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继龄 《江汉论坛》2003,7(11):88-90
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它首次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合在一起,从而明确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继续倡导向西方学习,使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它也对当时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反帝反封建和学西方是近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而太平天国在近代首举反封义旗、站在反帝斗争前列、充当了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其全部内容都与近代爱国主义息息相关,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洪仁玕简论     
张苹  张磊 《学术研究》2003,(7):100-104
洪仁王干独特的经历和思想 ,鲜明而又集中地展示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向 ,而他在太平天国后期所提出的纲领和方案 ,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 19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洪仁王干的思想与纲领中也存在着问题 ,但他不愧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农民阶级的代表。从洪仁王干这个人物切入课题 ,重新审视和剖析 19世纪中叶爆发的那一场历史巨变 ,也许可以解除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一些令人困惑的思虑。  相似文献   

4.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后期颁布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前者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后者的重点则因向往发展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成为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典性文献。从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到颁布《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中西文化观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其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足迹和认识、接纳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对后人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前移 《江淮论坛》2005,3(2):112-117
南京是一座移民城市。本文通过以迁入南京的安徽人为研究对象,以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争前国民政府两个时期为研究范围,以及横向与西方近代人口迁移比较来探讨中国传统和近代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简论中西方近代人口迁移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章扬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实现这一目标,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作出了艰苦不懈的追求,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大潮中,严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  相似文献   

7.
韩小林 《齐鲁学刊》2004,(1):101-10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再论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曾经指出,从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历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则存在异议。有一种意见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不具备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阶级基础,因为中国农民不可能向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的特定形式、性质和结果,与发生在它前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密切关联。如果从时间的先后来评衡,我们应该肯定,太平天国农民是先于清政府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开始“洋务”活动的,当清政府执政官吏们尚在鄙视“夷人”,窥视西学时,太平天国就已因崇尚西方宗教开始与西方传教士乃至官方人士进行外交往来了。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太平天国开始是处于先进于清政府的地位。但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成为近代中国洋务活动的主持者?终极原因是在于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弱点,不能建立长期的巩固的政权。太平天国因悲壮的失败而中止了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跋涉,从而也使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一个偶然机会丧失了。简又文先生曾说:“倘太平不亡,仁玕政策得行,则中国科学物质之建设,亦即所谓‘现代化’必提早一百年。”此语不无道理。虽然如此,但太平天国却激发了清政府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革命,是在洪秀全思想的指导下层开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找寻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个评价近年来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洪秀全学的不是中国近代需要的西方资本主义真理,而是西方千百年的历史陈迹基督教,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头,指引历史潮流前进,因而算不上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但也有人为之辩解,认为洪秀全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越过以往的  相似文献   

12.
王韬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走向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站在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前沿,矢志不渝地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又具鲜明时代性的西方观.探寻王韬西方观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线索,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回顾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是极为错综复杂的,有侵略、被侵略的关系,经济贸易的关系,文化交往的关系,等等。本文仅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阶段性及其特点。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欧洲于14世纪发生了文艺复兴,它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大炮,西方文化再一次向中国传播,中外文化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撞击。在这次中外文化撞击中,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意外地对西方文化采取欢迎和“拿来主义”的态度,吸收并改造西方基督教教义,借用上帝“独一真神”的无尚权威,猛烈地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扫荡了佛、道宗教迷信,在使近代中国农民摆脱传统的精神和枷锁方面,作了一次大胆尝试。其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是一个如何理解、把握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对西方近代文化持有何种心态的历程。就法思想而言,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体认提供了研究近代中国法思想的一个特定的角度和线索。本文即以这样的角度和线索分析太平天国两位思想代表洪秀全和洪仁开的法律思想。洪秀全的法思想;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异质作为一场旧式农民起义的精神和思想领袖,洪秀全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属于农业小生产者范畴的(1),其法思想同样归属于这个范畴而不例外,从而呈现出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质的差异性,表明了洪秀全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由广西、广东联合召开的两广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5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21日至31日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亲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的学者九十多人。这是一次国际性的太平天国史讨论会。洪秀全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  相似文献   

17.
林环 《天府新论》2000,(6):84-87
洪仁玕是早期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纲领,从政治、法律、经济上提出了具体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差异,以说明日本在近代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未能踏上近代化的轨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重要的首领人物,也是近代中国一位首倡对外开放的有识之士.在他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朝政时,秉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不断渗入,他撰写了《资政新篇》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史名著,表明他对中西文化进行了优化的选取和对策,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西文化观.本文仅就洪仁玕西方文化观问题作些探讨和反思,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师法西学的历程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蕊 《中州学刊》2003,(2):111-114
在中国近代学习接受西学的知识分子中 ,康有为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他不但学习介绍了西方的人文思想 ,而且在他自己的活动中又实践了这些理论。尽管他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事实反映的却是康有为对祖国、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关注。正是因为如此 ,康有为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