画,然后展画、评画。学生要想把画儿画好,就必须认真体会课文。这组画由几幅组成?每幅画的内容是什么?给每幅画配什么文字?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搞清楚了课文的结构,吃透了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