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唐贞观年间 ,基督教聂思脱里派 (当时称为景教 )开始传入中国。但到唐武宗时 ,因政府采取“灭佛”政策 ,景教在中国内地灭绝 ,景教徒纷纷迁居中亚地区 ,并在漠北蒙古地区继续传教。漠北各部中 ,克烈、乃蛮、汪古各部广泛流行景教。元代 ,蒙古兴起并统一漠北各部后 ,景教开始在蒙古部中流传。  相似文献   

2.
在明初冀东地区的移民队伍中 ,有一种类型比较特殊 ,这就是故元官属遗民。此类移民主要发生于洪武和永乐两朝。明政权在建立之初 ,退守漠北的故元残余势力时常南下骚扰 ,对明朝新生政权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 ,明政府一方面在北部边界屯驻大军 ,以随时抵抗蒙古势力的进攻 ;另一方面则实行“空边”政策 ,即将塞外边民大量迁入内地。这些被迁往内地的降民 ,大体分远近两种类型 :远者迁至江南、四川等地 ,如洪武元年 (136 8年 )八月将一批元故官迁往南京 ,洪武二年(136 9年 )迁幽燕之地的蒙古降民于南方 ,洪武三年 (1370年 )迁蒙古降民于四川 …  相似文献   

3.
甘青藏区,包括今青海省及甘肃临夏、甘南两地区的大部、四川北部地区。明代,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是信仰佛教的藏族。鉴于这一地区历史上几度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也为了防止出现蒙藏联合的形势,明王朝建立后,制定了“南抚北征”的决策,对甘青藏区实行安抚,以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切断蒙藏联系,使明政府无后顾之忧,在西北地区将全力对付蒙古势力。在明政府的努力下,这一决策获得了成功。一、以河、澶、洮、岷为中心的军事卫所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惠宗逃出大都,朱元璋建立明朝。一大批元朝的蒙古贵族、官吏及平民或留在内地,或归附明朝。明朝政府对这一部分臣民究竟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其影响如何?本文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一 自十三世纪中叶起,蒙古入主中原,建“元”统治近百年。许多蒙古贵族官吏在内地任职、守戍,元惠宗出逃漠北时,他们仍居内地。对这批蒙古臣民,明朝政府采取禁胡俗、正礼仪的强硬措施,以削弱蒙古势力,加强新生的朱明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5.
宁夏境内明代万里长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统一全国。一部分蒙古人留在中原,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部分蒙古贵族退入漠北,与原居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一起,继续与明朝廷进行对抗。明王朝自建国之初,就参酌历代兵制,创立了卫所制度,并且在西北边防大力经营长城。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游牧于北方的鞑靼、瓦刺等蒙古部落相继兴起,侵扰边境,杀掠人畜,对北方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明王朝为加强北部边防,不仅加紧了长城的修筑步伐,还沿着边防线,先后设立九镇,号称九边,派驻重兵进行守御。明代的沿边九镇,宁夏有其二,即宁夏镇与固原镇(又称陕西镇)。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宁夏,在西北边防中的军事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明弘治以后,蒙古火筛、小王子等部落入据河套,西北边防更加紧要,明朝廷派出重臣,总制榆林(又称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事,总制府驻节固原。  相似文献   

6.
“车王府曲本”指的是清代北京车王府内收藏的一批曲本,包括戏曲、杂曲、鼓词、子弟书等。“车王”全称李登巴咱尔王,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人,成吉思汗直系子孙。明清之际,我国西北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  相似文献   

