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借用传统语义学和现代认知语言学的一些观点,分析话语交际中语用前提的运用,特别是它的理解与洽商现象.通过剖析语用前提的主观性、动态性、共知性和合适性的特点及其作用,阐释语用前提运用的认知方位:语用前提的真实值、取消的可能性、语用前提的利用与巧用、语用前提的多维度洽商.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言语交际是一个表达者和接受者就什么是构成恰当的言语行为的领悟、理解和协商的过程.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的恰当实施和理解有四种认知前提:语言编码形式相同,言外之力相对应;完全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言外之力;相对应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言外之力;完全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相对应的言外之力.认知前提先在地介入言语交际活动,制约着表达者和接受者对言语行为模式的建构和理解.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能够共享这些认知前提,言外之力就能成功实施与理解,言语交际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交际中断.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存在于语言各个层面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歧义研究从语音、词汇、结构和语义四个方面进行是不足的,必须把语用这个层面考虑在内,即语用歧义。  相似文献   

4.
语用前提的互知性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语用前提往往容易丢失,从而导致了译文与原文语用上的不等效。本文探讨了四种恢复语用前提的方法:加注法、加词法、同义替代法、转换法。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用前提方面的差异 ,并探究了导致两种语言语用前提差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要成功地进行英汉交际 ,必须理解交际中语用前提的异同点。从语言学家对语用前提的见解着手 ,分析语用前提在英汉交际中的内涵 ,即交际双方的社会背景信息 ,各自的文化背景信息和一定的语境常识 ,对得体的英汉交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语用前提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出要加强学生在单词、词组、句子、语法等语言内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的知识和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有效的推理;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听力真题为例,分析前提触发语在听力试题中的使用情况,揭示识别前提触发语是正确预测说话人真实意图的重要手段,指出作为积极的测试反拨,英语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语用前提知识,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语用前提的特性及其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前提触发语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在听力过程中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9.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11.
前提是句子语义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语句意义的一种,包涵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两类。语义前提多为隐含在语句之中通过推论可以解读的意义,而语用前提则多为言外之意多通过语境和推论读取。本文认为,前提的认知和理解既受到投射的影响也与激活密不可分.而激活更是我们从复数个前提中读取其中之一并将解读导向理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语用预设与跨文化语篇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设作为一种语用推理 ,是一种依赖于语境的意义 ,它是说话人组织信息的策略 ,并受说话人对听话人所谈事物的熟悉程度的估计的影响。预设体现了语言使用者与语句之间的关系。语用预设的理解因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差异。探讨合适性和共知性这两个与语境关系密切的语用预设的特征 ,以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语篇中正确理解辨识语用预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 ,但作为语言的附加意义 ,二者具有许多共通性特征。从其理解途径入手 ,探讨了其中涉及的语用推理模式和认知语境 ,并对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的隐含性、动态性和可取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指称的动态性是人类的认知与动态的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语言的认知性特征。隐喻指称现象是语言动态性的突出代表,在语篇中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和连贯。隐喻指称的认知语用研究为人类理解语言符号意指过程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莱可夫的理想认知模型(1987)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Leech等语言学家的礼貌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善意谎言解释观。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别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概念整和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和图式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动态解读,弥补了先前学者从语义与句法等角度静态解读歧义之不足,为歧义现象的阐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前提既是共知信息 ,也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手段。离开了前提 ,交流就无法成功。阅读是单向交流 ,其成功与否更依赖于前提。但以往的研究更多偏重于将前提理论用于会话交际场合 ,忽视了前提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前提与阅读的关系 ,以期引起读者对前提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大脑中存在影响语言理解的模块性认知机制.从语言学角度讲,语言系统是典型的模块聚合的例子;从哲学角度说,指称意义观是典型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世界的模块对应观.心理模块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是语言在大脑中的推理和加工过程,同时也是认知模块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认知科学理论框架下,语用认知是心智阅读模块下的子模块.根据关联理论,语用认知模块在语言的认知推理和加工过程中启用一套快速、节约的机制,所费努力少,理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前提内蕴在人们的思维之中。前提的理解和翻译可以通过三个层次实现,即语义前提、语用前提和文化前提。语用前提和文化前提均寓于文本之中,其理解又都超出文本自身,是对语义前提的有益补充,对翻译也有着更为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提"(presupposition)作为一种语用推论,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根据,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前提具有两个特征,即前提的合适性和共知性。英、汉语用前提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时态、语态、指示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