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项丽莺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5):206-207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注重大学生群体的养成教育。并被看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应坚持主体能动性、道德体系层次性的原则,注重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认同感的教育,让道德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之成为既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又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3.
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党性修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道德品质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修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有力保障,加强组织纪律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思想作风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先决条件,加强文化知识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坚实基础,加强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修养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当代社会大力倡导的时代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把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来,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上和实际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本文从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养成教育的目标特征、内容特征和方法特征 ,对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从基础、主导、实践、保障等四个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养成的目标应符合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别于生态德育,生态道德素质重在养成。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原则。应重点关注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陶冶大学生态道德情感,锻炼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以最终规范大学生生态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卢国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77-178,180
本文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出了大学生“1545”养成教育模式,其中,“1”是指以学风养成为核心;“5”是指优良学风养成、高尚品行养成、健康心理养成、规范生活养成、人文素质养成五大目标;“4”是指制度规范、行为训练、自觉养成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5”是指制度保障、教育引领、平台建构、全员育人、激励评价五项保障体系。阐述了该理论模式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阶段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友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28-129,14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深刻内涵,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时代环境、工作特点和教育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斯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75-77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及时抓住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力求构建以现代化的德育思想为指导,融知、情、意、行、理于一体的德育育人体系,研究和探讨大学生道德养成之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延冰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86-88
在全面分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邹义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大学生情操、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提高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走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误区,必须提升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地位,强化艺术教育,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陶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德育的全过程,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实践教育的主要内涵,从大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等角度论述了实践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过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刘东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52-54
20世纪80年代初,“非智力因素”教育概念进入我国,引起我国教育学与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对非智力因素的提出及意义、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探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博客已成为大学校园内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博客休闲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博客休闲方式,对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诚信是一个遍及社会的课题,而对大学生更是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它代表着人们素质的改善与中国未来的发展。文章阐述与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以及原因,并提出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审美教育提高到与德、智、体三育相提并论的地位,在高等教育中是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