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打造原生态农耕文明品牌 大力发展闽东旅游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东具有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闽东发展后发优势所在,必须把旅游业作为闽东的主导产业。闽东打"旅游牌"要在全国旅游大发展的格局中胜出,要依靠特色,树立品牌。  相似文献   

2.
剡溪山水文化是"唐诗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是,"唐诗之路"是诗词之路、文化之路,它对于人文研究、人文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资源极有现实性,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开发出:文化生态、修学、科考、宗教、节庆等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国内外游客更真切地领略这条古代诗词旅游热线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绍兴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进行以文化内涵为主体的旅游开发和营销,是绍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借用铁路"新干线"的名称,试图从文化创意视角,提出建设古越文化新干线、名人文化新干线、水乡文化新干线、戏曲文化新干线、黄酒文化新干线、书画文化新干线、宗教文化新干线、时尚文化新干线等八条主要的文化旅游新干线,并从加强规划整合,打造特色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实施龙头带动等方面,对建设好、发挥好各条文化旅游新干线,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人"是文化的核心。旅游主体在旅游文化及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质量的旅游主体话语能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文中阐述了旅游话语的分类及定义。旅游主体话语包括旅游者话语和导游话语。旅游者话语细分为有形话语与无形话语。导游话语细分为口头话语、书面话语及态势话语。本文基于旅游主体话语语料,对旅游主体话语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分类与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纲的综合性地理名著,记载了中国古代大量的自然、人文资源。在当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新形势下,这部历史文化典籍具有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陕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空间一体化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应以乡村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渭河流域关中农耕文化,构建沿渭河进行整合开发的文化旅游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渭河流域形成"一城、一轴、多中心"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极力打造集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渭河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完善的问题,采用SWOT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历史文化在四平市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四平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拥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以旅游开发规划为先导,提升旅游业质量,打造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结果对促进四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价值日益凸显。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也反应在旅游学的范畴内。与当下旅游学界长于做"短线研究不大一样,旅游人类学偏向做中、长线的研究,它主要关心现代旅游对东道主社会,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结构、传统价值、族群认同、社会角色、文化变迁等所带来的影响"。旅游人类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现象进行田野观察和反思,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庆典活动高度凝练了地方乡土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用特殊的旅游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又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需在政府主导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特别鼓励本民族人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节日文化"官办"与"民办"的最优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主题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本文试图指出夯实冰雪文化产业基础,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是东北地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利用森林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形态多样。福建省森林景观文化、森林民俗文化、树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古树名木文化、风水林文化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福建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客家文化、闽台文化、畲族文化和森林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今遗存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华,需要人类倍加呵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文化旅游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精华,文化旅游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当前,福建省已有多项支持福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措施,但文化旅游在保护、开发、市场营销、旅游环境营造及发展持续性等各个环节上还须财政继续大力支持,建议通过减免税收、争取国家家专项资金、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进一步财政预算拨款等政策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前实施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选择.福建与新加坡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本研究开创性地就双方合作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促进福建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福建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福建省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增加文化旅游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协调内外环境以应对竞争、明确目标市场和营销理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医疗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新兴旅游细分产业。从旅游资源、医疗旅游资源、医疗设施与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认为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既符合福建省作为全国生态大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也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应抢占先机,及早进入医疗旅游市场。同时,分析提出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的一些建议,包括战略定位、医疗旅游开发模式、医疗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等。  相似文献   

16.
闽台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虽然福建省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均大于台湾地区,但历年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却明显少于台湾,只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闽台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分别以美国和日本居首位。虽然历年入境旅游收入福建省远低于台湾地区,但其占GDP的比重二者渐趋一致。闽台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台湾入境旅游发展较早,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具有重要影响;两地旅游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轨迹不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河南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不高。为了加强河南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国际知名度,实现"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在系统分析河南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提出河南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外宣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的翻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福建省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福建旅游网站翻译中存在的误译现象并探索导致旅游网站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所在,指出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网站翻译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包括教育、市场和管理监督系统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旅游产品加强京津保三核城市群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为此保定需要以全方位策略做好旅游品牌,不但要注重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等表层旅游产品的建设,更要加大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深层次旅游产品的建设。保定的旅游产品存在的缺陷为:旅游资源缺乏规模和档次,未充分发掘京津的消费潜力,品牌形象理念仍然很模糊。为此,保定的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遵循服务京津短假期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原则,并在诸多方面做文章:从区域经济角度做强“大旅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中的体验内容,推出主题鲜明的个性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