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综述行为劳动经济学在激励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而构建一个基于"外生薪酬参照系"的不平等厌恶模型,将行为劳动经济学的"不平等厌恶"理论用于国企高管薪酬分析:发现"不平等厌恶"是高管在职消费提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应该降低政府干预和薪酬管制。  相似文献   

2.
武立东  范家瑛  王凯 《东岳论丛》2019,40(1):143-154
民营股东派驻董事是民营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但其如何影响公司行为却鲜有文献探究。因此,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股东派驻董事的公司,其高管都获得了较高的薪酬;进一步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引起的高管薪酬增长分为经济激励动机的薪酬增长和政治联盟动机的薪酬增长发现,出于经济激励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出于政治联盟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则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此外,以上结论在管制行业和非管制行业中还有较大区别,相比于管制行业,在非管制行业中,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会引发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上述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理论,提供了对民营股东董事和高管薪酬之间关系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李迎春 《山东社会科学》2012,(7):148-150,134
高管薪酬激励并不一定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可能会导致经理人严重的短视行为。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高管薪酬实施管制,以期将高管薪酬与公司长期绩效进行捆绑,但是影响高管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压力进而产生的高管短视行为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动机,即选取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从薪酬的角度探讨以剩余薪酬衡量的高管短视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剩余薪酬能够显著增加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并且基于政府的保护,国有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变动程度显著大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和法规,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而运用经济和社会管制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经济和社会管制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矫正市场失灵.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政府在对某些行业实施管制的同时却出现了"管制失灵"现象.文章在比较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的基础上,探讨经济体制转型期"管制失灵"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总体收入低,但差距大;薪酬激励方式过分单一;缺乏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化色彩和股票等市场机制不成熟等.国有企业的市场转型是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前提.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是"分类设计薪酬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类设计薪酬制度"的具体类型,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旭  李娜 《江淮论坛》2014,(4):107-110,54
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银行面临内外部监管对高管风险控制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内部监管中的股东监管可以对高管薪酬进行控制,外部董事对高管薪酬及其风险敏感性并没有起到"监管作用"。(2)银行外部监管机制的加强弱化了高管风险控制激励。  相似文献   

7.
内生性视角下高管权力、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方面,较少考虑高管权力因素,也基本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片面强调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决定作用,而忽略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反作用。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内生性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高管权力、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高管薪酬也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具有正向循环关系;高管权力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与内部性政府管制失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部性政府管制是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工作场所安全或者合同条款完善程度的政府管制,它主要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内部不经济有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市场失败是内部性政府管制的根本原因。虽然市场机制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败有缓解作用,但是内部性政府管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败的必要手段。政府管制也存在管制失败,除政府的特性的原因以外,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针对政府管制失败,至少应从建立租金消散机制和建立政府行为过程中的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抑制内部性政府管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朱滔 《兰州学刊》2014,(7):175-182
文章以沪深股市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集中研究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高管薪酬安排的影响。分析认为大股东利益侵占会降低公司业绩反映高管能力和努力程度的信息含量,削弱高管薪酬的激励强度。实证研究表明,虽然,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建立起了与业绩相联系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但激励强度仍然很弱,而大股东利益侵占则进一步削弱了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进一步,低强度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减低公司未来的经营绩效。因此,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安排,提高薪酬激励契约的有效性,需要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或各级政府所控制的企业,其高管薪酬的发放难以按照市场机制决策,往往存在高管薪酬非正常偏高、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核发国家或各级政府所控制的企业高管薪酬时,应该依据高管劳动的市场价值属性,为高管基本薪酬选择适当的比较基准,并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之上核算高管的绩效薪酬,以避免薪酬的非正常偏高.同时,要通过大力推行长期激励薪酬、量化企业薪酬激励意愿,以降低高管薪酬中非自身因素所得的成分,强化高管与企业风险共担的经济联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增加高管薪酬的事项进行谨慎性数量分析、制订措施吸引公众及投资者关切,也可以促使高管薪酬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世界不平等数据库基础上,回溯了过去200年的全球财富不平等趋势,梳理部分国家产生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的解释和观点,并总结其解决办法。