7.
达力扎布教授著《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已经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是近年来我国蒙古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本书研究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历史上的漠南地区 ,这里通常指今天横亘蒙古国中部直到内蒙古北部的大戈壁以南地区。元代此地居住着很多蒙古部落 ,在明初与北元的战争中 ,除一部分南下归附明朝外 ,大部分退处漠北。自明宣德、成化年间开始蒙古各部逐渐南牧 ,至明嘉靖末年 ,形成了明末清初的漠南蒙古诸部。本书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以往学术探索相对薄弱的环节入手 ,紧紧围绕古代蒙古地区与中原密不可分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1921年2月1日,俄恩琴白匪攻占库伦,中国中央政府军退守恰克图,在苏俄和远东共和国以及外蒙古人民武装的攻击下,中国中央政府被迫撤离外蒙古,在苏俄政府的军事政治干预下,外蒙古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9.
“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作为清朝统治蒙藏地区的一项基本政策,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在清朝前期,这一政策对于清中央政府巩固在漠北蒙古地区的统治以及打击准噶尔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在具体实施中,又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适时调整,体现于漠北蒙古地区便是在朝廷的政策作用下达赖喇嘛和哲布尊丹巴于该地区权威及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明初,为了巩固西北边陲,防备漠北蒙古南下和漠西蒙古东进。明朝在今哈密以东,青海日月山以西,新疆阿其克库勒湖以东北的地区设置了七个卫,即哈密卫、赤斤卫、沙州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和罕东卫。其中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研史者习惯上称其为“塞外四卫”塞外四卫在明代西北边防上占有重要位置,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宁夏镇"哱拜之乱"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万历年间 ,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与河套蒙古各部战事不断。拜之变就是明朝以镇压叛乱为核心 ,对河套、松山地区蒙古诸部犯边活动的反击。拜于万历二十年策划兵变 ,其间 ,因与河套蒙古相互勾结而导致战争性质的复杂化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明政府为此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历经 8个月 ,才平定了这场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始的“拜之乱”。虽然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 ,但在平定兵变的过程中 ,明政府的边政弊端和腐败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明朝西北边防的战略防御功能 ,同时也给宁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东汉西北边疆政策述评高荣东汉时期,由于国势不振和政治中心的东移,其西北边疆政策也由汉武帝时的积极进攻主动进取变为消极防御、被动退守。其间,东汉王朝虽曾几度命将出征,但“其目的在攻匈奴,非为西域”。①就总体而言,东汉消极退守的西北边疆政策并没有根本的改...  相似文献   

13.
蒙古各部接受佛教,可以追溯到元代。元朝可汗推崇藏传佛教(喇嘛教),尊奉萨迦帝师,但蒙古人出家为僧的很少,信仰者多为贵族,尚未普及到民间。1368年,元室北徙,原始的萨满教浸淫漠北,数十年间,佛法渐灭,仅在西部瓦喇的佛教活动,余绪尚存,只是势力衰微,不为明廷所重视。瓦喇佛教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存佛法之一息,接续承传,“是使蒙古民族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再度——或更进一步的——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元亡210年之后,佛教终于在蒙古民族中复苏,1578年俺答(阿勒坦)汗于青海湖畔迎达赖三世,东蒙古各部渐次皈依,但在图们可汗之左翼诸部,卡尔玛宗等(红教)旧派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严重的灾荒成为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推动因素之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把水利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基本使西北地区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严重灾害的局面.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的矛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没有通过实现开发来解决局部性的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极具特色 ,成为西北地区资源优势中的优势。旅游业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久盛不衰的增长点。西北旅游业应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并从产业化经营、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名牌产品、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上规模、上档次 ,充分展现旅游业在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后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的回民起义,风起云涌,规模巨大,起义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地区、新疆的伊犁、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蒙古族地区。回民起义同蒙、维,撒拉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凝为一体,给予清朝统治者和西北以及蒙古地区的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这一斗争,从同治元年延续到光绪三年(1862—1877),使清廷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清朝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斗争,在蒙古各部盟旗进行了频繁的兵员、驼马等军事征调,它给蒙古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恪靖公主为康熙第六女,母为贵人郭络罗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恪靖公主下嫁土谢图汗部察理多尔济汗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拉开了清廷与漠北喀尔喀蒙古联姻的序幕.而恪靖公主久居漠南,直至去世方归葬漠北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与当时漠北政治风云的变幻密切相关.公主封号的变迁又与清朝对喀尔喀蒙古的政策有关.在研究相关问题时,清水河地区现存的与四公主有关的碑刻所反映的土地开垦的历史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由于地势高亢,地形复杂,加以干旱少雨,气候条件不良,所以,自古水利不仅决定西北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实际也决定着整个西北社会经济的面貌。明代是历史上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随着这一地区农牧业比重的结构性转化,农业经济在西北地区的逐渐发展,西北水利在明代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明代西北水利的发展,不仅是当时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实际亦为清代西北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当时,由于政府势力实际控制线在哈密以东地区。所以,明代西北水利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9.
俺答、张居正与蒙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68年8月,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北遁。至此,结束了蒙古贵族对中原的统治。明王朝为彻底消除元势力,不时派重兵出征漠北,而退入漠北的蒙古贵族亦不甘心失败,凭借着精良的骑兵,不时南下侵扰。在长达二百年的时间内,虽然双方经济上的交往和藩属性的联合亦经常出现,但战争不时发生。到隆庆五年(1571年)以后,蒙汉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双方战争停止,人员往来增多,而且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封贡通市关系。从此,蒙汉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西北开发对面积广阔、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 ,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西北开发的成绩并不可观。但仍有许多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