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中的银企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逐渐展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也在逐年增大,并且其逐渐演化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各种风险的综合性结果。银行与房地产企业的博弈过程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其博弈结果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文章通过建立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阐释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模式,并提出对策,以防范化解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保障房地产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贷市场中银行与企业就借贷与不借贷、还贷与不还贷决策问题进行着长期的博弈。鉴于古典博弈理论关于博弈参与人“完全理性”假设的不完全真实性,基于博弈参与人“有限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理论更适用于研究此类问题。并且,考虑到“自顶向下”的数学建模方法难以描述并研究该问题中银行群体内部、企业群体内部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交互,基于“自底向上”的多智能体建模方法被引入到此类复杂问题的研究分析。通过建立信贷市场中银行和企业演化博弈问题的多智能体模型,仿真研究银行问信息共享、企业间信息共享等多种典型信息共享情景下银行与企业演化博弈的过程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加了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导致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损失;而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则能够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降低了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我国碳交易CDM项目过程中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方博弈模型,研究三方博弈的市场均衡和最优行为选择;讨论了政府行为对于企业、金融机构碳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博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如何优化碳交易中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方的收益提出建议,以期对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外部原因,对商业银行而言,减轻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信贷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解决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宅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拥有信息优势的开发企业与拥有住宅品质与交易信息相对不足的购房者之间存在着房价博弈,企业的"逐级"价格高定行为和消费者的非理性预期是导致住宅价格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结果造成了住宅市场失灵与价格失效。从房价博弈视角,模拟中国住宅市场供求双方房价博弈过程,探究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中卖方定价机理、博弈纳什均衡、序贯均衡以及不稳定动态均衡路径等,进而分析政府激励性经济规制下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理性均衡的微观形成机理,以期重构房价客观合理价值判断标准,为信息不对称住宅市场的治理提供可操作性的经济规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状态下企业并购行为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快企业资源整合,使我国成为国际上企业并购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企业并购交易行为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企业并购行为,对政府加强并购业务的监管和规范、调整自己的角色,对并购双方明辨信息的真伪、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并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银行与企业签订信贷协议前后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银行信用风险;而银行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重了银行内部人员的寻租行为,使银行信用风险更加严重.作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运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模型,对银行与企业、银行上级和下级之间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分两种关系框架下进行论述,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使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中提供的有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通过深化信用风险信息分析、签订限制性协议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等能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和减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探讨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制约着小微企业从银行渠道获取外部融资;双方在动态博弈过程中是否合作,取决于对方合作意愿的概率大小,在原有博弈框架内,双方不合作策略是演化博弈稳定性均衡,小微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但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条件下,双方合作意愿的概率增加,此时双方合作策略为演化博弈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从信号博弈的角度解释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行为,分析了转轨时期我为商业银行大量不良债权形成的微观机理;指出转轨时期的一些特殊因素使得信贷抵钾、担保等都难以成为企业对银行发出的有信息价值的信号,制度上的规定也使得信贷利率失去信号的作用。企业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很容易得到满足,从而信贷博弈难以达成银行所期望的分离均衡。转轨时期银行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也较容易达成,而后期较大的清算交易费用使得大量的不良债权滞留下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商业性应用的不断开发,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传统的资金融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节省了各项中间交易成本。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中介作用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所具有的大数据平台优势解决了小微企业信贷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小额信贷、小微贷等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上市,网络融资行为越来越普遍。“互联网+”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创新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