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流经济学把经济转型当作一个仅靠宏观经济变量分析就能解决的技术程序,这种简单化和理想化的思路导致了一些国家转型的受挫。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转型的认识。目前,包括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在内的学者都认识到,把经济转型的研究放在制度变迁和制度演进的框架下优于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分析,而“中国模式”的转型进程也恰恰支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其主要内容包括 :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通过把异化劳动理论发展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基本经济问题的分析 ;确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为建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 ;揭示货币 (或经济 )与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阐述自然界与人和经济发展的同一性 ;论述社会运动形式的时空关系等。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 ,对于批判地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建构新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等当代理论和现实问题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人学的理解。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把制度理解为个人交往的历史的产物 ,把制度变迁理解为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制度的互动变迁。马克思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人类社会三种所有制度的存在形式 :原始个人所有制——异己所有制——社会个人所有制。由是 ,马克思制度变迁的基本思想为 :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要素以及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变迁 ,其核心是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构想与现行“教科书”关于共产主义公有制不同。这一构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制度哲学和唯物史观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人,制度变迁的途径是革命。马克思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对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托于新古典经济学教条所达成的以迅速实现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已经在转轨国家现实的转轨进程面前逐渐丧失了解释能力,这推动了“后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本文详尽解析了“后华盛顿共识”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与扬弃,分析了“后华盛顿共识”的经济学内涵与学术价值。本文认为,“后华盛顿共识”对制度演进内在逻辑与制度建设重要性的强调、对政府角色的重新估价以及对经济转轨路径选择多元性的分析,是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念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社会伦理观三题宋月娥刘怀玉马克思究竟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自由与平等?这曾是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热烈讨论的问题。论战的一方认为,马克思是将市场经济制度作为“自由”“公正”的制度来批判的...  相似文献   

7.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比较分析诺斯的社会变迁理论.这将有利于我们把握以制度主义为核心的动态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系,有利于我们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为完善经济社会制度而迷失社会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规模变动的探讨,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企业规模的理论内容,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是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现实任务。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关系是历史的,社会生产力同样是历史的。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而且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同样具有特殊的历史形式,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就必须同时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全部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同时,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研究。不是从生产力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是结合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历史约束来展开的,正是在这样的限度内,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关于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规模被理解为由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变量,换言之,企业规模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历史特点,因此,它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马克思的一系列经济范畴的理论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没有专门研究过质量问题,他在论述商品经济的一般问题时也是舍象掉产品的质量差别的。原因是:第一,这是马克思抽象方法的运用。他把同最终研究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经济规律)没有直接关系的范畴都抽象掉了;第二,马克思处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数量型经济阶段,质量问题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尚不显著。但是,在马克思那博大精深的经济学著作尤其是经济学手稿中,也涉及或论及了一些“质量”的经济问题。虽然马克思一般是采取假定的方式,或者通过括号、脚注、引文、评述等形式来表达,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内容也比较丰富。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质量”的经济问题,仍然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 ,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展现 ,说明了马克思是以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途径 ,将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两大发现贡献于人们 ,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认为只有继承这一研究传统 ,才能正确解读马克思的著作 ,使经济哲学的研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具有了全球化的表象。马克思认为现代经济社会生成的推动力是大工业的出现、分工从自然分工转向社会分工与企业分工、交往的普遍化趋势逐渐形成,在三者基础之上形成了世界市场、国家间的紧密联系等。马克思并没有将这些客观存在僵固化,而是辩证的将这些存在既视为社会发展的结果也为前提。从而,马克思在分析经济现象与社会发展时形成了现代经济社会生成的三要素论:生产力、交往、分工,分工同时是生产力与交往的内在部分与中介。这就为把握中国道路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认清中国的国情、世情,解决中国道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济理论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这一切都源于马克思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哲学观的改造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前提,马克思首先确立了客观科学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而非终极形态,这为其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术语革命"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核心,通过剩余价值概念,马克思揭示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逻辑,发现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不仅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还会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逻辑,为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现实,同时也需要努力实现一些"术语革命"。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有一种强势研究误区,即把马克思唯物史观视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真理学说,忽视甚至否认其“真”背后的“善”的价值取向。实际上,马克思唯物史观不仅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的学说,也是批判资本主义、诉诸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善”的学说,内蕴深厚的道德关怀精神、科学的道德批判精神和强烈的道德实践精神,是真与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试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特征.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不仅具有涵盖或涉及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内容的理论广度,更具有运用独创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来解剖制度本质和制度变迁内在历史逻辑的理论深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结构是科学的,是一种开放的科学体系,它需要综合和补充的是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自身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马克思制度经济学范式统一和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将会拓展和丰富马克思制度经济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深化,符合科学发展的正常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謇 《北方论丛》2007,(4):141-144
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包含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成分,也包含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元素。全面深入地比较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异同,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制度变迁理论,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新综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曾经讲过:“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11页)。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经济运动规律,而且深刻地剖析了这些经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剖析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继承 ,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时 ,揭示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 ,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 1 84 4年以后马克思作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他的经济学中得以完成。政治思想的当代发展 ,日益显现出研究、发掘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重要性、紧迫性 ,特别是马克思对超政治、超经济社会理想的论证 ,以及他对向这一理想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政治形式等等所作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自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以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把马克思在这个著名论断中所说的“经济运动规律”,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由于这一片面的理解,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局限在仅对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变动的分析,而忽视了作为经济关系具体体现的经济运行的分析,从而大大削弱了政治经济学应有的丰富的内容。其实,马克思所说的“经济运动规律”既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动规律,也包括作为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形式和实现机制的经济运行规律。在《资本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时候,从来都是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情况。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资本主义私有关系的具体形式不断地“自行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