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是鄂温克族活的历史典籍。它朴实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世代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多样的形式。 1 传说 包括叙述人类来源,民族、姓氏起源,人类童年期对自然界的崇信、叙记地方山水特产和历史英雄人物等。这些古老的传说,以优美绮丽的幻想,真切而又引人入胜地记录了古代鄂温克人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他们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创造世界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质朴观念和强烈愿望。 古代鄂温克人不仅按自己的理想来想象世界,而且根据自己的形象和意志,创造出许多威风凛凛的神灵与英雄。这是他们文学宝库中最突出的创造。这些传说中的诸神和英雄、萨满,普遍具有原始人类的性质。由于古代鄂温克人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和品质都加在这些神灵或英雄、萨满的身上。所以,这些神灵、萨满实际上也就是用劳动工具武装的现实人物,是能工巧匠,又是氏族或部落的庇护者。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倾向,总是反映先民的劳动、生活和愿望的。许多英雄和美好形象,就是奇智大勇的劳动能手的化身,他们往往被塑造成具有人  相似文献   

2.
<正> 宋代山水游记是宋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发展了游记散文的优秀传统,开拓了新境域,获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游记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山水游记创作蔚为盛观,其作家作品数量之众多,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先秦两汉时期,史论、政论散文取得辉煌成就,但专以山水自然类为摹写对象的散文作品尚未产生。虽然在一些作品中对自然山水有过生动的描述,如《山海经·西山经》描绘西岳  相似文献   

3.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152-155
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生存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4.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精心创作并流传下来的“二十五篇”辞赋中,《天问》别具一格,是我国古代一篇非常奇特而深邃的哲理诗。《天问》全文以“曰”字开头,通篇采取问难的形式,一连串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从传说的开天辟地以前,问到天地上下的各种现象;从夏商周三代的兴亡问到楚国  相似文献   

5.
<正>山水是艺术永恒的源泉,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道法自然,山水启蒙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几乎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山水本身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比任何艺术品更伟大。比任何一本书都更启迪艺术家。山有神而水有灵,王维称其水墨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董其昌称:"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诗人袁宏道说:"师森罗万象,不师古人。"以山水为师,是众多伟大的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共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源头活水 ,受到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天人合一”思想是它的基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自然崇拜是它的特殊表现 ,而尊重自然规律是它的精华。这一优秀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出现衰落 ,其原因在于它的基本精神被抽象化和宗教化 ,从而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途径 ;在于封建社会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服从于调整社会关系 ;在于古代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包含古代生态文化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解读和重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黄河流域东西部落集团融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古代文献考稽古史传说,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东西文化交流和开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黄帝时的历史是非常模糊的。司马迁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可见,对于黄帝时期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政论资料的《尚书》没有记载,黄帝是诸子百家和民间广泛流传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将其与尧舜的传说和史载资料并“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写成《五帝本纪》。我们认为中国漫长的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不但有一个自《尚书》以来的史籍流传系统,而且还有一个更为遥远的古代传说系统,黄帝的历史即是这个古史传说系统中的重要方面,其中有些传说是可信的,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史前历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殷祖王亥传说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亥是殷人先祖,有关他的传说散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典籍。有关王亥的传说内容不多,具体情节也比较简单,但却是研究古代各部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东夷文化与夏文化的碰撞,以及东夷文化本身的某些特征。王亥传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他在有易被杀,二是他成了大地的丈量神。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加以辨析,揭示出王亥传说的生活原型和文化背景。 一 王亥为何在有易被杀? 王亥是在有易放牧时被杀,《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明确记载:“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王亥借河伯和有易的草场放牧,却被有易杀死,他的牛群也成了有易的财产。有关王亥被杀的原因,《竹书纪年》作了进一步的交代:“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照此说法,  相似文献   

