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他的许多作品是近代中国部分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剖析范长江的旅行通讯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探讨旅行通讯这种文体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所记伍子胥的“坐行”,从古代坐姿角度看就是膝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屋漏”,从句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证,不能释为室内西北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被视作正史附庸或直接被称为"稗官野史",所以评点家们常常以史家笔法作为评点话语,其主要表现有三:直接点明小说作者采用了《春秋》笔法;明确指出小说作品"章法句法本诸盲左腐迁",直接以《左传》、《史记》笔法标准评判小说;详细揭示古典小说中的曲笔褒贬与史家笔法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刊裁的《成都城池变迁史考述》,所述“武担山今仍在北较场西北角”及附图所标武担山位置有误,武担山今在北较场东南角。唐代县署地址和少城北墙位置等亦应重新考订。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采访无疑是一项最基本的业务。为使这项业务完成得出色,采访者须要有怎样的眼光,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学识,怎样的人品?范长江的生平和他的书也许能告诉我们点什么。希望读者在读了我的这篇评介文章后,能进而读一读范长江的书,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结论。一、明知征途苦,偏向西北行 1936年,范长江发表了《中国的西北角》。1937年,埃德加·斯诺发表了《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本书都是以中国的大西北为背景的新闻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是以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大会师为标志的。而关于红军长征的系统报道和宣传,却是在长征结束前一年就已经问世。一、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当各路红军转战正酣,范长江就以《大公报》临时通讯员的名义于1935年7月至193  相似文献   

7.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8,28(2):51-54
有着深厚古文功底的蒲松龄对作为先秦古文代表作之一的《左传》涉猎颇深,因此,其《聊斋志异》中许多古文笔法即导源于《左传》。首先,以古文笔法从事小说创作,使《聊斋志异》中某些情节对《左传》多所借鉴和模仿。其次,蒲松龄还从《左传》中汲取了许多古文笔法以资其小说创作,如他以隐晦曲折的"春秋笔法"寄寓满腔"孤愤"、表情达意;他对"层叠"、虚实相生的古文笔法也多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是明清时期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生动而又泼辣恣肆的笔法对中国古代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她们的命运进行了大规模的成功描绘,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具有开拓性的。《金瓶梅词话》里妇女的悲惨命运具有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感受到中国古代男权社会里广大妇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普遍命运。  相似文献   

9.
"《春秋》五例"和"隐义以藏用"在"道—圣—文"的话语模式中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公认并效法的权威学术话语。首先,与《春秋》笔法贵曲相似,古代文论家们认为文学创作应采用一种曲折迂回的言说方式,即不能直说,而必须绕着弯儿说。其次,与《春秋》笔法用晦涩相似,古文论家也崇尚含蓄蕴藉。第三,与《春秋》笔法之贵曲用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褒贬劝惩相似,有些文论家强调曲折迂回,崇尚含蓄蕴藉也是为了更好地"美刺箴诲"。而中国文学作品中影射技法的产生和兴盛,则既受《春秋》笔法尚"隐"观念的影响,也是封建专制强权政治压迫文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围城》首次发表的时间是在1946年到1947年间,而其后的文学史著作提到的不多,直到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围城》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围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叙事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小说以讽刺的笔法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喜剧色彩又蕴涵现代哲学意味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先秦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韩非都处于集大成的地位。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散文特以其说理议论的风格气势垂范后世,其文格高气盛、立意高远,笔力雄健、谈锋犀利;呜咽凄楚,文章处处寓深沉的身世之悲,满纸血泪,激越沉痛的真情感人肺腑;另外,韩非的散文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而且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历史传说故事等,文章形式多样,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戏曲评点对朝鲜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已知受到中国评点小说、戏曲影响的作品有<广寒楼记>和<汉唐遗事>.前者主要是受到了金圣叹评点本<西厢记>的影响,在<广寒楼记>的两个版本系统中,第一个系统的版本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例上,同时在评点文字上也大量套用了金评的内容,而在本文内容及夹批中还套用了金评<西厢>的曲词.第二个系统的版本不仅保存了前一个系统版本对金评<西厢>内容的套用,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西厢记>的曲词.上述影响在对比<广寒楼记>与<西厢记>时都可找到实证.<汉唐遗事>在创作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评点方式上则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评阅与反馈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基于人本主义原则的作文评阅与反馈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情感焦虑,滋养与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全人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徐渭散文研究经历了晚明的火爆之后,在清代转为萧条,主流评价也由以肯定为主转向以否定为主,由以热烈揄扬为主转向以冷峻剖析为主,关于分期、特色、渊源和地位四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超文本文学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它的产生,有赖于互连网和超文本技术的充分发展。与传统文学相比,它有着鲜明、独特的特征,如结构上的超链接性、书写上的互动性、写作载体的超文本性、表现方法的超媒体性、传播方式上的互文性等。超文本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它对传统叙事的重新解读,但它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文学的样式,繁荣了当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引发的灾难文学创作和研究持续不衰,在创作方面抒情和纪实问题有余而虚构文学不多,在研究方面随感和即兴评述有余而学理分析不足,应该通过这次大地震产生的灾难文学进而引发的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性、全方位和深层次的研究,突出灾难文学所反映和表达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诉求和众志成城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好的英文摘要是构成完整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英文摘要的功能、内容、长度、写作风格等要素,并推荐使用5A策略和某些常用句型,以帮助提高写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开篇就宣称此书是"大旨谈情",脂砚斋也在批语中明确指出,<红楼梦>主要是写"情"的,是"一篇尽情文字".<红楼梦>中的"情",主要是指"儿女之情",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将儿女之情发泄一二","儿女之情"是"情情"与"情不情"的统一."情情",是指"谁对我有情,我即对谁有情."是对爱情的专一,情之所钟,一往情深;"情不情"是指对所有人和物都付诸真情,是一种博爱精神.<红楼梦>中的"情"又是一种悲情,揭示的是作者"情"的破灭、审美理想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愤”的理论流变进行疏理 ,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了“愤”与创作的关系以及“穷而后工”的审美评价标准确立的原因 ,区分了“愤”、“怨”的不同 ,指出“愤”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阳刚 ,而“怨”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阴柔 ,并对“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命题进行现代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