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也写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实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平等竞争”和“合理流动”等内容,这就把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并概括性地提出和使用了新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命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报告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提出和使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命题,即:“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注意,这里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的综合自力大为增强,市场范围逐渐扩大,且通过改革实践,人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英明决策,同时也是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上的重大飞跃,它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张旭  隋筱童 《学习与探索》2022,(12):90-98+198+2
市场是随着分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市场既是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具有资源配置的作用,但同时市场又受政府调控。中国的传统社会机制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这为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不仅创造了空间层面的大市场,而且市场中的产品种类、有形市场规模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由此形成了包含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在内的统一大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培育成长阶段以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中国的统一大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适时出台,对“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更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根本问题,也是贯彻落实全党工作大局的核心问题.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牢牢把握大局,取得全局的主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一)发展是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以下凡此书只注页码).在南巡谈话中,他又强调:“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总结了我国1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发展的新阶段。为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提出发展市场经济的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实际,自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绝非是提出之后便可在近期轻易实现,它的最终确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1.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完整过程出发,迄今为止,我们的认识已经经历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曾对未来社会作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他们认为,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相似文献   

13.
信用制度的缺失与信用银行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通过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反思、国外信用制度建设的考察,应以建立信用银行的方式作为建设我国信用体系的突破口,采取的举措为:建立个人、企业、政府和银行账户;注重信用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公示我国的信用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有着牢固的实践基础,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光芒。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要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举措表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迈向了新的阶段,这就再一次把党的领导这个关键问题突现出来:必须围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使命必然要关注和研究所处时代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应当这样。我国为什么要在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叨年后转向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缘由在于:我们终于在实践中认识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是全党全国全民的迫切需要和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一定要面…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与需求,供与求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它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其先进性体现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机制,这就把社会工作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对社会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又会对经济运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受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冲击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重义轻利”向义利统一转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把道德与经济利益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认为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必然会引起道德的衰退,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批“唯生产力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使道德过分政治化,其结果是“道德至上”与“政治挂帅”合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道德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并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这种脱节与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发展,更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政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使道德重新坐落于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价值观由“道德至上”向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退化为代价。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所孕育出来的是追求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给后人留下两个历史课题:一是东方落后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二是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正确地解决了马克思所留下的第一个理论问题,但对第二个理论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却是不成功的。邓小平同志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改革开放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及其进行的伟大实践,成功地解答了在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留下的第二个历史课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