相关研究发现,近200年来,全球财富不平等呈现先扩大、后徘徊在高位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有缩小的趋势,但2020年全球个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仍然高达0.674,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对全球收入差距的贡献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文章将引起财富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全球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技术进步、全球化进程等,进而发现财富不平等可能产生损害经济效率、阻碍代际流动、引起社会动荡等严重后果。为了应对财富不平等问题,一些国家采取预分配政策、初次分配政策、再分配政策,并积累了一些可取的经验。结合其他国家过去200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准确认识财富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从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等多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以缩小财富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独董背景特征对我国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高管背景的独董数量与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2)在薪酬委员会中具有高管背景的独董数量越多则高管薪酬明显越高。该结论丰富了具有高管背景特征的独董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在转轨时期这一特殊制度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独董制度,为完善独董制度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铮 《兰州学刊》2001,(2):11-13
管制是政府利用法规对市场进行的制约 ,可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间接管制指反垄断政策 ,由司法部实施 ;直接管制指由行政部门直接实施干预 ,又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组。经济管制是对特定行业的管制 ,尤指通讯、电力等与自然垄断相关的产业 ;社会管制是不分行业的管制 ,例如对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管制 ,涉及各行各业。政府管制的前提是市场失灵 ,2 0世纪 2 0年代末发生在西方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使得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于战后的西方各国 ,管制的范围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 70年代以来 ,在西方国家 ,一场以…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朱瑞雪  李长娥 《东岳论丛》2022,(8):109-122+192
作为“创新”主要力量的企业个体,怎样最大程度发挥创新活力已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通过对2017—2020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创新投资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高科技和竞争类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内部控制质量正向调节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在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投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高管薪酬粘性作为一种补偿性制度设计强调奖励或给予轻微的惩罚,对于高层管理者在创新初期失败的惩罚相对宽松,能够有效地激励高管进行创新活动,同时又受到内外部情境因素的不同影响,这为国有企业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到部分地方性高新区沦为"鬼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地方性经济区划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增长并不具备持续性。通过对经济区划形成经济增长的逻辑进行梳理,再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区划实践发现:我国部分经济区划存在"非效率"规划现象,这与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究其实践与理论背离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行政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的决策机制"三个方面。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市场在经济区划中的作用,降低政府主观偏好在决策系统中的权重;做好"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政府本分,减少行政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明晰和细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进入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场进入管制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防止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而通过审批、许可等法律、行政手段对企业市场进入的限制。但我国政府对市场进入管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我国广泛存在的市场进入壁垒的制度性失效有关,市场进入政府管制的宗旨是增加社会福利,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偏离上述目标,造成市场管制的低效。因此必须改革进入管制机制,诸如增进进入管制法制化建设,放松进入管制,加强进入管制的激励性等,都是提高进入管制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行为中的设租与寻租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设寻租问题的产生在于政府行为范围的扩大化和政府干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主体的限制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方式的多样性和非市场化。但是 ,寻租并不是随着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的增加而增加的 ,而是由这种管制和干预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时 ,软政权的存在也是寻租现象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政府失效的具体表现是:产生了新的外在性,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形成了新的垄断,造成了新的不平等,带来了新的经济起伏波动。治理政府失效的对策是:明确政府干预行为的目的及职能范围,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度的战略观、资源观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从政府干预、金融约束、官员腐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政府管制等六个维度测量新兴经济国家的制度质量,并试图探讨制度质量与企业绩效间的微观—宏观联系。研究发现国家制度质量的改善能促进企业成长。具体地,政府干预、金融约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政府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齐 《东岳论丛》2005,26(1):202-203
环境管制是政府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和间接干预。山东省造纸及纸制品业实施环境管制后,市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卖方集中度指标日趋合理,经济绩效得以提高。环境管制对优化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和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