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代四川史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古代史学的繁盛时期,要完整、准确地表现这一时期的史学成就、史学特色,把握其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无疑应在尽可能宽广范围内,对当时众多史家、史著,以及他们赖以存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研究.因此,不仅限于对一些名家杰作的考察,从局部入手、逐地区地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两宋时期,从地域上看,四川社会安定,印书藏书之风甚盛,史家众多、名著迭现,史学极为发达,堪与江西、浙江鼎立,在全国占有显著重要位置.《宋元学案》叙述两宋学术,巳有“西蜀史学”的提法;《四库全书总目》(下称《四库提要》)誉为“卓然可传”的三部宋人私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补正了宋代史学名著《要录》、《杂记》关于道教方面记载的阙误,为南宋史特别是南宋道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宋史·司马光传》基本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主要经历、事迹。但受修书时间、体例、宗旨以及史臣才具、观点等等局限,不免出现行文失实、挂漏舛讹、事序颠倒等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本传进行考订。(文中所引《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司马温公文集》、《司马温公年谱》、《东都事略》卷87《司马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行状》、《神道碑》、《文集》、《年谱》、《东都事略》本传、《长编》)  相似文献   

4.
前言 中国史籍中的编年史极丰富,从公元前四世纪以来,出现过《春秋左氏传》、《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明实录》、《国榷》、《明通鉴》、《续通鉴》、《东华录》、《清实录》之类或繁或简的编年史,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惜文学方面的编年史,至今尚付阙如。使得文学通史或文学断代史的教学与研究,缺少坚实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有不少潮汕史事,这些记载或为本地文献所未及,或可补充、校正本地文献,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文对《要录》涉潮史事进行系统评介,分三个部分:一、《要录》涉潮史事概述;二、涉潮史事的学术价值;三、《要录》等全国性史籍较多载述宋代潮州史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元度(1821——1887年),字次青,一字芴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是晚清著名史家之一。李元度一生治军20余年,然以超人之才智,惊人之毅力,成就了《国朝先正事略》(以下简称《事略》)。在私人编撰的清代史书中,其篇帙浩繁,内容宏富,虽非第一流史学著作,但对研治清史来说,“裨益于史学甚伟,学者不可不披览之”。借迄今尚乏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李元度与《事略》作一初浅探研,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7.
《旧闻证误》是南宋杰出史家李心传(1166——1243)的晚年作品,成书在其名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之后。该书为考订两宋特别是北宋史事的第一流笔记,是有宋一代历史考据学的代表作,可与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比美。《证误》一书,原有十五卷,惜明代已无全帙,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五十二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作一百四十余条),重编为四卷:卷一著录44条,卷二45条,卷三33条,卷四30条。原书几经传抄,又遭四库馆臣窜改,故脱误之处颇多。即以传世的四卷本而论,有引录旧文而脱李心传按语者十一条(其中卷一,条  相似文献   

8.
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析而言之,《四库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第二》) 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序录》) 《四库提要》对我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的东西,比过去学校中任何一位老师教给我的还要多。 (王运熙《古典大学文献及其检孛·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中叶在朝廷主持下纂辑《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自从《四库个书》修成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学者很少不受《四库提要》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字永叔,是宋代学术大师、文坛领袖、史学名家,所著《五代史记》(后人称《新五代史》,以别于薛居正监修之《旧五代史》),及与宋祁分撰之《新唐书》,均被列入封建时代之“正史”。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原名是《高宗系年要录》,今名乃四库馆臣所改的说法,本文分别从作者自称、宣取和奏进时所称、坊刻本和传抄本所题、录入《永乐大典》时所题四个方面,对此书本名究竟是什么作了详细考察。作者认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是李心传为他计划编纂的南宋编年史所定的书名。首次奏进的虽只高宗一朝,使用的已是这个书名。由于接续修纂的孝宗以下各朝未能最终完成,社会上流传的实际上只限于高宗朝部分,但使用的正式书名,无论刻本还是抄本,仍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另有《皇朝中兴系年要录》,也是正式书名,当是别名。《永乐大典》据以录载的底本,《文渊阁书目》登录其名作《建炎系年要录》,'建炎'疑系'建炎以来'之省。而《高宗系年要录》,则从未用作正式书名  相似文献   

11.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著述时间考孔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完整地记述了南宋高宗一朝的历史,其网罗之丰富,考证之精审,为当时诸家所撰高宗史之冠,是研究宋史特别是高宗朝史所必备之书。《要录》成书后,据《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提要》一文,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新1版初印本《唐人选唐诗(十种)》(原中华上编版)首卷“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之前。该文系摘录《鸣沙石室佚书目录提要》(简称《提要》)。为了商榷问题,先引其有关原文于次:  相似文献   

16.
《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研究元代及明初杂剧作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重视。《录鬼簿》作者,毫无疑义,是元代杂剧作家钟嗣成(字继先)。但《继编》作者是元末明初哪一位杂剧作家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以下简称《集成》)中收录了这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续编》题为明初无名氏编撰。《集成》在《续编提要》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错误,我在《四库提要订误》一书中(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订正了二百多则,最近又陆续发现其错误十五则,来不及补入书中,兹撰为此文,作为该书的补遗。一、新五代史记《提要》卷四六云:宋欧阳修撰……其注为徐无党作,颇为浅陋,相传已久,今仍并录之焉。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试用提要》)已于今年初问世。这是继1956年《暂拟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暂拟系统》)制定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和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元代王与是继南宋宋慈之后我国又一大法医学家。他所撰写的《无冤录》,与宋慈的《洗冤集录》,赵逸斋的《平冤录》,并称为“宋元检验三录”,同为历史上最早的法医学名著。成书后一直为世所重。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即曾重刻刊行,后又先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和清《四库全书》,并早在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之前传入朝鲜,用高丽文音注“锓梓广布”,继又传入日本。对司法检验和法医科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王与的姓名却为有关史志所不载。到清初,《四库总目提要》才对之有所介绍: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2月21—22日,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在成都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为:一,讨论《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发表的《商周研究之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提要的观点;二、巴蜀文化问题。现将第一项内容的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