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从法国七月革命到亡命巴黎以后的活动与创作A.巴黎的新生活与交游1830年1月至6月,海涅在沉重的头痛和剧烈咯血的交迫下挣扎,正在黑尔格兰岛养病的时候,忽然传来法国七月革命的消息(推翻了复辟的查理十世,大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胜利把路易·菲立普捧上王座,建立了维护上层资产阶级的君主制度),他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自由的出现,希望看到“三色旗”(红白蓝法国旗)在德国到处飘扬.不料,这次巴黎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德国抒情诗人亨利希海涅所处的时代特点、诗人本身的气质与才华以及当时的文学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海涅同传统文学,尤其是浪漫派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若即若离的矛盾关系,以及这一奇特关系在诗人的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海涅     
海涅生前有一大憾事,就是没有亲眼看见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在他逝世前两年写的重要著作《自白》中,他写道:他羡慕他的伟大的同行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因为歌德在他的诗歌中告诉我们,他已经知道他的“绿蒂”和“维特”业已传到中国,而海涅则只能满足于以下的事实,那就是在海涅生前他的作品已经有了日文译本。海涅发出达番叹息之后六十年,他的作品才被译成中文。第一个翻译他的作品的中国人就是鲁迅。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隆重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回顾一下马克思与十九世纪伟大的德园诗人、政论家亨利希·海涅的亲密往还,特别是研究一下海涅为什么会得到马克思、恩格断的器重,革命导师们又如何帮助、关怀、引导海涅的,对我们今天研究过去时代的作家,理解马克思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无不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芳华绝代     
那时,他和她都还没有什么名气。他是辗转在各个演艺吧或乡村舞台的反串演员。她是穿行于不同小舞台的萨克斯手。生活的境遇却相仿:一面为自己喜欢的艺术无悔坚持,一面为生存艰难奔波。  相似文献   

6.
绝代茄人     
一个26岁的漂亮女孩,拥有一家专卖店,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她的专卖店却以经营产自古巴、美国、洪都拉斯等国的名贵雪茄为主,且顾客多为常驻北京的外国使节、商人和高级技术人员,甚至连好莱坞的电影演员、欧洲的体育明星都慕名光顾。  相似文献   

7.
诗人海涅主张文艺为现实斗争服务,采用的却是浪漫派的手法,被认为是现代派的鼻祖之一。1831年海涅流亡巴黎,和法国文坛的杰出代表过从甚密。他对乔治·桑和雨果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他自己的文艺主张。他对音乐美术的独特见解是他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的报刊和著作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幅画,画面的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到巴黎马克思家里访问作客的情景:海涅坐在靠椅里,挺直腰板,向着主人自如地做着手势,激动地朗诵自己的诗文;马克思和燕妮一站一坐,全神贯注地看着诗人深情的手势和动人的神态,敬重地聆听诗人倾吐出来的话语。他们彼此间是那样亲密,那样真诚。看了这幅画,稍  相似文献   

9.
苦情斗士     
李丹 《可乐》2008,(4):28-28
1114年,阿贝拉尔只有三十五六岁,声望达到顶点。他不仅以辩证法著称,而且在神学方面表现出超人才华。这年,他遇见爱洛伊斯,一个漂亮又有学识的姑娘。爱洛伊斯在叔父栽培下,阅读了大量拉丁文著作,精通希伯来语和希腊语。这在那个年代里难能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人,海涅无疑是十九世纪几个最具有光彩的名字之一,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出异议了。但是,他在文艺批评领域的杰出成就,却长久为人忽略或误解了。譬如,勒内·韦勒克的皇皇巨著《近代批评史》中言及海涅虽然不乏公允之见,结论部分,我们却见到这样一段足以使人瞠目的话: 他(海涅)的批评常常是种怪诞幻奇,颇具迷人色彩的装饰性艺术,很快又变成一种俏皮、刻薄,经常是庸俗粗暴的讽刺,往好说,他堪称一位针锋相  相似文献   

11.
海涅思想上复杂多变,却正确反映出德国的历史与现状;政治上摇摆不定,却毕生与专制政府斗争;信仰上矛盾多元,却积极为无产阶级革命鼓呼。马克思高度赞赏海涅,反映出马克思对海涅复杂性的理解与宽容,表明两人在志趣理想、精神气质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契合,也表征革命与艺术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来客 《中华魂》2000,(6):32-32
"哪里有贪官,请你告诉我;谁坑害国家,坑害群众,就是肝脑涂地,我也要和他干到底!"这是地处北国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位平头百姓说的话。他被当地舆论称为侠肝义胆、反腐斗邪的奇人。他叫李方和,是一个经营信息服务部的个体户。他闲事管得杂、管得宽。有人以权谋私搞腐败他管,有人仗势欺人他管,有人违法乱纪他管……他管得老百姓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3.
职业歌手     
《新少年》2012,(5):2-3
我的理想从婴儿时期起,我就喜欢音乐了。妈妈说,我在哭闹的时候,只要听到音乐,就会停止哭闹,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当我慢慢长大,遇到喜欢的歌曲,更是要千方百计地学会。我喜欢唱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星。——沈阳市大东区东盛小学五年一班王秋顺  相似文献   

14.
歌手往事     
张古 《可乐》2011,(8):13-13
1994年春天,一位非常要好的学长在摇滚风的狂刮之下,弃掉哲学系讲师的教职,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搞起了摇滚乐队。我借实习之名混在他们中间。他们三个,一个习鼓,一个习吉他,一个习贝司,在杭州的东郊租了间民房,天天以噪音折磨他人。我只是厮混,只能说,在精神状态上是摇滚青年。  相似文献   

15.
她,作为新中国首位出国表演刺绣的艺人,致力于苏绣艺术在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她,参与、指导了众多珍贵文物的复制,抢救了久已失传的工艺;她,曾担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创办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她,就是在苏绣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顾文霞,为苏绣艺术这颗东方艺术明珠增光添彩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衣着朴素的徐业炯、顾文霞夫妇,在简朴、整洁的家中,向我们缓缓述说尘封的往事。不平凡的人生故事,跃动着顾文霞对苏绣艺术执着追求、弘扬光大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16.
她,作为新中国首位出国表演刺绣的艺人,致力于苏绣艺术在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已面世多年,他塑造的完美艺术形象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也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他的作品正如他本人那样充满魅力,显示出了他理想主义者的唯美主义精神,但是也预示出他们宿命主义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2008,(7):32-33
王中频现在处境非常孤立,他愈努力,却把大家推得离他愈远。如果,王中频有交心的朋友给他醍醐灌顶的忠告,或许他还有机会回到正轨。这得看上天要不要再给他一次机会,否则他会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9.
陈亦佳 《可乐》2008,(1):44-45
十几年前,"环保"是个新鲜的名词。奚志农从拍摄鸟类起步,最早呼吁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首次报道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急状况,报道"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作出努力。他带着滇西北的凛冽和粗糙,以斗士的姿态,被世人知晓。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破坏、酸雨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议题和普通大众日常用词。我们讨论,用声音表达不满,奚志农却在沉默中行动。  相似文献   

20.
歌手之死     
正以前唱片随便卖都能超过一百万张(1993年张学友的《吻别》销售136万张,1997年张惠妹的《BADBOY》125万张),然而现在即使连最红的天王天后也只能卖上20万张(搞不好还灌水),可知盗版对音乐市场的打击有多大了。Moreno De Turco和Mirco Pagano这两位设计师,将对盗版有感的想法,创作了名为《盗版》的作品,用上了许多不同颜色的CD排列成歌手卧倒在地上的姿态,脸上露出悲痛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