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革中的乡村妇女参与和人口控制新机制李树茁,朱楚珠一、引言中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变革以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主导,使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等领域发生着或即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急剧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对农村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正在我国农村发生着的深刻人口变动.这一变动已经或者将会给农村人口控制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农业人口转移与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关系如何?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上海郊区农村所作的有关调查,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超过11亿。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控制人口增长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极为迫切的任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农村人口控制得如何,对全国人口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最复杂、最头疼的一件工作。本文结合山西省的实际,就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目前,全国农村人口已达9亿多,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农村育龄妇女近3亿人。农村人口能否控制住,对全国人口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搞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控制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对贫困地  相似文献   

6.
<正> 自从今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出“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指示以来,全国农村正在形成“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新局面。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好形势,继续做好农村人口的计划控制,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农村人口生育率回升原因的探讨和分析,发现以往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促进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参考依据。导致农村人口生育率回升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造成的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是我国人口过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出生的青年人现已陆续进入婚育期,新的生育高峰将持续出现。这种情况表明,一旦历史上人口发展失去控制,势必对今后的人口发展产生长远的周期的影响。二是目前的社会经济因素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与人口控制郭庆松对于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控制来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与城镇地区相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控制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的角色变迁与农村人口控制冯占联一、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村干部群体:角色、地位及其重要性中国的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控制的成败──这已为人们所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在代表党中央作的中史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国人口现在正值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过快,不但将影响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粮食和住宅的供应、教育和劳动就业需要的满足,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千万不能放松,特别是在农村。对农民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控制人口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中央正确的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以及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特别着重指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这是十分深刻的。我国人口问题的重点也在农村。首先,我国面临的生育高峰主要来自农村,农村人口基数大、比重高、自然增长快。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其次,据初步测算,到本世纪末以前,我困农村劳动力将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口政策及其对中国农村人口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兴云  付少平 《西北人口》2009,30(2):120-123,128
韩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由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到鼓励人口增长的新人口政策的转变,成功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但也引起了人口老龄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如今也正在中国农村上演。如能借鉴立法先行、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善于运用经济杠杆等经验,对维持中国农村人口的低出生率,抑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村妇女地位的高低,影响着农村生育率水平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会有力地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和降低农村妇女生育率,从而切实地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妇女地位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地位的高低。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农村妇女地位的高低,影响农村生育率水平和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工作。解放以后,妇女同男子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获得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农村的人口控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侨乡农村的人口控制更是困难重重,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已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两大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在1982年至1990年的八年间年均人口增长率分别达2.00%和1.89%,均高于全国年均人口增长率1.48%;人口自然增长率,广东省为16.62‰,福建省为17.75‰,均高于全国平均的14.70‰;著名侨乡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城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比较好搞,控制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困难不大,而限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并取得很大成就;于是最困难的就是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剩余人口寻找出路,从而便得出“离土不离乡”的要求,和发展农村集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农村人口。 七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短短的十余年间,人口每年净增数从2,500多万下降为1,1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5‰,下降为1980年的12‰。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套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管理制度,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根据1988年夏秋湖南省桃源农村社区调查的材料写成的,是对农村人口流动新动向的深层探究和剖析。 桃源县属中国典型的农村社区类型县,90%以上社区人口是农村人口,农业经济特征极为明显。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过去长期凝固的社区人口开始流动,农村城镇开始复苏,一度兴起了“小城镇热”。但是,最近的调查材料表明,这种“热度”开始降温,流动人口的主体选择渐趋理智和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村干部群体:角色、地位及其重要性 中国的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控制的成败——这已为人们所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中指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控制的社会学思考刘尔明一、人口控制理论的社会学思考西方国家人口发展的现实验证了一百年前法国社会学家阿森·迪芒提出的“社会毛细管”学说。迪芒从社会学观点解释了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关于个体发展同种族延续成反比的观点,认为人口生育率的转变是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人口存在着最为明显的二大特点:(1)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的控制难度大。(2)人口素质不高,与城市相比人口素质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9.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在世纪转折的关键时期,研究人口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控制人口的需要,而且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远期目标的需要。中国80%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其绝对数量、相对份额以及相对较高的生育水平,决定了它在全国人口控制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口问题的这一实质,对农村人口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南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乃至寒带等不同气候类型,东西更是呈现为明显的三级…  相似文献   

20.
社区工业化、集体与农村人口控制陈俊杰一、问题的提出农村社区(乡、村)在人口控制上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于它在国家政府与农户家庭这两极间处于中介的地位,有着相对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与行为的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在农村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