9.
周书云 《晋阳学刊》2002,(1):108-109
民间传说以其优美的内容与艺术形式深受民众喜欢,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尤甚。四大传说的基本情节都是爱情故事。在封建社会里,很少有真正的爱情。门当户对、明媒正娶、传宗接代、三纲五常等等规定窒息着爱情。即使有真正的爱情,也会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拆散。四大传说中的爱情,按理来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可是,在民众的心中,他们最终是胜利者。这种乐观结尾的底蕴是什么呢?底蕴之一:圆满、幸福的心理愿望。封建社会里,民众物质生活贫乏,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充满艰辛与苦难,但在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中华山水文化的结构特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山水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 ,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或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人类以来 ,中华山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为人们提供着精神营养 ;人们在利用山水、享受山水资源的同时 ,也不断地接受山水的启迪 ,汲取山水的精华 ,丰富发展着自己 ,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中华大地千山万水多彩多姿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多彩多姿的自然山水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相交相…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三泽玲尔先生在《屈原问题考辨》一文中(以下简称《考辨》),对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提出了怀疑和否定。这里,仅就《考辨》否定《离骚》为屈原所作提出的五点理由,谈一点看法。 《考辨》提出的第一点理由是,“《离骚》的主人公,不仅完全和传说中的屈原一样,处世态度清白廉洁,而且在不幸的命运支配下,反复预示自己的死,最后终于自沉汩罗,与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是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物(如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草木花鸟等之美。在人的审美历史中,把自然当作赏美对象,是人的审美感受与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的标志之一。《古兰经》与《圣训》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包罗宏富,除有关伊斯兰教的教义、仪式和行为准则等内容外,还涉及到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生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和哲学美学等。《古兰经》与《圣训》虽然没有论述自然美等诸类美学问题的专门章节,但它们在论述其他问题时涉及自然的一些阐述,已经包含了对自然美的一些深层看法。这里,  相似文献   

13.
有关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而流长。历代史书一直把他列为“三皇”之首,民间则常称他为“人祖”或“人祖爷”。尽管他的面目和形象从一开始就被人们神化,但在他的活动中已经看不到开天辟地、抟土做人之类的奇迹,而所显示的主要是人性。人们所以敬仰他、崇拜他、歌颂他,主要因为他是创造人类文化的一位伟大的英雄。因此,有关伏羲的传说,实际是中华民族对其远祖创造文化的某一阶段的历史回忆。从六十年代以来,在原伏羲故里天水地区,以大地湾为代表,发现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大量史前的出土文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伏羲传说由以产生的原始背景,因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有关传说的文化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盘古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但他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不早,直到三国时才被提出来。可是这最后出的一位,却“后来居上”地被安置在群神古帝最前的位置上,成了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一位尊神。在盘古出现前,并不是没有开天辟地性质的神话,例如从西周敷布大地的神起,至西汉  相似文献   

15.
瑶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但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瑶族迁徙频繁,隐蔽深山,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还相当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反映该民族原始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和大量的动物故事,成为我们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心理状态和文学产生规律的珍品。瑶族神话甚多,尤以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为众。诸如《密罗陀》、《开天辟地的传说》、《射太阳》、《射月亮》等,朴实地反映了瑶旗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象女神“密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的山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常常使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然而,人们还往往不满足于单纯的山水欣赏,总是还想知道一些关于它的来历的传说以及其他有关的遗闻轶事。因为经过传说渲染的山水,它在原来山水美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人文的内容,将人的生活和人的美感经验与山水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互相烘托、互相辉映,造成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这就使人们在欣赏中进入一种更深沉的美感状态里,引起更多的审美享受。使审美进入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一)画家感觉到山川之美,加以描绘,产生了山水画。对他的创作来说,必先有自然美的客观存在,其次,当体会和表现自然美时,一定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阶级意识,都起着作用。本文从以上两点出发,试论我国古代山水画对自然美的处理表现了哪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就从东晋顾愷之谈起。他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但也画山水,对自然美很有感受。他在桓温幕时,到过江陵、荆州等地,又曾去会嵇,回来之后,“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不过四句话,却生动地概括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美的丰富形象。他画过《雪霁望五老峰》、《云台山图》等,还写了一篇《画云台山记》,可惜“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今天不能全部理解。但文中不少地方讲到如何构图,如何生动地捉取对象的特征,例如“西去山,别详其  相似文献   

18.
游记始于何时?这是一个目前尚无定论的问题。很显然,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得首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是游记?这个问题看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它关系到游记的起源和历史。答案应该是简单明白的:记叙游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就是游记。而对古代文人来说,这个“游历”的对象,离不开山水。文人们于既游之后,或陶醉于山川之美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十分重视自然美育。孔子就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①的说法。寄情山水,师法自然,是我国古典自然美育的重要内容。据《乐府题解》记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没有学成,甚至到了精神虚静,情志专一的地步,感情的体验和表达上还是不行...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上博简《彭祖》篇与清华简《楚居》篇等新出土文献的发现与解读为以往争议不休的彭咸问题的阐明提供了可能性.据新材料重新考证,彭咸是先秦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人物,历史上实无其人.他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最早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彭咸水死说中的彭咸之所以有所差异,是因为其原始的彭咸传说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传说的影响发生变迁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