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沪深300指数样本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实证分析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法规变迁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的影响。计量模型结果显示,股票交易市场法规的变迁对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法规变迁对我国股市过度流动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反复性。从完善我国股票交易市场法规的角度提出了平抑我国股市过度流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我国当前阶段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和股市价格的上涨是由外汇过剩决定的,因此为控制股市价格进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实现其理性增长,应主要从解决外部失衡着手以抑制投资需求,同时兼顾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治理以增加证券市场的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3.
沙伟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7-118,139
运用X-12季节调整法、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处理非平稳序列的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间目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M0是股票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可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存量货币供给相对于存量货币需求的过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199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股市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现实可行且日益重要的渠道.我国应当从完善股票市场、宏观环境和货币政策等三个方面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股市行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性是股市财富效应作用于经济的重要特征,股市在上升、平整和下降行情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本文发现总体来说,股市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这种效应逐渐减弱,最后消失;盘整时期,股市投资与消费有较强的替代性,股市存在负的财富效应;牛市阶段,股市表现为微弱的正财富效应;熊市时期,消费者信心低落,股市表现为负的财富效应。在当前熊市行情下,稳定股市,对于平复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4年1月到2010年10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沪市股票成交量(SQ)和上证指数收盘价(SP)的月度数据,对这三者分别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并在确定三者均为一阶单整时,对它们做了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而以S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M1和SQ以及SP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发现,SP与M1之间存在微弱的反向关系,与SQ之间存在微弱的正向关系,对SP影响最大的是上一期股价。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表明,SP是M1之格兰杰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3季度—2007年3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准货币与外汇储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准货币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得出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化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市规模、流动性与融资功能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影响,但对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影响不大.其中,流动性以及融资功能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股市规模的扩大对于投资以及消费则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本文首次提出了融资比率以及融资利用率的概念,并对换手率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一定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国内的流动性难题。文章对流动性指标进行分析,显示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主要停留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和股票市场内,仍然无法有效地进入第三产业。政府与央行在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需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流动性,化解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从长期的调控效果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利率指标则存在与调控目标背离的可能性.本文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量对房地产价格指数有一个较长期的影响,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则极其有限.在方差分解中,除了房地产业自身的需求惯性外,对房地产价格指数贡献最大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其次是利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美国147家大型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影响美国金融机构融资流动性风险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期限不匹配、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其中,资产负债表效应变化对融资流动性风险变化的影响最大,但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数量变化对融资流动性风险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流动性下降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下降,使得当前收入差距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以及体制机制的最大挑战。从经济增长来看,收入差距已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制约和影响作用;从社会心理影响与社会冲突来看,收入差距扩大与收入流动性的下降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稳定增长;从制度挑战方面看,收入流动性下降背后的分配不公,对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和理念产生了动摇和挑战。对此必须予以高度正视。 相似文献
15.
16.
选取Z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房地产景气指数,上证综合指数,银行贷款,7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数据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关系。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发现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对检验结果对应的结论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5):76-85
通过分阶段构建MGARCH-BEKK模型,来研究中国股市改革对发达市场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以及对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影响,主要探讨其波动溢出和冲击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的扩张阶段,各国股市之间尚处于割裂状态。在规范发展阶段,中国股市的波动会受到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单向波动冲击和溢出影响。在新兴市场中,中国股市的波动会直接传导到金砖各国家,其中印度对各国股市波动的反应更敏感。在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中国股市波动与美国和欧洲市场,以及金砖各国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但总体上,中国股市对发达市场的影响作用还较弱,而对新兴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四年低迷期后,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近年,随着股市市值非理性快速增长,股市泡沫出现了,股市繁荣背后的隐忧也随即接踵而至。全球经济近100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股市兴衰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股市繁荣背后的隐忧,并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20.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