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军 《社科纵横》2013,(11):18-20
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中国的客观实际,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2.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4,19(3):10-11
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邓小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两位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铁军 《社科纵横》2003,18(5):16-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特别是对统一战线中的劳动者联盟思想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劳动者联盟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理论对策 ,对统一战线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两个大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指导必须关注的两大战略重点,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在战略层次的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构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真学习和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对逐步缩小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国献 《唐都学刊》2005,21(5):158-160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共三代领导人都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方面,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依据不同时代的历史任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改造、取缔、恢复、发展的曲折过程,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统一战线理论,促进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内在联系,分析和比较了毛泽东与邓小平改革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付安 《社科纵横》2003,18(4):10-11
本文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性质、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四个方面,阐述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教育理论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华,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艳梅  徐映奇 《探求》2004,6(3):60-63
毛泽东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尖端科技、向外国学习和培养科技人才等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伴随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邓小平秉承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阐发了一系列极其精彩、极富时代特色的科技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理论。  相似文献   

9.
庞玉枝 《社科纵横》2008,23(11):160-162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育观,这种体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体育的价值观、群众观、实践观、政治功能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不同的见解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继承性,又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与时俱进性,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总体而言,毛泽东的体育观理论性强,邓小平的体育观实践性强,研究他们的体育观,有利于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研究,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具体实践和重大创新与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同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一起,成为我们党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与茅盾创作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迎平 《唐都学刊》2002,18(3):71-74
茅盾与施蛰存 192 7年在上海开始创作 ,他们一个推崇现实主义 ,一个推崇现代主义 ,创作出迥然不同的作品。他们都注重写实 ,但一个是社会写实 ,一个是心理写实 ,各有所长 ,却都体现着自己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内和国际一切积极进步力量的支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其实施的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采取的斗争原则是“既联合又斗争”。  相似文献   

13.
任晓伟 《唐都学刊》2004,20(3):66-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邓小平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对苏共二十大和斯大林问题的重新评价,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这一认识为他在苏共二十大20多年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来看,邓小平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科学认识和评价,为中国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根基。由此,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这成为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质疑的时代,国民价值观的建设异常必要。文章用对话的方式,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究竟谁更好?”问题的回答入手,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张鹤 《求是学刊》2001,28(2):88-92
文章从中西方作家在观察自然的角度、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即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的选用所造成的静中之动与动中之静的区别、表层语言与深层语言的互渗中所表现出的因实造虚与因虚造实的差异以及由于主体与客体间位置距离所造成的合中之隔与隔中之合的差别等方面对中西古典小说中自然风景的描写模式作一比较 ,希冀从对比中得出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自然景观描写特点及模式更趋全面、切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金永明 《太平洋学报》2011,19(11):74-81
在南海,我国与其他国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争议,即我国与东盟某些国家之间的领土归属争议和中美针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的争议。由于它们的性质和范畴不同,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以求达到和平解决。本文依据海洋法制度,论述了中美在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争议,并提出应通过双边对话协商机制解决争议,以寻求对海洋法原则的理解和认识达成一致。同时,双方应努力缔结关于海上问题的联络和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跃生 《社会》2006,26(3):118-136
 世纪," 年代末城乡核心家庭虽相对减少,然而,城乡家庭结构的简化趋势并没有改变。在城市,其标志是单人家庭上升,核心家庭中夫妇核心家庭上升,直系家庭中三代直系家庭下降。乡村三代直系家庭增加,约占乡村家庭总数的!"- 以上,达到近!" 年的最高水平;单人家庭和夫妇核心家庭则处于增长状态。当代城乡家庭结构的变动特征与二十余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下“少生”和“独生”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经济转型中人口迁移流动加速也促使家庭类型变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家庭养老资源进一步萎缩,这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释奠是魏晋以来由皇帝、皇太子倡导推行的国家级学礼,以尊师崇圣为宗旨,倡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崇儒学风。南朝的释奠丰富详备,且讲且奠,由帝王、太子在京师举行典礼;北朝的释奠前简后详,呈后来居上之势,逐渐发展为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推行的官学学礼。释奠成为普及面甚广的全国性学礼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南、北礼仪文化的迥异品质和整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程国赋 《学术交流》2005,(2):152-161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文艺思想包括天才说、古雅说、游戏说、境界说、优美壮美说、戏曲批评等方面。20世纪学术界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是相当充分的。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范围过于集中。对王国维各种文艺思想的研究虽异彩纷呈,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缺乏一种富有深度的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其次,对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白话运动的关系研究不够。最后,研究的视野尚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